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后疫情时代商产面面观(第一篇)疫间伤很大 商产求变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9 Aug 2021, 05:06 PM

2019冠病疫情已经迈向第18个月,各行各业都还在挣扎求存,行管令踏入第16个月的现在,国内商业房产已然伤痕累累,尤其以购物商场冲击最重。

在这段行管的后疫情时代,商场内平均已有20至30%的商铺倒闭,及30万名员工失业;而在办公楼方面,随著行管令冲击,整体租金或微跌5%,但随著A级办公楼供应增加,或拖慢整体复苏情况。

当网购渐成风气,居家作业也成趋势,商业房产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或者该这样说,商业房产该如何调整以重新吸引租户及买家?后疫情时代,商业房产又会迎来怎样的变化?

所谓的“后疫情”是指,我们摆脱了疫情爆发初期的经济停摆格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复苏,但因有效药物未出现无法未完全消除病毒,疫情起伏不定,偶有小规模爆发的情况,经济活动还未能完全恢复正常状态。

事实上,我国产业链多多少少受到疫情冲击,根据全国产业资讯中心(NAPIC)最新公布的《2020年产业报告》,国内产业成交量及成交值双双走跌,成交量按年下滑9.9%录得29万5968宗;成交值则劲跌15.8%至1190亿8000万令吉。

工业房产成交量探低24%
商业房产成交值锐减32.6%

各类房产成交量都告跌,跌势最重是工业房产,成交量按年探低24%;接下来则是商业房产,按年劲跌21%。而在成交值方面,商业房产跌势尤为显著,按年锐减32.6%;工业房产少14%。

疫情来势汹汹,严重打击商业领域,连带冲击市场对于店铺、零售商场及办公楼的需求,无论是购物商场或办公楼,都在挣扎求存,纵然目前营运环境挑战,但房产专家及业界人士一致认为,购物商场及办公楼未来仍然被需要,并不会因为一场疫情荡然无存!

“冠病的出现改变的不止是人们的生活,而是整个思维模式及对用户体验的追求。”

73%企业鼓励员工回归办公室

国际物业顾问世邦魏理仕(CBRE)今年初的一项研究显示,纵观亚太区的企业,高达73%的企业高管还是鼓励员工回归办公室;只有11%是倾向员工居家作业,有需要才回办公室。

这也说明了办公楼还有存在的必要,只是东南亚国家疫苗接种计划进展不一,办公室使用率表现不稳定,随著疫情反复,香港及韩国首尔今年初也转向弹性工作安排。而在疫情逐渐受到压制的新加坡、奥克兰及澳洲数个城市,员工已逐渐回归办公室。

我国则紧守政府标准作业程序(SOP)的最新规定,每天到公司上班的总人数,不能超过企业总员工人数的60%,所以目前也是居家与轮流回公司的混合作业人力模式(hybrid workforce)。

远程办公未来趋势

另外,许多国家仍坚持维持人身距离,故部份企业纵使重开办公室,仍延长这项居家作业政策,不过还是有一批来自中国、韩国及日本的企业,还是希望在摆脱疫情后,能看到员工回归办公室。

不过,世邦魏理仕认为,亚太区企业虽然还是倾向员工在疫情后回归办公室,但远程办公(remoteworking)却会植入未来的企业元素中。

“疫情之前,多数的亚太区企业限制远程办公的比例,即不能超过总员工的10%,但这次调查后,我们发现远程办公比例或在未来几年飙升至50%,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表示,半数员工或可在2025年远程办公。”

应对工作新常态宜   家推企业商对商

宜家家居(IKEA)认为在后疫情的新常态下,混合办公的工作模式将成未来职场趋势,而现今新常态中的工作空间和文化概念将会不断改变,因此抓住这个机会,推出“宜家为企业”(IKEA for Business)的商对商(B2B)服务,帮助企业创造灵活和弹性工作环境,应付新常态工作模式。

