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作者 | 程茜
编辑 | 漠影
年度折叠屏旗舰大战打响,各家新机涌现……
折叠屏经过近六年发展,如今产品的对决已经进入硬核技术比拼阶段,考验的是每家厂商技术研发的综合实力,也是厂商们突围高端手机市场的重要抓手之一。
为了解决用户使用的核心痛点,轻薄一直是折叠屏迭代的重要方向,而AI新技术的涌现也为折叠屏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因此如何在轻薄的同时兼顾手机体验的完整且强大,如何将更出色的AI能力融入折叠屏,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思考的核心命题。换句话说,折叠屏轻薄机身下的强大体验、端侧AI对手机体验的重构,已经成为终端手机玩家征战高端市场必须攻下的两座堡垒。
就在上周,荣耀Magic V3的亮相可以说给行业交出了一份新的优秀“标准答案”。荣耀Magic V3再次刷新了折叠屏轻薄天花板,厚度仅为9.2mm,已经低于诸多直屏旗舰手机,并且将AI与硬件、操作系统深度融合的功能正在潜移默化革新AI时代折叠屏的用户体验。
此次,荣耀带着Magic V3杀入折叠屏市场,无疑成为其向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抛入的一枚重磅“深水炸弹”,在AI手机的新战局中,荣耀以折叠屏手机祭出新大招。
在近两年略显疲态的智能手机市场中,折叠屏手机似乎成为了一股“清流”。
折叠屏手机快速渗透,国际知名市研机构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国内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达到186万台,同比增长83%。
▲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增长率变化(图源:IDC)
这是主流智能手机玩家密集杀入这条赛道带来的必然结果。厚重的机身曾是折叠屏手机被用户接受的最直观障碍,去年,荣耀Magic V2凭借闭合态9.9mm的机身,将折叠厚度带入了毫米时代。
荣耀一举引领了折叠屏的轻薄时代,时至今日,折叠屏行业仍没有突破荣耀Magic V2创下的轻薄记录。
就在行业迟迟未能追上荣耀的“轻薄”之时,荣耀早已将目光放到了折叠屏之战的下一个关键“分水岭”——轻薄且强大。何为强大?实际上就是真正做到全方位出色的体验,从性能、影像、AI到各个细节,用户不需要为轻薄而做取舍。
用强大定义轻薄,轻薄必须强大,这就是荣耀定义出来的折叠屏赛道新方向。这种对关键产业方向的定义能力,或许也正是荣耀对于行业最大的价值所在。
很多折叠屏手机厂商往往会在追求愈加轻薄机身的同时,舍弃掉手机的部分性能,包括屏幕耐用性、大屏幕、大容量电池等。如在屏幕材料和铰链设计上做出妥协影响耐用性,还有大屏幕需要手机玩家权衡相应的材料选择和设计,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实现电池容量的最大化。
毋庸置疑,让轻薄与强大合二为一,已经成为摆在折叠屏手机玩家面前的必答题。这一次,荣耀再度成为引领者。
另一大关键变量就是AI,各种端侧AI大模型、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屏幕面积更大的折叠屏上,显现出了在用户日常应用场景中部分代替平板、PC实现AI功能的潜力。
荣耀很早就将对手机与AI技术的探索刻到了产品基因中。荣耀Magic就是因AI而生。
纵观整个折叠屏手机产业,荣耀实际上一直在引领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趋势,从突破轻薄天花板、率先让轻薄与强大合体,以及AI的融合,无疑成为其在当下从手机玩家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这些要素也一步步成为折叠屏手机大众化提速的动力。
荣耀在当下折叠屏产业的核心逻辑就是,聚焦轻薄与强大体验的合体、AI赋能带来的折叠屏交互体验重构。而这背后,是荣耀诸多硬核技术创新的支撑。
荣耀对于轻薄的引领性仍在持续。保持12个月之久的Magic V2的轻薄记录 9.9mm被荣耀自己打破,Magic V3的厚度创新性地下降到了9.2mm。
在赵明看来,折叠屏的轻薄极限值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思维逻辑的局限,因此荣耀要换一种思路打破重构,用全新的解决方案实现它,并用自己的逻辑去定义这个极限值。
但极致的追求轻薄并不是折叠屏手机进化的终极路径,从消费者的维度出发,赵明认为,单纯强调轻薄没有意义,荣耀做的就是用强大定义轻薄。也就是在追求极致轻薄的基础上,还要拥有更强大的体验。
只有轻薄与强大齐头并进才能真正做好折叠屏手机,荣耀已经找到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跨界创新的方式,荣耀借鉴赵州桥结构自研了行业首个折叠屏解决方案荣耀鲁班架构,实现了材料和结构的创新,从超轻材料技术、创新工艺、超长电池续航等全体系突破了折叠屏轻薄与强大的边界。荣耀Magic V3采用航天特种纤维,打造出最轻薄且具备超强抗冲击性的机身,同时,第三代青海湖电池硅含量行业首次达到10%,实现了更轻薄、更长久的续航。
同时基于这一架构,荣耀Magic V3的影像、卫星通信功能也毫不逊色。其支持潜望长焦,并是首个搭载天通卫星通信的折叠屏产品。
赵明提到,荣耀Magic V3是行走的材料高科技集大成者,其机身包含了19种创新材料和114种微型结构,并且所有的材料由荣耀和国内产业链共创。这也是荣耀在不断革新折叠屏手机体验,推动相应产业链技术成熟的关键。
可以说,在硬件之外,AI的突破赋予了荣耀折叠屏更大的想象空间……荣耀在AI手机方面的前瞻性布局和深厚积累,均在Magic V3上得到了进一步放大。在赵明看来,对一些厂商而言,AI 手机元年准确一点说的是互联网厂家的 AI 应用在手机上发展的元年,而非其自身核心 AI 能力发展的元年。
