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探尋2024財政預算案(下篇) | GST爭議大 政府開源出哪招?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9 Oct 2023, 02:48 PM

由於大馬公共收入基礎收窄,財政吃緊,2024年財政預算的焦點之一就是被譽為“選舉毒藥”的消費稅()會否重啟。

儘管通脹率高,持續升息的宏觀環境導致人民生活面對很大的挑戰,然而,市場對於消費稅重啟看法兩極化。商界建議重啟消費稅,政府則傾向於先解決民困。

除了消費稅,政府還有什麼新招可以增加收入?資本利得稅、奢侈稅和罪惡領域的命運又將如何?

民困時局  合理化補貼為上策

過去5年,大馬經濟遭受政變、冠病疫情和第十五屆全國大選等衝擊,為了支撐國家經濟發展,政府的財政預算案規模屢創新高。

有分析員認為,我國2024財政預算案,本質上還是屬於擴張性。

但大家也非常關注政府的收入來源,尤其是錢從哪裡來?是否能夠像分析員預計的,可以微妙地平衡支撐國家經濟發展,並確保國家債務處合理水平。

而曾是全民的痛,卻享有著世界上最公平稅收美譽的消費稅,再次聚集了鎂光燈的焦點。到底,各方如何看待重啟消費稅一事?

政府首要解決生活費高漲

興業研究經濟學家認為,短期內,政府料不會重啟消費稅,因為解決生活費高漲仍是政府的首要任務。因此,預計將推介新稅務包括資本利得稅。

該行研究主管謝福隆指出,由於我國公共收入基礎收窄,財政吃緊,2024年財政預算需在擴大收入和合理化補貼中二選一。

而他認為,政府會先進行補貼改革,以為未來的財政改革奠下基礎,因此不太可能在2024年重啟消費稅。

賴於政治決心,該行相信,消費稅將在遲些時候才會捲土重來。

大馬團結政府將於10月13日提呈2024年財政預算案,也是團結政府的第二份財政預算案。

達證券研究也相信,政府不會在短期內重新推行消費稅,因為目前經濟環境仍充滿挑戰,國家部分經濟才從冠病疫情的衝擊復甦。

提升人民收入

而且該行認為,人民的收入也必須先提升。

根據達證券,第十二大馬計劃整個計劃的總收入調高到1兆4300億令吉,比原本預期的1兆2200億令吉高,同時,首2年內已錄得約5281億令吉。

在2023至2025年,剩下的3年內,聯邦政府的收入目標為9048億3000萬令吉,因此赤字將達2579億3000萬令吉。

因此,分析員說,接下來3年內,政府的收入每年平均需有3000億令吉。有鑑於此,政府必須要擴大稅基和收入來源,更針對性的補貼和謹慎的管理國家財政。

“雖然政府已準備好隨時可推出新稅,但也再三保證,將確保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繼續獲得援助。”

另外,根據中總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的資料,2023年大馬政府的收入12.1%或253億為個人所得稅、11.4%或333億令吉為銷售服務稅、965億令吉或33.1%為公司稅、22.4%或652億令吉為石油相關收入,及其他收入21%或612億令吉。

擴大稅基:商界籲重啟消費稅

雖然分析員認為政府不會在2024年重啟消費稅,國內業界卻要求政府重啟消費稅。

馬來西亞全國總商會(NCCIM)最近就財政預算案提出8項關鍵建議,包括重新落實消費稅。該商會認為,穩定的稅務環境對鼓勵企業增長和外國投資很重要,而重新落實GST並將稅率降低至4%,可以成為比現有的銷售稅(SST)更穩定的收入渠道。

馬來西亞廠商聯合會(FMM)也多次促請政府,認真檢討並重推消費稅,建議推行消費稅2.0。

無論如何,首相拿督斯里安華指出,大馬再次推行消費稅前,要先減少對富人的補貼,並進行補貼合理化。

他一再強調,消費稅的重啟,取決於什麼時候達到門檻。當人們生活在赤貧中時,政府必須引入累進稅收政策(progressive tax policies),而不是影響赤貧人口的廣泛稅收政策。

他認為,政府必須儘快合理化補貼,因為大馬的補貼支出,是亞洲最高的國家之一。

政治因素:GST推行3年廢除

大馬曾經在2015年4月推行稅率為6%的消費稅,執行了約短短3年後,在2018年6月廢除。

謝福隆指出,首次執行消費稅時,因管理方式不佳導致怨聲四起,尤其是小型企業,他們對於進項稅的退款過度延誤感到不滿。

因此,廢除消費稅成為希盟在第十四屆全國大選的競選宣言。而希盟政府2018年執政後,就著手廢除了消費稅。

無論如何,隨著國家債務上升,且財政持續赤字,迫使政府重新思考重啟消費稅。

謝福隆說,在第十二大馬計劃下,政府的赤字目標是降至僅佔國內生產總值3至3.5%,因為肯定要有可以擴大稅基的計劃。

他補充:“消費稅也是比較有效率的稅務,因為供應鏈的每個階段會更透明,可減少漏稅。”