政府今年初落实行管令2.0后,调查机构益普索(Ipsos)一份针对全球28个国家、共1万2823名16至74岁员工的调查显示,高达三分之二(65%)的大马人已居家工作;这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52%。不过,住家设备不足及居家工作的孤独与孤立感,却是国人居家工作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办公空间和布局成重点

宜家东南亚宜家为企业大马区全国经理帕威欣都指出,事实证明精心安排的办公空间,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生产力和工作质量,尤其是当人们需在两个不同工作环境,即住家和办公室来回切换。

“有鉴于此,在重新打造新常态工作空间方面,企业应将重点放在办公空间和布局的细节上。我们很高兴重新启动‘宜家为企业’,希望能借助这项商对商服务帮助企业以员工利益为本,对办公空间进行改造。”

疫情反复,我国冠病新增确诊病例今年初“超速”攀升,使得政府在放宽和收紧政策间来回反转,而商界首当其冲蒙受冲击,最终只有必须服务行业可营运,同时禁止所有社交活动及多人室内外运动。

纵然疫情未见缓和,但企业仍坚毅前行,根据大马公司委员会(SSM)资料,去年3月至9月期间,我国共有超过20万家新企业注册,帕威欣都相信,随著企业重新调整营运模式,将会迫切需要重新构思办公空间格局。

商场提供购物新体验

企业转向混合办公模式,而购物商场也在酝酿转变。零售空间室内设计规划及零售策略顾问公司VisataCreative私人有限公司的联合创办人廖庆坤,告诉《星洲日报》,目前尚未出现购物商场空间改造潮,不过发展商及购物商场业主已注意到消费者购物体验的转变。

未来提供娱乐体验社交互动

“现在的数据还不够成熟,购物商场业主不能单凭这些初步的数据,贸然投入进行改造。不过,比起空间的改造,我的观察是未来的购物商场不再只是人们进行‘交易’(transaction)的地方,而是一个能够提供娱乐体验及社交互动的地方。”

93%愿解封后回归商场

该公司早前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高达93%的人们还是愿意在封锁解除后,回归购物商场,而在这群人中,高达82%是想到商场享受一场电影和用餐,只有12%的人们计划去添购衣物。

“52%想到商场看一场电影、30%想到商场用餐、6%想走马看花,只有12%倾向消费。”

抽样调查也有问到,消费者未来想在商场看到甚么类型的商家,53%受访者投给餐厅及咖啡馆、20%给娱乐类型比如戏院、15%是服装,剩下12%给了服务类型(比如修补鞋子)。

廖庆坤直言,参照抽样结果可发现,人们对于商场的需求有所不同,毕竟过去1年多,大家都善用网络网购衣物杂货,故对于商场的需要不再只是为了消费购物。

“不排除商场往后或缩小衣物零售商空间,扩大餐饮及娱乐服务的比例。”

疫情加速转型  购物商场不会消失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至于“谋杀”商业房产的未来,相反却是加速企业和购物商场业主思维转型的关键。

房产专家及业界人士异口同声指出,诸如办公楼及购物商场等商业房产仍被大家需要,只是空间用途的转变,是构建新项目的首要考量。

实体购物体验无法轻易取代

“现阶段,企业及购物商场业主除了积极适应新常态,在大环境仍充满不确定性之下,短期内料维持现有模式,比如企业或续约1年,转向线上业务的零售店主若不是真的无法维持,也不会马上关闭实体店。”

另一方面,大马购物中心协会(PPK)主席丹斯里张昌国早前曾说,纵然网络购物成趋势,但实体店的购物体验仍无法被轻易取代,所以购物商场并不会消失。

“网购消费虽有所增加,但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因人们本质上还是有社交需求,故存在‘报复性购物’的行为,尤其是在安全的购物商场环境中。”

须维持身距 控制人流

纵然办公楼及购物商场还有存在的必要,但在疫情依旧节节攀升的情况下,企业及消费者首要关注,在于如何确保室内密闭空间的安全性,即办公室的低密度空间,及分散购物商场人潮。

