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慧眼

规模经济的市场应变能力•叶得利

Tan KW
Publish date: Sat, 09 Nov 2013, 03:49 PM

 

2013-11-08 10:51

 

商家讨厌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是也只有市场竞争才能打破僵局,才能迫使经营者进行搅局式的商业创新。

比如从微观经济层面,我们在电讯行业就可以看到那种分秒必争的市场抢先追击,从电讯行业的市场策略也可以看出那种注重微观式的消费者管理的细微。

稍有差池错失称霸

管理者稍有差错就会错失称霸市场的机会。芬兰的诺基亚(Nokia)电讯集团落入目前衰败的地步,与其市场的不敏锐、忘记消费者管理和微观商业本质有关。

输给了手机业务的规模经济是非常可惜。但是,诺基亚集团依然还有其“诺基亚西门子通信”(Nokia Siemens Networks),它是目前全球第三大电信设备供应商,仅次于全球排名第一的爱立信(Ericsson)和排名第二的华为(Huawei)。

创建规模经济还需要涵盖满足消费者的细微需求。要知道电信设备行业的卖点是给电信运营商的无线设备,这类设备用于所谓的运营商LTE/4G网络链接,越来越多地用于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速度。掌握网络就是掌握通讯市场。

目前,电信行业的这种追求更高网络覆盖率、同时追求更强的盈利能力转变,这样考验管理者的应变水平、避免犯下让整艘船沉下的错误。

诺基亚不能再重复手机市场的策略错误,必须保住其销售和盈利双高的设备供应的大好前景。

如今连三星集团也希望尽快成为电信基础设备供应商,今年欧洲地区的电信设备行业又回复增长。

在国家经济层面,市场变幻莫测考验贸易商家的应变能力。

对于亚洲出口商而言,发达国家经济的走强通常意味着出口增长契机,但是西方国家经济的不确定性,加快了亚洲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变,不会单单依靠等待来自西方国家经济复苏的经济效益。

亚洲国家正在靠自身的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摆脱外部经济的依赖性。

贸易结构转变显著

各国之间的规模经济促使贸易结构转变也是日益显著。在目前的亚洲商品贸易结构中,亚洲内部贸易(Intra-trade)占比已经从1990年的45%增加到55%左右。

进出口性质的服务贸易也在增长。长久以来,亚洲内部贸易主要是零部件的贸易,这些零部件会组装成品出口到西方国家。但是,随着印尼、印度和中国大陆等地的中产阶级崛起,这种传统的贸易模式正发生转移。

亚洲经济的一体化程度在未来会逐步加深,经济一体化就强调了区域规模效应。

作为全球最大出口国和亚洲经济增长引擎的中国,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在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并没有变得更快,原因在于美国经济的上下波动导致。亚洲区域一体化反而促进了中国和亚洲的贸易增长。

例如,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趋势并不显著,就业数据依旧疲软,而像美国经济的复苏就被经济学家称为“失业型经济复苏”。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软着陆”,那么美欧经济就是属于“软复苏”。同时,欧洲区域的通货膨胀率已经降下到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危险水平。

而日本经济目前的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日圆大幅度贬值,所谓的安倍式经济学是带有强制性的逆势而行。

亚洲成本优势缩小

但是相对而言,随着亚洲中产阶层的收入增长,亚洲制造的商品成本优势也正在缩小,这也促使了美国企业把一些制造岗位迁回美国国内。

这个可以从美国贸易逆差的缩小看出美国经济对进口依赖的降低。

所以,亚洲在全球人口和产出中所占的比例日渐提高,需要创造出规模经济的市场转变能力,寻找市场竞争优势以便维持亚洲企业的增长快车道。

•叶得利 金融学博士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