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纵横●李兴裕

债台高筑的大马/李兴裕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5 Jul 2020, 07:53 AM
Tan KW
0 482,691
经济纵横●李兴裕

政府为了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引发的经济危机,祭出规模史无前例的刺激经济配套,导致政府债务大增。

合共总额2950亿令吉或占国内生产总值(GDP)21.1%比重的国家关怀经济刺激配套(PRIHATIN),以及短期经济复苏计划(PENJANA),其中450亿令吉或占GDP约3.2%比重为直接财政开支。

因此,财政赤字预计将从去年的占GDP的3.4%,于今年大幅扩大至6%。

大马政府为了稳定经济,是否有能力承担国债大增的冲击?因冠病疫情造成的财赤大增,不禁令我们要问:“我们该如何支付这么大笔钱?我们是否债留子孙,留下巨债给未来世世代代的人民?”

肯定的是,有一天,我们必须为这笔债务结账。

政府为了应付疫情对经济、各行各业和人民带来的冲击而大开水喉,提高现金援助金额、财务减免、针对特定目标群体的开销和贷款,因此财赤高于疫前水平是无可避免的事。

同时,政府却由于石油税收下跌、失业率扬升,以及许多企业挣扎于是否裁员以渡过难关,面对税收减少的困境。

政府增加举债,将把政府债务从截至今年3月杪的8238亿令吉,或占GDP约58.9%,于今后几年推高到更高的水平。

过去8年(2012至2019年),政府债务平均每年提高7.5%,从2012年12月杪的5016亿令吉或占GDP约51.6%比重,于2019年12月杪增至7930亿令吉,或占GDP约52.5%比重。

年均增长6.8%

连带负债,即联邦政府担保债务年均增长6.8%,从2012年12月杪的1431亿令吉或占GDP约14.9%,于2019年12月杪增至2751亿令吉或占GDP约18.2%。

未偿债务总额则于过去8年增加530亿令吉,达到2804亿令吉或占GDP约20%。

或占经济78.9%

政府债务与连带负债总额过去8年年增9.8%,从2012年杪的6447亿令吉或占GDP约66.4%比重,于2019年杪增至1兆零680亿令吉,或占GDP约70.7%。估计到了今年3月杪,它已进一步增至1兆1040亿令吉或占GDP约78.9%。

在经济大好及稳定时期,政府必须在财赤(或财政刺激配套)及控制国债方面取得平衡,当然,面临经济危机时期除外。

那么,政府还要能力借贷多寡?截至今年3月杪,联邦政府债务企于8238亿令吉(占GDP约58.8%比重),已高于官方自我设下的55%顶限。

因此,政府有必要寻求国会通过放宽在经济危机时期的联邦举债顶限,以允许政府为财政刺激配套寻求融资。这个官方举债顶限之前分别于2008年6月起调高至45%(从40%)及从去年6月起调高至55%。

未到警报水平?

大马财政条例显示,政府的债务只能用于受1959年贷款(本地)法令、1946年财政(本地)法令及1983年政府融资法令监管的发展开销融资用途。

政府的行政开销必须由其每年的收入来融资。

联邦政府的未偿债务法定顶限不能超越GDP的55%比重。

从历史纪录来看,政府债务占GDP比重曾于1982至1991年期间高达的93.1%,这10年以外也曾达到60.1%,因此,当前的债务水平还不足以拉响警报。

然而,政府必须谨慎行事,因为要维持稳健的财务管理,必须在提高债务顶限和财务信用可能被侵蚀之间取得平衡。债务对GDP比率处于60%水平通常仍被视为精明理财顶限,这意味着,超越这个顶限,将威胁财务可持续性。

这会否一项大问题?

偿债费用逐年增加

债务日益堆积如山,意味着即使是利率偏低,政府须摊还的债务本金和利息,仍是其行政开销第三大笔开销。财政稳定框架已设定一项条例,即还债费用开销必须占政府收入或行政开销15%以下水平。

偿债费用开销年均增长8.6%,从2010年的156亿令吉,于2019年已倍增至329亿令吉。偿债费用开销在政府行政总开销所占比重同样逐年增长,从2010年的9.7%,于去年增至12.5%。2020年财政预算案预估,有关比重将进一步增至14.5%。

偿债费用开销占政府收入比重也是逐年增,从2010年的9.8%,于去年增至12.5%。2020预算案预估,有关比重将进一步增至14.3%。基于政府收入下跌,有关比重预料将更高,尽管在利率下跌下,获得利息付款减低的缓冲。

当经济复苏后,政府要避免继续债台高筑,唯一可做的就是巩固财政状况,并通过提高税收或削减公共开销,来削减预算案赤字,这包括合理化过去多年来暴增的行政开销(公务员薪酬、退休付款、供应与服务)。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债台高筑的大马李兴裕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