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跟着轨道看房去!第一篇 | 轨道产业还有看头? 检视10年发展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29 Oct 2023, 03:14 AM
(图:马新社)

我国捷运二线(MRT2)今年3月16日全线开通,迄今已有半年,加上2017年7月18日投运的双溪毛糯——加影捷运一线(MRT SBK),使得大吉隆坡计划的公共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也让过去几年来已降温的公交导向发展(TOD)产业似开始回温。

我国的城市铁道交通虽存在近30年,但直到政府为推进大吉隆坡计划(Greater KL),于10年前顺势规划捷运计划,TOD概念才火热崛起,继而带动另一波房产投资热潮。

现在,两条捷运线都已投运,沿线的产业价格是否翻了几倍?TOD果真是保住房价不跌的“护身符”?买到TOD产业都稳赚不赔?

鉴于TOD产业的“热度”是受到捷运计划激发,《投资致富》特别筹划“跟着轨道看房去”系列,深入剖析我国TOD的发展,且10年过去了,TOD在本地房市到底还“夯”吗?跟着公交去买房这套理论又是否还行得通?

大马TOD是否已成型?

2014年之余大马的铁道交通发展,可谓是相当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除了作为国内首个TOD的吉隆坡中环广场(KL Sentral)迎来NU Sentral购物商场盛大开幕,完成从交通枢纽转型,也是政府开始规划建设捷运计划,得益于这项公交基建工程的巨大效益,让TOD更加热火朝天,成为发展商及产业投资者间的“香饽饽”。

值得一提是,铁道交通在我国并非新鲜事,政府早在30年前就开始投入铁轨交通建设,为的就是能赶在城市人口暴涨前,能有完善的公交体系,吸引人们愿意搭公交,继而能有效纾缓公路拥堵,同时也能减轻公路基建的维护压力。

国内城市铁道交通体系发展可追溯至1995年电动火车(KTM)正式启用,再到1998年通车的轻快铁(LRT),接下来单轨火车(Monorail)2003年在市中心启用,然后2010年的双轨电动火车(ETS),再到2017年7月的第一条捷运线投运。

既然早在捷运计划出现前,我国已有电动火车、轻快铁、单轨火车等铁道交通体系,何以TOD要到捷运计划浮现,才顿时受到热捧成为当红炸子鸡?

市场观察者认为,这或许与捷运计划本身对周边发展带来的发展与经济效益,以及更广大的载客量脱不了关系,再者首个铁道交通的电动火车,一直以不准时而闻名,加上设立站点的地方人口密度不高,难以激起人们乘搭铁道公交的欲望。至于轻快铁及单轨火车的出现,虽然改善这个情况,但因服务地区仅限城市地区,效益也不及捷运计划。

这可从轻快铁及捷运的覆盖范围看出端倪,轻快铁格拉那再也线(LRT Kelana Jaya)属载客量中等的铁道交通,全长46.4公里设有37个站点,至于两条捷运线全长共103.7公里、共65个站点。这些不同年代开通的城市铁道路线,除了体现国内公交体系的进展,同时也为我国城市化进程掀开新篇章。

既然铁道交通发展已有近30年历史,捷运计划又催热整个TOD模式,今时今日国内TOD是否已成型?根据产业专家的说法,雏形虽有但仍任重道远。

10月23日见报///跟着轨道看房去!第一篇|轨道产业还有看头? 检视10年发展
雷温德兰:若想TOD真正有大跃进,需厘清发展走向。
政府需厘清发展走向

Zerin产业顾问公司(Zerin Properties)首席执行员布雷温德兰(Previndran Singhe)受访时点出,各相关单位虽一直群策群力,政府也出台一系列政策,但若想TOD真正有大跃进需厘清发展走向,而归根究底我国的TOD这么多年来还是仅专注于满足住房需求。

“因此,TOD在其他关键领域比如区域规划、城市复兴、郊区发展,以及原先欲打造一个步行即可抵达公交站点社区的想法,至今都未有显著的进展。”

10月23日见报///跟着轨道看房去!第一篇|轨道产业还有看头? 检视10年发展
符志恒:“最后一里路”仍不完善,大大削弱人们搭公交的意愿。
定位仍停留在产业销售卖点

