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美联储挥舞魔杖/Project Syndicate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16 May 2022, 10:53 PM

根据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格夫的说法,“日益喧嚣的评论,将当前美国通胀率激增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美联储”。

他所指的是《经济学人》杂志的一篇“Leader”专栏文章,但该文章并不是基于通胀本身去指责美联储,而是抨击后者应该更早且更大幅度地调高利率,而不是最终拖到在5月4日才出手。

罗格夫不同意这种判断,而我也在一定程度上赞同他的说法。

一方面,由供应中断、石油冲击和战争带动的物价上涨与持续维持高利率所催生的额外沉重代价(破产、失业和金融混乱)是有区别的。

一个理性且不以施虐为乐的人民公仆,绝不愿意在第一套成本之上累加第二套成本。

经济学人不认同这一点,而罗格夫和我则反之。

但罗格夫在其他方面的逻辑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他似乎在暗示美联储被铺天盖地的美国进步运动所吓倒,而在幕后操纵这一切的则是(一直在学界和政界反复游走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斯蒂芬妮·凯尔顿。

这个理念并不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凯尔顿著述甚丰、才思敏捷,是位老练的辩论者和政策论证者。

她在现代货币理论名义提出的多项理念部分来自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阿巴·勒纳和海曼·明斯基等经济学巨擘,此外还源于对中央银行实际操作的贴身准确观察。

无可否认这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指定性的;但它们的指定性力量,则植根于一种使现代货币理论容易为政策制定者所用的务实性,从而令哈佛、芝加哥,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货币神秘主义者们如临大敌。

 

现代货币理论影响大?

不过,罗格夫关于现代货币理论“在政界和媒体中拥有众多大牌追随者”的说法却没有什么证据。没有人就此发表过任何言论。虽然今年2月《纽约时报》对凯尔顿的报道确实是一个突破(并在哈佛和麻省理工所在的剑桥地区引发了一阵骚动),但这很难证明现代货币理论曾在2021年初影响过美联储。

此外,罗格夫也--正确地--承认像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这类“声望极高的中间派”也曾对过早收紧信贷表示反对。他还被动地提到了“直升机撒钱”,给人的印象是该理念是专属于现代货币理论的。

不过我们这些不太容易忘事的人更容易把这个概念与米尔顿·弗里德曼和本·伯南克联系起来--后者作为一位温和派共和党人在小布什总统治下任美联储主席,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时大胆实施了直升机撒钱策略。

罗格夫甚至提到自己曾在2019年宣扬过更具扩张性的促通胀货币政策。

背负政治压力

因此根据罗格夫自己的说法,对早期反通胀偏执症的反对并非一个不入流的观点,相反它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让左派和许多知名主流派粗略达成一致的观点之一。

至于美联储的经济学家,罗格夫承认当“2021年底物价加速上涨时……[他们]真的认为通胀压力是暂时的”。

这确实是有可能的,毕竟冠病疫情后的第一轮油价上涨到6月就结束了,同时被电子元件短缺导致的新车生产停滞所推高的二手车价格也稳定了下来。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明智的央行技术官僚很可能会预期物价会恢复稳定(在新水平上)。但他们或许未能意识到当媒体月复一月地将旧闻登在头条上时,顶头上司会逐渐背负政治压力--其中部分来自于常春藤联盟大嘴们的助推。

短期通胀派或没错

与失业率或GDP报告不同,通胀数字是以12个月为一期滚动发布的,这意味着2021年初的物价飙涨一直在成为新闻。“创纪录通胀”的头条新闻几乎持续了一整年,现在才开始逐渐从统计数字中消失。

同时再怎么明智的技术官僚也不可能合理推测出油价会在今年3月初飙升至每桶130美元。

财政刺激退场

这也将作为一个耸人听闻的新闻头条维持一段时间,尽管油价上涨本身已经被大部逆转了。

无论如何,美联储现在都已经采取行动将利率提高了半个百分点,也是近22年来幅度最大的一次调升--尽管就其本身而言不算是一场经济地震。

这个时机或许是很妙的:鉴于2022年首季实际GDP出现负增长,财政刺激措施显然已经就此结束,也看不到什么再次出台的可能。

随着2021年的物价飙升终于从12个月窗口中消失,同时石油也出现回落,这将有机会证明那些短期通胀派的技术官僚(如果存在这么一批人的话)终究是正确的。

倘若如此,他们不会得到任何赞誉。相反这将归功于主席鲍威尔挥动了他的魔杖。

通胀鹰派和放债人将为这个绿野仙踪式的操弄手法表示欢迎,声称他们自己一直都是对的。而唯一的抱怨将来自于所有农民、小企业主、负债者和失业者。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美联储挥舞魔杖project-syndicate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