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退休,另一个让我们担忧的是医药费的走高。普通的中高收入一群,大都认同金钱可以收买时间的看法。此外,他们对政府医院有一些不大好的看法,例如官僚作风,做事慢几拍,还有许多实习医生把病人当白老鼠来研究等等。
但是,一些亲身经历过政府医院的治疗的朋友,反而觉得里面的设备比私人医院更齐全,而且是看病情的重要性来决定如何就医,不像私人医院那么样样讲钱,可是付了钱又不见得治疗上水准高很多。
所以,不相信政府医院的一群,除了不愿意花时间在等以外,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个人危机感过高。
保70%收入不易
危机感是什么?之前在谈退休的课题时,已经有提到这个问题。一般上我们把退休前收入的70%作为退休后生活开销的标准,就是一种危机感的存在:我们很怕钱不够用,但是又不可能得回退休时的薪水,所以倒退三步,拿七成好了。
但是,事实证明,现代的人要保有70%的收入一点都不容易,所以必须根据各人的需求做出最恰当的调整,以免被危机感压断了腰。
同样的,因为害怕等待,进而觉得政府医院的医生水平不高,那是两码子事。但是,也是因为这样,就堕入了私人医院=不用等待=医药费高=合理的陷阱。
保险公司也吃不消
那固然是条件之一,但是,身为消费者,我们不能任由私人医院漫天开价,结果得到的服务或治疗水平却普普通通,甚至比政府医院更差。
近来遇到一些私人医院的费用,感觉上高到离谱,连理赔的保险公司也吃不消。
十多年前的割盲肠手术,大概是2000至3000令吉,如今,听到1万令吉以上的费用已不出奇,尤其是假期遇上深夜,盲肠发炎急救,医药费哪可能便宜?你以为医生在做慈善工作、还是在7-11上班吗?至于误诊或动不动就劝告开刀,那是涉及医德的问题,我们这里不谈。
虽然危机感太高会增加我们的生活压力,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有适当的危机感。
令吉贬值成本增加
根据卫生部的资料,大马的医疗开销,从1997年的少过10亿令吉,增加到2013年的超过40亿令吉;在过去3年,更以每年约15%的成长率上涨,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生活成本。
为什么会这样?其中一个原因是令吉贬值,而许多医药或医疗设备都是进口的,所以增加的成本。其次,去年实施的6%消费税,也是导致开销增加的原因之一。
一个非官方统计发现,自从实施消费税以后,私人医院的病患者少了20至30%。许多病人依然选择往私人医院咨询病情,但是当医生建议开刀或给特别药方时,他们转而投向政府医院求助,据说费用便宜了30至40%。
当局无须感到自豪,这并不是说政府医院能够应付上门求助的病人了,我们还是在政府医院看到许多因为不够病房而被逼随地躺着的病人。
反过来说,私人医院空置的病房增加了,这增加了他们营运成本的压力。(待续)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60830/%E5%8C%BB%E7%96%97%E8%B4%B9%E5%8D%B1%E6%9C%BA%E6%84%9F%E9%99%88%E9%87%91%E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