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帖] Mr. Market 市場先生 談 股票的初步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23 Jun 2014, 12:38 AM
Tan KW
0 461,814
Good.

 

 

Mr. Market 市場先生 談 股票的初步


在接觸理財的基礎概念以後,
最重要的就是認識「股票」,
它的重要性不只是投資,也是現今社會經濟最基礎的運作方式,
 
投資不用急,慢慢來,
我們從最基礎開始談起。
 

 

 

 

股票是怎麼來的?


先從一個故事開始說起。

Tom 經營一間咖啡器材公司,
近期訂單不斷成長,因此他決定擴大公司規模,
包含購買生產機具、增加公司經營據點、雇請更多員工。
 
在一番估算之後,
他發現要擴大規模,還差1500萬的資金。
如果要等到賺到這筆錢才擴大規模,就會錯過上億的訂單,
因此他評估著籌錢的方式,
公司企業要籌集資金的方法有2種,一種是借貸,一種是股票
 

發行股票,是一間公司籌資的手段之一

 
 
 
 

向銀行借貸,一般稱為「舉債」,
除了要負擔利息的成本,
要向銀行借較大的金額,通常需要嚴格的審核,以及足夠的抵押品擔保。
 
另一個方法,是對外釋出股票,
由公司所有者讓出一部分的公司所有權,而股票就是公司所有權的憑證。
透過出售股票,請其他投資人透過出資成為股東,一同加入這間公司,
承諾和他們分享公司的獲利,以獲取公司經營必要的資金。
 

股票就是一間公司的所有權憑證


如果Tom選擇舉債,利率假設是7%,
無論這筆投資最後有沒有賺錢,
1500萬每年都要付銀行約105萬利息,最後還要歸還本金,
此外,借不借得到仍是個問題。

發行股票,不但不用付這105萬利息,籌到資金也直接歸公司所有,
相對的,要讓出部分的公司所有權,將未來獲利與股東分享。


如果是舉債,萬一公司未來發生虧損,
利息錢可能會還不出來,可能會有倒閉的風險。

但透過發行股票籌資,股東則是要一起承擔賠錢風險,

借錢有利息還不出來的風險,用股票籌資則需讓出部分所有權,公司虧損時風險較低

 

正好Tom有一位朋友 James 對投資他的生意很有興趣,
他最近剛賣了一棟房子因此正好有閒錢可以投資。
因此決定讓James出資1500萬元入股,成為股東。
Tom也因此有足夠資金擴大經營,順利處理更大的訂單。
 
他們約好,Tom持有90%股票,James持有10%股票。
如此一來,
在法律上James就有了這間公司的一部分的所有權,擁有分享公司獲利的權利。

現在,Tom和James 2人都是這間公司的老闆,只是擁有的比例不一樣。
 
假如明年公司賺了1000萬元淨利,
Tom佔了90%的股份,可以分到900萬元,
James佔了10%股份,可以分到100萬元。
 
但如果明年公司沒有賺錢,甚至大幅虧損,Tom和James就要一起承擔這個風險。


按照股權比例可以分享公司利潤,也共同承擔風險

 

在法律上,Tom擁有超過51%的股票,也就是超過半數的公司所有權,
他可以決定公司的主要事務。
 
反之,
James雖然出錢投資,但股權也只有佔10%,
因此,他只作為股東分取利潤,
並無法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
 
換句話說,James並沒有公司的控制權。
不過James覺得無所謂,畢竟他對公司事務一竅不通,

就像我們平常在買賣上市的股票一樣,
大多投資大眾所佔的股權比率都非常的微小,因此沒有控制權。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的股神巴菲特,
他的投資方法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對公司的控制權,
藉由控制權,巴菲特可以自由地運用公司金流,以及擁有經理人的任命權,
這點是一般投資人普遍辦不到的。
 

大多時候擁有股票,就像出錢投資朋友的公司一樣,分享利潤,但沒有控制權

 

James當初投入1,500萬元,
假設每股以 10元計算,他持有的股份共150萬股,
 
1500萬元 / 每股10元 = 150萬股

法律上 1股 是計算股權的最小單位,

Tom則持有另外90%的股份,共1350萬股。
整間公司現有的股份共有 1350萬+150萬=1500萬股。
 
( 備註:在台灣,買賣股票時,我們習慣以 「張」 為股票買賣的交易單位,
1張 = 1000股,1張 是普遍的買賣交易股票的單位。
而在美國習慣一次交易的單位是100股。
如果交易單位小於 1張,則稱為零股交易,意即買賣零散的股票。)

值得注意的是,

舉凡是世界上非常有錢的人,一定都擁有一大堆股票。

 

