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帖] 安全理财六大定律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1 Apr 2013, 10:39 PM
Tan KW
0 512,582
Good.

万事介有章可循,理财也不例外。一旦掌握诀窍摸到门道,理财就能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融入生活。马上跟随来学习理财投资中的常见定律,了解它们能帮你快速进入数字世界,掌握稳赚不赔的安全理财原则

01. 墨菲定律——以防万一的理财心理准备
你一定奇怪为什么要把这条无关理财规则的定律放在第一条,墨菲定律是一位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的著名定律,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这个规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比如涂好果酱的面包掉下桌子时,有果酱的那面总是先着地;去车站着急买票回家时,你排的那队总是最慢等,这些统统可以用墨菲定律来解释。
之所以把这条定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它能在入门级理财过程中帮助人们为未来的投资之路做好心理准备: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无论任何风云突变的意外变化都有可能出现。如股票总是在买了之后下跌,卖了之后疯狂上涨;做好这种心理建设,能有准备的面对理财中发生的所有情况,保持平和冷静的心态,免得到时措手不及,乱了阵脚,也能有效做到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02. 4321定律——合理分配家庭财产
这条定律适用于家庭财产的合理分配,也就是说家庭总收入可以分成4份。其中40%用于供房及其他项目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保险。按照这种收入分配比例模型可以合理分配财产资源,管理控制风险,让损失降到最低。当然,不同家庭有不同的理财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生活质量指标,可在4321定律的基础上按需调整。

03. 31定律——清楚计算房贷
31定律指的是每月的房贷还款数额以不超过家庭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例如,家庭月收入为1万令吉,月供数额的上限最好为3333令吉,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家庭资产比例结构发生变化,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质量也会收到严重影响。如果按照31定律设置承受范围内的房贷价钱,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家庭财产状况。
这条定律能让你沦为“房奴”的可能性大大下降。需要注意的是,4321定律要求,供房费与其他投资的控制比例为40%,即1/2.5,其中1/3(即33%)若用于供房,以此推算,则收入的7%可用于其他投资

04. 72定律——复利收益计算心中有数
72定律是指理财中鼎鼎大名的的复利计算法则,即不拿回利息,将利息计入本金中利滚利产生更多收益,在这种情况下资产翻倍的时间就可通过72定律进行计算,其所需时间等于71除以年收益率,也就是本金增长1倍所需要的时间(年)=72/年回报率(%)。
如投资15万令吉在一只每年平均收益率12%的基金上,资产翻倍时间约需6年,计算方法为72除以12,经过12年15万本金可以增值一倍变成30万令吉;如基金年回报率为8%,则本金翻番需要9年。掌握了复利中的奥妙,有助于快速计算财富积累的时间与收益率关系,便于在进行不同时期的理财规划时选择不同的投资工具。并且为了缩短财富增长周期,也可根据复利计算结果合理组合投资,使组合投资的年回报率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达到最大化。

05. 80定律——股票风险多少看年龄
80定律用于计算在不同年龄中,股票投资在财产的配置比例,是一种非常直观的风险管理手段。具体公式为,用(80-你的年龄)*100%。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抵抗风险的能力相应降低,80定律便是应次需求给出一个大致的经验比例。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股票投资在投资中应占据的比例越低,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比例与4321定律所指出的40%的比例需要比较,主要考虑基数是家庭收入还是总资产。合投资的年回报率在可承受风险范围内达到最大化。

06. 双10定律——家庭保险要合理配置
双10定律又叫2210定律,是一个关于家庭保险投资的比例设置。综合理财专家的意见,双10定律指的是保险额度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总保费支出应占家庭年收入10%为宜。
比如一个年收入5万的白领,他的寿险保障总额度可简单界定在50万令吉以下,在能力范围内可买足50万令吉额度,能力有限就可以减半。而保费支出的恰当比重应为家庭年收入的10%,与4321定律的财产配置结构也相互温和。
这条定律对投保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保费支出不要超出能力范围以外,有助于帮助我们规划合理的保费限额;另一方面是衡量选择的保险产品是否合理,简单的标准就是判断其保障数额是否达到保费支出的100倍以上。

Discussions
2 people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Jordan Ching

thank you for sharing ,Tan

2013-04-02 00:27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