有鑑於此,該行認為中期內,消費稅很可能會重啟,但不會是在2024年的財政預算案上提呈。

同時,經濟部長拉菲茲也在9月中,安華提呈第十二大馬計劃中期檢討後指出,對於消費稅持開放態度,將根據具體或每年的情況才做出決定。

早前,世界銀行也指出,大馬現在未必需要重啟消費稅,設定中長期國家收入策略更為重要。

世銀大馬首席經濟學家阿布亞尚希指出,大馬政府現在最重要的功課,是必須先確定較長期的財政目標,知道國家經濟需要什麼花費,才能回答必須動員多少收入的問題。

推行新稅:資本利得稅奢侈稅受關注

若不在2024年再次推行消費稅,政府要如何增加收入?市場預計,政府可能會啟動的新稅務,包括資本盈利稅及2023年財政預算已公佈的奢侈稅細節。

此外,財政責任法案(FRA)預計今年10月提呈國會,而電子發票系統(e-invois)將於明年落實,都是政府鞏固國家財政狀況的措施。

謝福隆指出,為了增加收入,2023財政預算案已公佈的資本盈利稅及奢侈稅將開跑。

他說,安華去年重新提呈2023年財政預算案時,宣佈2024年起,脫售非上市公司股票將被徵收資本利得稅。

“目前,除了產業盈利稅,大馬並沒有針對資本增值徵稅。”

他也認為,資本利得稅不會針對脫售上市公司的股票徵稅。且脫售已獲得首次公開募股(IPO)批准公司的股票也不會被徵稅。

另外,麥格理證券研究指出,市場不會對資本利得稅感到意外,因為政府在2023年的財政預算案已提及。而且,該項稅務自2020年就開始討論。

資本利得稅將衝擊創投私募領域

該行認為,肯定的,這個稅務不會加重人民的負擔。但資本利得稅一旦開跑,將衝擊創投和私募領域,尤其目前市場的資本成本更高。

無論如何,這將鼓勵想要釋放現金,卻不想被徵收資本利得稅的老闆,選擇上市。

達證券研究補充,大馬是區域內剩餘的少數未推介資本利得稅的國家。

不過,他解釋,儘管新加坡也沒有資本利得稅,但該國的稅基更廣泛,稅收佔國內生產總值比率達15%,相比之下,大馬僅12%。

達證券也說,2023年財政預算案公佈的奢侈稅原定在4月1日開跑,但後來無限期展延。

因此該行分析員認為,政府會在這次的財政預算案上重提奢侈稅。

大馬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吳美玲則相信,政府會公佈更多奢侈稅的細節。

電子發票系統可擴大收入

她也預計,內陸稅收局明年將開始落實電子發票系統(e-invois),可助收窄政府稅收缺口和擴大收入基礎。

“除了加強執法,強化稅務合規和遏制漏稅,自願申報漏稅計劃(Special Voluntary Disclosure Program)也將持續至明年5月21日。”

劫富濟貧:繁榮稅PKPP一時之選

1.繁榮稅

除了消費稅,政府在2022年財政預算案也曾經拋出“繁榮稅(Cukai Makmur)”的震撼彈。

為了增加收入,政府在2022年稅收年,向可徵稅收入達1億令吉的企業徵收單次特別稅務,也就是繁榮稅。

當時,符合條件的企業首1億令吉的可徵稅收入被徵收24%的稅率,其餘的可徵稅收入則被徵收33%的稅率。

2.收入匯款特別計劃(PKPP)

政府在2022年財政預算中也曾宣佈,將推出收入匯款特別計劃(PKPP),向在海外擁有收入存款的大馬納稅居民徵稅3%。

不過,該項海外收入徵稅計劃先是展延,接著在2022年3月宣佈終止。

難逃一劫:罪惡稅多年沒上調

每當財政預算案來臨,有“罪惡”領域之稱的菸酒和博彩業最容易成為政府加稅的目標。那麼2024年,他們的命運將如何?

達證券分析員認為,政府不會對博彩領域動刀,因可通過資本利得稅,來擴大稅收。

回顧之前的財政預算案,希盟政府在2019年財政預算案將賭場稅提高到35%,並將萬字票的特別開彩次數砍半。因此大選後,政府或再次對博彩業動手。

但分析員相信,這次的情況不同。因為博彩領域在冠病疫情期間受到重創,目前還在復甦中,在整個時候提高博彩稅,會讓該領域的復甦偏離軌道。

興業研究分析員也預計,博彩稅不會有變化,因為是冠病疫情最嚴重受創的領域之一,到現在尚未恢復元氣。

“上調博彩稅可能會減少派彩率,反而激勵了非法業者,進而衝擊整體稅收。”

而且該分析員認為,加強執法,對付非法業者才是獲得額外稅收更有效的方法。

不排除增特別開彩次數

另外,政府去年12月宣佈,將2023年的萬字票特別開彩次數,從22次減少至今8次。因此分析員不排除政府為了提高收入,增加特別開彩次數。

菸草啤酒稅上調難估

不僅是博彩業,菸草和啤酒業都面對龐大的黑市挑戰,但興業研究分析員指出,他們無法排除掉啤酒和菸草稅上調的可能。

他說,儘管政府有必要加強執法來打擊煙和酒的走私活動,無法確定啤酒和菸草的國內稅不會上調。

大馬政府之前最近一次上調菸草國內稅是在2016年,稅率上調至約40%後一直維持至今。

不過,2018年取消了消費稅,由10%銷售服務稅取代後,比6%消費稅稅率高,導致香菸變相起價,業者怨聲四起。

由於菸草稅處於高水平,導致我國的走私煙活動猖獗,而且佔有率高達60%。

政府在重新提呈2023年財政預算案時,並沒有上調菸草稅,但建議向用於電子煙的尼古丁液體或凝膠產品徵收國內稅。隨後,財政部宣佈從4月1日起,對電子煙的尼古丁液體或煙油凝膠徵收每毫升40仙的銷售稅,使得原本處於灰色地帶的電子煙合法化。

政府也是在2016年上調大馬的啤酒稅後,再未提高過啤酒稅。目前我國的啤酒稅是世界第二高,每公升每100%酒精175令吉。

 

 

https://budget2024.sinchew.com.my/news/20231006/budget2024/5037523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