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讲着如何养校的情形,2017财政预算案却带出多项对教育预算削减的坏消息,确实是让我很失望的。
虽然唯一的好消息,是教育部总预算的数目增加26亿令吉至439亿令吉(+6.3%),不过,高教部的预算减了12亿令吉(9.3%)至121亿令吉;国民型中学又再零拨款;许多教育的特别项目也归零;许多公立大学拨款由5亿令吉削减超过1亿令吉至3-4亿令吉不等。
厚此薄彼原因何在?
唯独玛拉工艺大学拨款增加2.28亿令吉至24.7亿令吉(+10%),以及国际回教大学拨款从5.3亿令吉增加到7.54亿令吉(+43%),如此巨大偏差的款项调动,让我们一般平民“大开眼界”,不明白政府厚此薄彼的原因何在?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拨款越来越少,这些公立大学,如何继续进行有意义的研究工程,以及吸引人才留下来提振校誉,提升世界排名,令人感慨。
哈佛大学擅于理财
我且回去讲述上期说到的学校理财。300多年前,有一位名叫哈佛的伟人,以780英镑(3900令吉)的捐款和400册图书,创立了世界著名大学哈佛的前身。
在1925年,在校友的提倡之下,哈佛大学基金会正式成立,从当时筹到的123.5万美元(494万令吉),经过校友不停的捐赠和资产投资的回报,至今它已成长为一笔富可敌国,价值超过370亿美元(1480亿令吉)的大学捐赠基金。其茁壮过程,是无数校友的无私付出所换来的成果。
虽然如此,哈佛大学基金会依然经历了不少经营不善而亏损的经验。例如,基金在2016财政年蒙受2%(约20亿美元或80亿令吉)的亏损,不过基金价值依然处于357亿美元(1428亿令吉),同时还支付了大学17亿美元(68亿令吉)的经费,占了大学超过33%的营运开销。
回顾历史,哈佛大学基金会最大的冲击,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其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从369亿美元(1476亿令吉)败退到约256亿美元(1024亿令吉)。
基金会吸取教训,临危授命,设立危机管理部门,总结投资的经验和教训,更审慎地评估投资风险,适时推出新的投资策略。
累积独特投资理念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大学捐赠基金,哈佛大学基金会身经百战,累积了一套独特的投资理念。
首先是不追求表面数字的增加,注重在真实收益。
其次是只做大手笔的投资,不做零零星星的小投资,这点让基金经理不把时间浪费在回报不明显的小投资上。
第三,基金坚守投资不亏钱的原则,即不做亏本的投资。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在大笔基金投资方面,投资经理掌握大权(钱),容易冲动,孤注一掷或误判投资决定,导致不必要的亏损。
第四,大学营运开支不动用捐赠基金母金,只运用投资赚来的钱和各界捐赠的钱,这点可以确保基金永续成长。
基金本着捐赠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必须坚持把投资的眼光放在10至20年以后,来决定今天的投资策略。同时,假设他们的投资锁定在8-10年(或更久),那么它们应该享有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显著回报。
凭着精确、自律和实事求是的投资精神,哈佛大学基金会顺利渡过大萧条时期、互联网泡沫以及其他不可预见的金融事件,过去20年的净复合回报率为10.4%,令人钦佩。(待续)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61025/%E6%8D%90%E8%B5%A0%E5%9F%BA%E9%87%91%E6%B0%B8%E7%BB%AD%E5%8F%91%E5%B1%95%E9%99%88%E9%87%91%E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