不论对折叠屏手机还是用户而言,用AI重构手机并使能硬件、操作系统,才能真正将AI融入手机之中,并成为手机厂商的增量价值。
荣耀无疑已成为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一个。
荣耀在端侧AI使能硬件上已经开启了AI时代下电子终端护眼时代。荣耀Magic V3首发AI离焦护眼技术,用户观看25分钟屏幕,短暂性近视指标平均降低13度。同时其干眼友好绿洲护眼技术基于AI底层技术,可以识别用户的干眼并进行主动显示调节。
用AI重构操作系统也在重新定义智能终端的交互新范式。
荣耀Magic V3任意门功能全新升级,支持用户跨应用操作一步直达,用户的多样化意图可以在同屏“双开”实现,如在大屏左右两侧同时查看导航及餐饮信息,购物过程中同时进行不同电商平台比价,大幅提升信息的展示效率。
此外,在作为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方面,荣耀Magic V3的AI功能已经深入用户操作的每一个细节,其中AI声纹降噪功能可以帮助识别用户主演讲人声音,屏蔽其他干扰。AI消除功能还可以将仅消除海报上的文字保留其他信息,实现精准消除。
相比于仅靠AI应用的集成,这些功能与折叠屏硬件、操作系统的深度集成对于用户的体验革新可以说是革命性的。
这也是荣耀区别于其他用AI赋能智能终端玩家的关键区别,并且其已经找到了AI、轻薄、性能强大与折叠屏的有效交集点,真正在高端市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从Magic V3我们可以看到荣耀拿出的大多都是独家技术,正如赵明所说,走高端突围,一定要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而荣耀不论在技术创新还是AI使能方面都已经扮演着引领角色,这背后的关键原因就是——荣耀的创新之路一直走得十分坚定。
纵观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其面临创新放缓、销量下跌等一系列挑战,如何在这一变局下找到新的增长点已经成为当前产业的主要命题。
而恰好,荣耀多年的布局与积累已经成为当下引领产业变革的养料。
2024年,在MagicOS 8.0上,荣耀构建了平台级AI,首次实现AI驱动的意图识别人机交互,并逐步形成AI使能跨系统融合、AI重构操作系统、AI在端侧的应用、AI的端云协同四层智能终端的AI战略。
这也正是荣耀定义的AI使能个人化全场景操作系统的发展路线。赵明谈道,手机厂商围绕着自身AI使能硬件或者单独硬件创新,仍大有可为。
背后绕不开的就是对于用户核心需求的持续洞察以及思考,不论是不断突破折叠屏轻薄天花板,还是同步驱动强大体验升级,亦或是端侧AI的深度赋能,都是荣耀对于消费者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
从硬件结构的跨界创新,到对AI的独特理解,每一项都难度极高。但这诸多难关背后,就是荣耀相比其他集成AI应用的手机玩家的优势,也是将用户体验拉开差距的关键。
据了解,目前为止,荣耀AI研发费用累积已达100亿元,AI专利成果超2000项。赵明透露,2023年荣耀实际研发占比达到了公司总收入11.5%,应该是所有手机厂商中投入占比最高的一家。
与此同时,在硬件层面,荣耀将技术创新成果赋能到荣耀各个产品体系中,包括各个系列的手机、笔记本、平板等,在技术共用的同时平衡技术投入与研发成本。
赵明谈道,实际上,荣耀始终将自己当作创业公司,至今荣耀的运作时间仅达三年零六个月,作为创业公司需要保持内部的创新动力和活力,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边界。
未来,各类AI应用与手机硬件融合,并打通成为AI系统能力一部分,在折叠屏这一新形态手机上会带来何种颠覆式的体验?荣耀正通过研发投入与实际产品让我们看到AI时代智能终端的无限想象空间。
折叠屏手机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革命,用户对于这一智能手机行业新兴品类的体验认知也正在改变。兼顾性能与轻薄、被AI深度赋能,已经成为关键。
折叠屏手机作为智能手机市场的一个重要创新方向,近年来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快速发展。如今,在折叠屏手机玩家为追求轻薄牺牲部分性能的背景下,很难综合做到全方位的出色体验,荣耀Magic V3的跨界创新基于鲁班架构以及AI与硬件、操作系统的结合,已经打破了这些壁垒,实现轻薄与性能强大、AI赋能的真正合体。
显然,荣耀已经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站位,在直面折叠屏硬件创新突破的基础上,将AI与折叠屏进行了很好融合,开启了智能手机下一个创新周期。
未来伴随着端侧AI落地愈加成熟,手机厂商们或许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不变的是,用技术创新的硬实力说话,将永远能给行业和消费者带来惊喜,拥有先发优势并已形成技术壁垒的荣耀,将成为其中的先锋。
https://zhidx.com/p/433823.html
Created by Tan KW | Nov 16,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16,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16,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16,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16, 2024
Created by Tan KW | Nov 1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