要取得股票,可以像Tom一樣成立公司,發行股票,
或是像James一樣,向別人購買股票,同樣獲得公司的所有權。
 

要擁有股票的方式,一種是成立公司發行股票,一種是向他人購買

 

過了2年後的一天,
此時,這間咖啡器材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去年賺了6000萬元,
那對個別股東來說是賺了多少錢呢?
整間公司共發行了1500萬股,
 
6000萬股 / 1500萬股 = 4元/股
 
代表 每1股賺了4元,
等於如果你持有這間公司1股的股票,他創造了4元的獲利。
每股創造的獲利 稱為 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 , 簡稱EPS)
 
對James來說,他手上有150萬股公司股票,
每股盈餘為4元,相當於他的股票資產,去年價值增加600萬元。
 
4元 x 150萬股 =600萬元

雖然James擁有這600萬元獲利,
但這600萬元並沒有變成現金回到James手上,
 

公司可以將獲利保留在公司繼續投資,或是發還給股東


Tom可以決定,
將公司賺的獲利繼續投資以獲取更多報酬,稱為保留盈餘

或是公司並沒有辦法將這筆錢做更好的運用,
因此將多餘的現金發還給股東,
稱為 配息,配發的股利稱 現金股利
 
反之,
如果這筆錢不發給股東,
而是作為保留盈餘留在公司再投資,
透過公司的系統運作,
明年也許可以創造 5%~40%甚至更高的報酬,
 
當公司認為資金沒有洽當的運用機會,不需要這麼多資金,
便將它作為股息發還給股東。
股東拿到這筆錢,也許無法像公司一樣再投資創造很高的獲利,
但可以自行運用,例如說拿去買其他股票。
 
但無論如何,即使沒有將獲利配發回股東身上,公司的資產仍是屬於股東的一部分,
想像一下,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權,
因此如果你是一間公司的老闆,
賺的錢放在你的口袋 (配發現金股利),或是放在公司的收銀機裡 (保留盈餘),
並沒有甚麼不同。

一般而言,成長中的企業需要更多的資金,因此會保留較多盈餘,
成熟企業則是很穩定的產生現金,但較少有大筆的投資,
因此多出來的現金多會配息給股東。
 

公司配發多少現金股利並不重要,獲利的多寡才是公司好壞的關鍵


要評估公司的成長,要從公司的價值開始說起,
一間公司最基本的價值,稱為淨值,也稱為股東權益,
淨值 是股東投入的資金,以及企業獲利、虧損的總和,
當一間公司甚麼都還沒開始做時,淨值就只是股東投入的資金,
隨著獲利增加,
股東權益越大,代表企業的價值越高。

 Tom咖啡器材公司,投資了15,000萬元,這筆金額也稱為公司的股本
Tom佔了其中90%,13500萬元,共1350萬股,
James占了10%,1500萬元,共150萬股,
所謂每股淨值,就是 每1股價值,一開始都是10元,

公司還沒開始獲利時,每股淨值是10元
( 台灣法律規定,上市公司股票面額,固定是10元,
國外沒有每一股多少錢的限制,可以是一股0.1美金,
目前台灣已經修法,不再有股票固定面額的限制,於2014年開始實施)

Tom將這些資金投入人力、技術、機具以後,
產生了20%的獲利,這個報酬率稱為 股東權益報酬率 (Return On Equity ,簡稱ROE)
代表公司每股的淨值創造了多少百分比的獲利。

淨值10元,20%的報酬率相當於2元的每股盈餘
公司每股價值成長為12元。

淨值 10元/股 +  10元/股 x 20%報酬率 = 12元/股

 


公司如果沒有保留盈餘,每次都將賺到的錢發還給股東,
很可能因為資金不足,難以過張規模,或是錯過一些投資的機會。
反之,
如果將資金留在公司,公司又能將他好好的運用,則會產生複利的效益。

比方說,一開始10元的淨值,每年 股東權益報酬率 20%,
每年都保留盈餘,或每年都發放現金股利,
過了10年會差多少呢?

保留盈餘,每年EPS逐年增加,過10年後 淨值為 61.9元,獲利519%。
發放現金股利,每年配2元現金股利,過10年後 淨值為 30元,獲利200%。
僅僅是最基本的差別,就相差大約2.5倍。

一般來說,公司可以運用 保留盈餘,可以產生複利的效果,
所謂複利,就是利滾利,將已經獲利的部分再投入,就可以創造更多回報。
如果發回現金鼓勵,這筆現金就要由股東自己想辦法運用,讓它創造同等的效果。
在現實中,公司不見得每年都能創造穩定的報酬率,
透過保留盈餘,資金可能作為擴張的投資,或應付急需的資金缺口。
資金透過公司的營運系統創造價值,
如果是成長中的公司,保留盈餘在長期往往可以帶來很大的效益。

公司的最終目的,就是為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

 
(備註:
在經驗上,我覺得這句話常常被誤解成,
經營者應該要追求財務報表上的 股東權益的報酬率 最大化,
事實上不是這樣,財務數據只是一時,
應該避免美化短期財務教孝 而犧牲長期利益。)

一般的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大約是 -20% ~ 50% 之間,
公司經營有可能虧損,且過程起伏往往非常劇烈,
但長期而言,平均值大約落5%~10%之間,
如果和存款利率相比,可以說是高出好幾倍!