一直密切留意国内TOD发展的符志恒博士则认为,比起作为应对城市不规则且毫无章法扩张及高度仰赖私家车,引发诸如污染、交通拥堵、地区发展差异等都市化课题的“武器”,这么多年以来TOD的定位还是停留在产业销售卖点。

“TOD之于发展商而言,更多是一个时尚与潮流的代表,也是销售产业的另一卖点。事实上,TOD产业指的并非是单一的高楼住宅产业,而是如何极大化土地运用形成一个社区雏形,以此继续深入活化社区内的发展。”

“最后一里路”仍不完善

我国的TOD目前依旧聚焦满足住房需求,若欲解决交通堵塞的情况,除了矫正发展走向,还得正视公交使用率缓慢增长及完善这“最后一里路”(last mile)的衔接。

布雷温德兰解释,我国在推动TOD还是以住房发展为中心,主要是受到市场对可负担房屋的迫切需求,以及政府致力协助人民拥屋所致。

“目前,许多的TOD产业项目都只为满足城市人口对住房的需求,虽说解决人们住房的可负担能力课题至关重要,但有时难免会掩盖TOD的更广泛目标,令人担心这最终只会沦为产业发展的主题,而非是解决交通拥堵和促进永续城市发展的全面性战略。”

但TOD真的能有效解决巴生河流域交通严重堵塞的课题?在符志恒看来,未必能起到作用,一是我国公交使用率这几年间增长相当缓慢,二则通往铁道交通站点的“最后一里路”仍不完善,更大大削弱人们搭公交的意愿。

“人们的通勤习惯和模式并非那么容易改变,需要经年累月的累积,而‘最后一里路’始终是关键。TOD虽是专注高密度及高度经济发展社区,但在构建这‘最后一里路’,最终能否成事还看政府。”

他披露,我国的公交使用率比起其他国家,明显相当低,以巴生河流域使用铁道交通通勤的搭客量为例,2011至2018年的这7年间,仅增长12.3%。另外,基于汽车价格可负担、公路方便以及政府给予的汽车燃油补贴,使得拥车变得容易,就更加没人要搭公交。

“撇开以上两个课题,TOD也未必能解决交通堵塞的困局,虽然TOD周边的住户料能因交通便利少点用车,但TOD社区内因人口及就业机会聚集,或抵销减少汽车代步的利好,最终或一点进步也没有,甚至最糟或增加社区内交通密度。”

对此,布雷温德兰认为,若欲加强国内TOD进程或者让整体发展提速,需在产业发展与永续城市广泛目标和降低交通堵塞两者间达致平衡。

“TOD的确是可以激活城市发展的强而有力工具,并将其导向更为有活力且具吸引力的地方,而这必须跳出住房发展的思维模式,纳入包括改善公共空间、文化设施及整体城市素质。TOD提倡透过综合土地运用,推广可步行社区提高民众生活便利,这才能减低每日仰赖私家车进行日常活动的几率,我国确已有轻快铁及捷运等基建,惟将铁道交通融入土地运用规划这方面仍需努力。”

TOD两大阻力
阻力1:公交使用率低迷

冠病疫情让铁道交通本就低迷的使用率,更是雪上加霜。

布雷温德兰直言,疫情的到来的确让这几年间为鼓励人们使用公交的努力,几乎一夕付诸东流,而要想回到疫情前还需要时间,而政府或可趁势完善整体公交衔接,借以吸引人们愿意乘搭公交出行。

政府近年来致力提高公交使用率,奈何冠病疫情来袭打乱步伐,致使才开始使用公交通勤的习惯,又转回私家车模式,这可从公交平均每日搭客量看出端倪。

陆路公共交通机构(APAD)资料显示,若以2017年至今年2月铁道交通的每日搭客量变动来看,捷运一线2019年时每日搭客量有20万4821人次,但2020年则为10万5883人次,大跌48.30%。

到了2021年,每日搭客量更进一步减少至5万9964人次,直至去年政府全面放宽疫情管制,过渡至地方流行病阶段,每日搭客量才逐步回升,今年首2个月平均为17万4994人次。

交通部长陆兆福今年9月中表明,目前在巴生河流域转搭公交的人还不到20%,将增加更多巴士保证公交系统效率,强化人民使用公交的意愿,期盼能达至40%的使用率。

为了达致40%公交使用率,政府早于2019年全新推出《2019—2030年国家交通政策》(National Transport Policy),争取2030年底可达标。

