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风起云涌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janetooi001
Publish date: Thu, 19 Dec 2013, 03:44 PM

马华的党选「开跑」,谁主马华,充满变数。廖派、顏派、翁派谁將领先群伦,备受关注。 

翁诗杰曾经担任总会长,由于视有道德污点的领袖为「异己」,结果引发党爭,最终还是敌不过有「性爱光碟」丑闻的蔡细歷,痛失总会长的「宝座」,甚为憾事。翁此次要突围,难如登天。

廖中莱与顏炳寿都不曾出任马华总会长一职,但廖担任署理总会长期间,表现平平,最引人热议的就是「709净选盟大集会」的水炮与催泪弹是否射进吉隆坡同善医院,暴露廖不善危机处理,留下不良的示范。

顏炳寿应该是最没有包袱的,他被认为是蔡细歷的代理战,是真是假,是虚是实,蔡派心理最明白。

但在这三人中,蔡细歷对翁诗杰当年大权在握时对他的赶尽杀绝,到今天仍耿耿于怀,要他给翁诗杰祝福,恐怕很难。廖中莱作为老二,不懂得老二哲学,大选后对蔡细歷逼宫,使蔡不得不反击,双方几近口出恶言。特別是505大选后,马华元老包括2名前总会长:李三春、陈群川及3名前署理总会长:李金狮、曾永森及林亚礼等人要他退位负起败选责任,最令他如坐针毡,吞不下这口气,廖中莱竟然在当时没有护主,留下后患。

顏炳寿与蔡细歷没有太大的衝突,虽然他被归为翁派。廖中莱与翁诗杰若是当选,蔡细歷的儿子蔡智勇恐难觅得政治避风港,隨时会被排挤出权力核心外。虽然表面不出声,蔡细歷寄望顏炳寿出线的意愿应该最强。

马华无法发挥作用

马华的权力之爭,很难看到华社的权益会因为他们的权斗而获得提升。华社看马华,看热闹的成分多过关心马华由谁来领导。毕竟华社的浮沉,马华已经「难有作为」,505大选,华社对马华的失望几近到了极点。

与华社息息相关的《2013-2025年教育大蓝图》,华社对华文教育发展的隱忧昭然若揭,就是喊破喉咙,抗议与力爭,以至于一波又一波的示威与动员,都没有看到马华不惜放下一切权位与华社站在一起。

巫统在505大选无法突破华人选票时,抨击华人不感恩,马华何曾展现党的尊严,强烈的反击?

马华要代表华人,却无法「勇敢」的代表华人发声。马华如果只是胶印,那谁代表马华有什么两样?

505大选,国阵政权的无法扭转,改朝换代受挫。政府准备惩罚华人社会,马六甲一个具有旅游文化特色会生「金蛋」的鸡场街也可以闹得纷纷扰扰,显示国阵没有决心去了解华社之所思所想,仍然保持威胁的思维,以为可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一个贪污腐败的政权,可以为所欲为,是因为得益于种族的分化。马华无法发挥作用,只能沦为分赃的帮凶,强化了种族政治的因果关係。

巫统作为一个种族性的政党,它需要其他成员党的陪衬,以至于马华不得不扮演「花瓶」的角色。

马华在国阵的角色充满不確定性。巫统在小事上或许还可以与马华「有商有量」,打一场「迷糊战」,在大事上则逼迫马华最好明白「当家不当权」。今天华文教育的风风雨雨,马华有多少的发言权及筹码与巫统「谈判」?

马华还有「明天」吗?

505大选,华社狠狠的教训马华,使得马华「败选不入阁当官」的威胁成了笑柄。

到底马华在国阵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允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马华在国阵內是最清楚不过的。

大选后马华跌入「7-11」(只剩下7国11州议席)的尷尬局面,今天是否有勇气直面华社,寻求华社对马华的「从新认可」?如果华社认为马华在国阵根本无所作为,马华是否有勇气在关键时刻拒绝国阵而在所不辞?

马华如果在维护华社权益的节骨眼上还忸怩作態、含含糊糊、模稜两可、闪闪缩缩,那马华的官阶只是粉刷太平的「工具」,无助华社权益的提升,也无法促进国家的进步。

独中统考文凭的是否承认、增建华文独立中学的请求、华小国文时数的荒腔走板、背信于华文国民型中学的华文节数、已故林连玉的平反等,这些困扰华社多年的成年旧事,马华有能耐一一化解吗?

到底华社对基本权益的要求是合情、合理、合法,还是无理取闹?马华看问题的角度能否脱离种族的剿臼,並从民主人权、社会公益以及公民社会的角度切入,为民族权益力爭到底?不惜丟官弃爵?

孙中山先生曾经劝勉青年学生「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马华的领袖有多少有此理念与抱负?

爭马华龙头老大的廖中莱、顏炳寿、翁诗杰是否真的感受到华社要什么了吗?我们期待三位总会长候选人,能有一场公开的辩论,以让华社看清他们到底要如何让马华「起死回生」,也让华社看到马华是否真的还有「明天」?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