股票的長期平均獲利落在5%~10%之間,遠高於定存,但短期內則是高低起伏不定


如果Tom的咖啡器材公司,突然遇到景氣短暫的低迷,
獲利有可能短時間內受到重創。
嚴重的話,甚至有可能倒閉,投資的金額血本無歸,
而要避免這狀況,全仰賴經營者的努力。

股票的風險,來自公司獲利的起伏不定,最壞的情況是公司倒閉

 

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提到股價
股價就是當買賣股票時,買賣雙方同意成交的價格。

如果James的一位朋友 Sam,他也想一同分享這間公司的獲利,
 
Sam認為一年合理的報酬大概是10%,
也就是花40元購買每年4元的獲利。
 
4元每股盈餘  /  40元 = 10% 報酬率/年
 
因此提議用每股40元和James購買他手中的股票,
James手上有150萬股,每股40元相當於6000萬元!
 
40元 x 1,500,000股 = 6000萬元


 
當初花1500萬元購買的股票,因為公司的成長,現在價值6000萬元!
James正好也需要現金創業,
因此同意將股票賣給Sam。
 

「股價」 是由 公司的價值 與 投資人的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決定


公司獲利增加,公司價值也因此提升,
股票的價值也會因此提升。
 
反之,如果公司的營運急轉直下,
公司不但不賺錢,還一直賠錢,股價最後有可能一文不值!
 
另一個因素是,投資人認定的價值,
比方有另一個投資人Leo,
認為這間咖啡器材公司每年獲利 4元/股 還會繼續成長,
他估計隔年有可能會達到5元/股,甚至更高,
他希望的報酬率同樣是10%,
因此他決定出價每股50元購買股票。
 
又或者是有另一個投資人,
他因為手上的資金太多,因此要求的報酬率不高,有5%他就很高興了,
因此他出價 80元/股 買進咖啡器材公司的股票。

但無論他們怎麼出價,都與公司經營的本質無關。
公司不會因為這些投資人的期望比較高,就變得比較賺錢或虧損。

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是否能獲利賺錢,價格高低並不會對公司本質有任何影響

 

說到這裡,
這間咖啡器材公司的例子,和我們平常看到的股票有甚麼不同呢?

差別在於,這是一間私人公司,並沒有公開發行,
所謂公開發行,就是指讓出股權,對不特定的社會大眾公開募資,
任何人都可以藉由買入股份成為公司股東。

因為任何人都可以買到股票,所以股票如果隨便亂公開發行,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
因此,
公司要成立夠久、規模要夠大,而且一定要有賺錢!才准許公開發行。
台股上市資本額要達6億以上,
Tom的咖啡器材公司,資本額 1億5000萬,尚未達到上市標準。

對公司來說,公開發行的好處在於,可以籌集到大量的資金,
缺點是公司資訊要對外公開,很難隱藏商業機密。

對原有股東來說,原本沒有公定價值的股票,很難轉手,因此沒有價值,
如同電影 - 華爾街之狼中,李奧納多販賣的那些未上市股票,
大多數最後都變成不值錢的廢紙。



實際上,股票在上市之前很難有任何價值,公司透過股票籌資因此格外困難。
它也沒有公定價,只能私下交易自行決定價格,
而上市股票則是有了市場的公訂價,
他們可以透過公開市場賣出股票,將過去的的努力轉換成現金,或是繼續持有。

對投資人來說,
公開發行則是讓普羅大眾得到了一個安全的機會,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你也許可以像James一樣買進持有私人企業的股份,但風險相對比較高。

值得一提的是,像華爾街之狼一樣的未上市股票詐騙仍一直存在,
他們往往會開出 300%、500%這種驚人的報酬率,來吸引投資人上鉤,
我有個朋友剛踏入社會就和他女朋友一起投入了50萬元,
第一次買股票的朋友,千萬要避開這個陷阱!

購買股票時,應該從上市的公司開始,可以享有一定的安全的保障


投資股票的好處,就是長期而言,不需要特別努力,就可以享有公司賺錢帶來的好處。
剛有提到,大多數公司每年的獲利長期平均約 5~10%。
不需要特別做功課,只需要從台灣50中挑出長期穩定的股票即可。
比方 台積電、台塑、統一超、中華電信等等與你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股票。

即使只有平均每年 5%的成長,和放定存( 1.3% )比起來,
20年後,股票累積了 165.3%的報酬, 定存則只有 29.5%的報酬,
長期下來產生巨大的差距。

股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安全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但是,如果你想要得到更高的報酬,該怎麼做呢?