短期料无法回到疫前好景

虽然我国加速疫苗接种计划,但冠病对于人们心理层面的冲击已形成,纵使年底有望达致群体免疫,廖庆坤直言,短期内也无法回到疫情前热闹的购物商场氛围。

“人们还是会担心害怕近距离与人接触,群体免疫后估计至少半年的时间,商场料还是不会有太多人潮,人们需要时间克服冠病带来的心理障碍,所以商场若想重新吸引人流留住租户,如何让消费者感到安心安全是首要关键。”

商场若可重新恢复营运,那么如何有效维持人身距离,并控制人流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对此,他相信,一旦国人都完成疫苗接种在年底达致全体免疫,人身距离就不再是问题,就如英国一般。

公共场所料仍须戴口罩

“不过,相信我国并不会取消戴口罩的管制,政府料仍会持续鼓励大家在公共场所戴口罩。”

英国首相约翰逊本月初宣部,必须学会与病毒共存,故19日起将放宽疫情管控措施,即不再需要维持人身距离、不需要戴口罩、不要求居家办公,及所有行业可恢复运作。

事实上,英国因疫苗接种削弱了感染与死亡之间的联系,所以才决定放宽管控的举措。截至7月6日,86%的英国成年人至少接种了一剂疫苗;64%的成年人已完成疫苗接种。

聚焦我国,根据冠病疫苗供应特别委员会(JKJAV)的数据,截至今年7月13日,接种一剂疫苗的人口已达25.6%,而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则有11.8%,首相对于年底达致群体免疫有信心。

办公室料有更多分隔间

人身距离会是办公楼的主要考量,工程顾问机构奥雅纳(ARUP)在一份报告中披露,这也意味著人们若回归办公室,或需要更多的私人空间或个人办公室,及更大的办公桌间距。

“我们现在可能会以同事背对背、座位中间有更大距离,而不再是面对面或紧靠办公桌,而一个原本可以容纳10个人的会议室,现在最多只能放5张椅子。”

改善室内通风

该机构指出,随著后疫情时代经济逐步恢复,人们对于灵活建筑空间的需求将会增加,而这类型的办公空间可在波动的市场环境轻松适应新用途。

研究也发现,在开放式办公室的员工,请的病假比在封闭办公空间的员工多出62%。

“人们已意识到空气传播疾病的严重风险,未来的办公室可能会更多的分隔和休息间、小隔间和小型会议室。因此,我们预期公用办公桌的终结,并将重新定义共享空间。”

职场仍是我国冠病主要感染源,截至7月14日新增的26个感染群中,有15个来自职场。人力资源部13日宣布,政府已批准降低室内病毒传播风险的室内通风指南,呼吁各造采用有关指南,借此阻断病毒传染链。

这项指南适用于有机械通风空调、无机械空调和自然通风的场所。

在设有机械通风系统的非住宅场所(办公室和购物商场),指南建议把户外空气制动阀(outdoor air dampers)全面打开,增加流通的新鲜空气,若情况许可,在营运前后应过滤空气。

根据建议,机械通风设备的过滤网应使用MERV-13或以上的标准。

此外,指南也建议在空气或污尘处理设备中,设置紫外线杀菌(UGVI)、离子仪器(ionizer)、两极离子净化(cold plasma bi-polarionisation)、低密度臭氧杀菌等等杀菌技术,以消灭和降低病毒的活性,相信将能大大提高室内密闭空间的安全度。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是在3月1日公布详细室内通风指南,冀望能降低冠病传染率。新加坡政府紧追其后,在3月25日也出台室内通风指南,当中涵盖购物商场、办公室、餐厅、零售商店、市集与工人宿舍。

下期预告:疫情不至于扼杀办公楼,但受损的租赁需求需要时间恢复,且看房产专家剖析国内办公楼前景。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526909.html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