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摇旗呐喊,尖叫的追捧者,追星族,狂热爱好者,今天已直译为“粉丝Fans”!
从前,要成为偶像也得要付出努力与时间,通过卓越的表现方能成为影视、写作、美术、运动等明星。
如今,素人,不管丑美,有无特殊才能,可能就一句话,一部短视频,一个不经意的见义勇为事迹,一夜之间可大红大紫,都有可能成为民间偶像,莫名其妙在线上圈了一堆的粉丝。
号称“篮球博士”的格雷森·鲍彻,美国街头篮球手在失意的时候,穿起蜘蛛侠套装打球,把录好的视频随手上传优管,第二天一觉起来,视频疯传,吸引了几百万的点击率。从此,他成为篮球网红,靠网上盈利改变了生活收入。
“粉丝经济”泛指在偶像和粉丝之间,建构了粉丝社区关系,以情绪资本为核心,口碑营销形式,产生的获利创收的价值链及提升客户黏性的商业运作模式。
“尖叫声下的素人变红人”,企业借力使力,为品牌与偶像增值——“让偶像成为品牌,让粉丝成为创业伙伴”!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约翰·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认为,粉丝趋向于有共同喜爱的偶像的一个群体,着迷是一种参与式的、创造性的、寻找快乐的行为。粉丝经济把“广播”成为“窄播”的媒介工业转型,建立高粘性现众,实现变现消费型观众。
追星创造商机
为了追星,对交通、餐钦、酒店、电信、网络、T恤、鞋子、大型海报、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消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带动。
粉丝经济的概念可在大马黄明志身上体现,他在适时释放争议性的粗口言论,自创歌曲,积累了大量尖叫式的忠实粉丝。尔后,在首部电影《辣死你妈》爆发粉丝买票入场看电影的力量。
在NBA球场上的林书豪,就曾帮尼克球队公司市值上升了6亿美元(约25亿令吉)。上周新东家多伦多暴龙刚成为美国东区联盟冠军后进入总决赛,NBA通过商业赞助、电视转播、产品授权销售等,在中国市场的收入高达数十亿美元,林书豪的华人圈粉丝经济再升值。
根据全网数据预估,2020年中国偶像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令吉,其中,由粉丝情感化消费带来的收入约1000亿令吉。
大马多元文化网红事倍功半
各国网红有什么区别?
美国人多元喜好比较分散,跟中国相比网红的个人影响力和覆盖力都稍显逊色,类似于中国Papi酱等“现象级”网红并不多见。
大马也因为多元文化及没有人口红利,网红也得事倍功半。按优管大马网红榜,马来卡通Upin与Ipin为榜首,前五名是马来语网红称霸,人气超旺,以华语为主的黄明志排在第五名。
这意味着大马粉丝经济效应没法一致,分化在种族、语言的隔阂。还有,首三网红榜是以学前教育节目及电玩内容圈了大批的低龄小小粉丝团。
网红变现模式如平台贴片广告收益,CPM、固定品牌植入费用、销售分成,付费订阅(包含电子书、实体书、直播、签名生日贺卡、不定期礼品等权益)。
最受广告主青睐的内容创作者,也多以(男生)游戏类、(女生)美妆类收益最丰厚。还有“知识型网红”—— 财经、语言、厨艺、歌艺教学等领域各有专长的合作入驻。
变现能力最强的爆红的三大关键原因,如台湾的“理科太太”:成功奠定知识型人设;疯狂曝光、平均两天就上传一支影片;与A咖明星合作,商业互吹抬高身价。
中国“抖音”应用程序已被超过150多个国家的5亿全球用户下载过,15秒视频吸引了超大量24岁以下的粉丝,这再大举统一深化了与Vlog(Video+Blogger)粉丝经济的风口发展!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90603/尖叫声下的粉丝经济符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