10月23日见报///跟着轨道看房去!第一篇|轨道产业还有看头? 检视10年发展

阻力2:“最后一里路”的窘境

“最后一里路”除了是指安排接驳巴士(feeder bus)穿梭花园区,将居住距离公交站点1公里外的民众送抵诸如捷运或轻快铁等铁道站点,也包括为那些距离站点400至800米的住宅,建设有盖走道方便民众步行到站。

撇开接驳巴士覆盖率不足及有盖走道建设问题,另一个需要关注是停车转乘(Park and Ride)的设施也不足,纵使人们愿意自行驱车到捷运站点,但并非每个站点都有妥善的停车转乘规划,也是让打击民众使用公交的意愿。

UCSI民调研究中心前不久针对民众使用公交意愿展开的最新民调显示,拥有私人交通工具是民众不愿使用公交的最大阻力,而在有使用公交体系的民众认为,我国公交最大的问题是不守时。而除了公交不准时的困扰,其他挑战包括站点衔接性差、收费偏高、安全考量、站点卫生有待改善、缺乏定期维护,以及覆盖网不理想;参与民调的公众有1029人。

而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先前也表明,将整合陆路公共交通的管理,以优化现有公交资产,专注于城乡间建立陆路交通网,同时也会通过电动巴士这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改善这“最后一里路”的衔接问题。

10月23日见报///跟着轨道看房去!第一篇|轨道产业还有看头? 检视10年发展

TOD仍有潜能

虽然我国TOD还停留在起步阶段,并且还面对公交使用率低迷及“最后一里路”的阻力,但在3个推动因素(push factor)以及3个拉抬因素(pull factor)带动下,TOD潜能仍在。

也是大马房地产发展商会(REHDA)雪州分会政策规划及标准分部委员的符志恒指出,推动因素分别有都市化大趋势使得城市毫无章法外扩、城市交通拥堵和人口密度大增,至于拉抬因素则是人们崇尚健康及步行的生活模式、向往高品质城市生活空间和活力城市。

“看回我国80年代和千禧年代的吉隆坡及雪兰莪州土地用途变化,城市及住宅区不断扩大,1984年的橡胶及椰子园坵到了2008年不断被城市及住宅蚕食,甚至连红树林及沼泽区都有部分成为了住宅地。”

他说,巴生河流域一代高度向周边区域扩散,而当初公交体系的不足,造成人们高度依赖汽车及摩托通勤,以2022年国内的汽车数量为例,注册车辆达3330万辆,已胜过国内人口的3260万。

“以前,我们为了要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政府就去建高速公路,但当公路越建越多,自然人们出行会更依赖汽车,反而加剧拥堵情况,最后一定是要靠TOD,改变人们的通勤习惯。”

去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再创新高,录得72万零658辆销量,同时也是史上首次冲破70万辆大关,凸显人们对车的需求仍强劲。

10月23日见报///跟着轨道看房去!第一篇|轨道产业还有看头? 检视10年发展

10月23日见报///跟着轨道看房去!第一篇|轨道产业还有看头? 检视10年发展

大马TOD小背景

TOD虽是2014年火热崛起,但这个概念首次是在2005年国家建设计划(2005 National Physical Plan)中提出,惟真正有进展却是在第10大马计划(10MP)、国家城市规划,以及小巧与宜居发展设计指南等政策出台后,清楚点出TOD的重要性,鼓励使用公交和扩大土地用途。

第一个TOD的吉隆坡中环广场,是在2001年4月中启用,主要是取代吉隆坡旧火车站,作为首都主要的城际铁路总站。吉隆坡中环广场走的是综合运输(intermodal)设计元素,很多通往半岛其他州属的城际铁路的起点都始于此,除了电动火车、轻快铁及双轨电动火车,离开这个站点步行大约10分钟的路程,就能抵达敦辛班丹(Tun Sambanthan)单轨火车站,周边也有巴士通行,从整体公交发展而言,完美贴近TOD发展概念。

■下期预告:捷运计划与TOD进程关系匪浅,下一期且来看看在捷运周边TOD产业的表现,是否有TOD加持房价就能直线上涨?

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31023/finance/5071078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