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稳健之际,市场人士容易忘记潜在的金融市场风险。
由于目前金融产品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结合发展飞快,各国金融监管机构的风险控制工具,也面临更多挑战。
例如,一般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本来是专注于控制通货膨胀率和就业率。如今,更多的情况是系统性风险不断延伸,金融资产价格泡沫的不断膨胀。同时,虚拟货币如比特币的出现,导致市场投资更多以套利为目的。
因此,投资者们很难辨别出到底是金融风险波动,还是经济周期的变化导致的经济增长变化。
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展望》早前曾预测,鉴于去年全球经济增速的普遍上升,2018年可能是全球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也就是说全球经济的产出缺口,可以在今年得到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弥合。
世界银行的预测依据主要是,过去10年令全球经济整体陷入严重衰退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远未达到最大化的产出,这也就是经济学家普遍说的产出缺口。
当全球经济发生产出缺口较大时,市场需求会疲弱,企业和工厂的产能会过剩,大规模的失业将抑制一国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资产也无法体现该有市场价值增长。
中国学生签证或遇阻
无论如何,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已为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添加了许多不确定性因素。
近期,特朗普政府又在酝酿针对中国的措施,试图迫使中国停止目前要求美国企业向中国公司转让技术的做法。
特朗普的应对做法还是使用贸易壁垒,这包括对每年至少300亿美元(约1170亿令吉)的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
有报道指出,美国政府认定中国违反了美国的知识产权法,不公平地施压美国企业要求其转移技术,而美国政府宣称这强制性的技术转移,将让美国企业每年损失300亿美元。
如果这是属实,那么除了会影响美中两国的贸易,日后延伸的问题,是中国学生和学者日后到美国的签证将受阻。
明显的是,特朗普的这些贸易壁垒是美国政府,为削减其巨额的贸易逆差而采取的激进政策。
特朗普也公开的表示,他希望中国拿出一套方案,如何能让中国对美国的3750亿美元(约1.46兆令吉)的商品贸易顺差,缩减1000亿美元(约3900亿令吉)。
中国货助美降通胀
国际贸易本来就是各国企业按照自己的资源禀赋和生产优势出口,而同时进口那些本身不具备生产优势、但国内具备销售市场的商品。
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不是一时形成,而是美国家庭和企业在这十余年,不断进口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和原料。
实际上,中国价廉物美的商品出口到美国,对于降低美国通货膨胀率是有贡献的。
如今外汇市场走势也掀起担忧的疑虑。随着部分货币的多头押注处于纪录高位,投资者担心外汇市场也随时对风险作出相应调整。
回顾历史,2016年5月当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对中国部分钢材征收惩罚性关税后,美元指数一个月内下跌了逾2%,美元兑人民币则上涨了2%。
同样的,前总统小布什在2002年3月对欧盟进口钢材征收关税后,美元则下跌了6%。
因此,一旦出现美中贸易战,外汇市场的波动将是相当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