股票報酬的來源有 2種,
一種是如同到目前為止所提到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可以觀察公司每年的 每股盈餘(EPS),得知該公司的獲利情形。
雖然平均值是 5~10%,但實際上不同的企業,獲利情況仍有不同,
最低到最高可能有達 -20% ~ 30%,
一來一往之間差異仍然非常巨大。



另一種來源,則是來自股價的價差,

股價的價格,一方面跟公司的盈虧有關係,另一方面跟買賣者的心理期望有關係

市場上參與買賣的人非常多,每個人對未來都有不同的看法,
因此價格不見得會反映公司價值,有時會非常高、有時非常低。
賺取價差,則是藉由判斷價格未來的走勢,買低賣高,獲取中間的差價。

舉例來說,James花了1500萬元買進Tom的咖啡器材公司10%的股份,
等於在未來的幾年,他都可以參與分享公司的獲利成長,
而James將股票轉手賣給 Sam,則是賺取股票的價差。

 

股票獲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參與公司的成長,另一種是股價的價差


要預測公司成長,以及股價價差,
市場上仍有一些跡象可循,主流的分析方法如下:

基本面分析:
假設財務數據忠實地反映了公司現況,
透過閱讀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財務數字、甚至判斷經營者的人格特質,
去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潛在風險與預測公司的成長。

技術面分析:
假設所有的資訊都已經反映在價格,
包含公司的本質、未來的成長、群眾的情緒等等,
透過分析這些價格的走勢、圖形,去預測未來股價的走勢。

籌碼面分析:
假設市場上有某些特定人士具有巨大的影響力,
它相信手上資金比較多的人,行事會比較謹慎,勝算也會比較高。
透過市場上公開的資料,找到這些特定人士的蛛絲馬跡,
並且跟隨他們的腳步,勝算會比較高。

使用這些方法,都必須投入相當多額外的時間,
長期來說,透過這些方法可以增加報酬,將報酬從 5~10%提升到更高!



關於這三個面向的關係,可以參考這一篇文章:投資分析的三大主流

透過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報酬率

 
這三種方法我並不會只偏重其中一種,而是盡可能的利用各種資訊,
配合數據統計的結果,來做出有利的判斷!


總結

股票是一間公司所有權的憑證,
發行股票是公司的募資方式的一種,另一種方法是舉債借錢,
和舉債相比,發行股票的好處是不用付利息,缺點是要讓出一部分的經營權。

買了股票以後,投資人就等於是公司的擁有者之一,
可以根據股權比例分享利潤,但也一起承擔風險。
雖然是擁有者,但因為大多時候我們持股比例通常都很低,對公司營運並沒有控制權。

要取得股票的方法,有創立公司發行股票,或是向他人購買,
舉凡世界上的有錢人,每一個人都有非常多的股票。

公司每年都會結算獲利,將賺到的錢選擇保留盈餘再投資,或是發股息給股東,
但一間公司的好壞是取決於他賺多少獲利,而不是發多少股息。
公司可以運用保留盈餘,產生複利的效益,加速公司成長,
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將股東的價值 (股東權益) 最大化。

一間公司長期成長大約落在5%~10%中間,比放定存好上很多,
但那是平均值,如果每年分開來看,上下都會有一些落差,不同的公司間差異更不平均。
除了公司虧損連連,最大的風險就是公司倒閉,因此選擇投資對象要格外小心。

股票的 股價 是由 公司的價值 與 投資人的期望的投資報酬率 決定,
但股票的本質是公司是否能獲利賺錢,價格高低並不會對公司本質有任何影響。

購買股票時,應該從上市的公司開始,可以享有一定的安全的保障,
股票獲利的來源有2種,一種是參與公司的成長,另一種是股價的價差
股票的好處是,你不需要特別努力,就能安全的參與公司的獲利與成長,
至於想選到獲利更好的公司、賺取價差,獲得更高的報酬,
可以透過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的分析方法,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報酬率。


這樣,有稍微了解一點股票是什麼了嗎?

 

http://mrmarkettw.blogspot.tw/2014/06/mr-market.html

Discussions
7 people like this. Showing 4 of 4 comments

BBB79

好分享。

2014-06-23 08:47

igain88

good articles to share .

2014-06-23 16:13

Tom

原来我有90%股权(不过是在梦里)^-^

2014-06-24 10:29

ikan bilis

感恩您的分享。

2014-06-24 23:15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