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观点

吸取英镑危机教训/黄锦荣

Tan KW
Publish date: Tue, 04 Oct 2022, 08:30 AM

作为发达经济体,英国要是推出赤字预算,市场都会愿意购买英国长期债券,因为英国长期债券被视为安全资产,更何况英镑仍旧是国际储备货币,对英国债券需求的增加也意谓英镑升值。

然而,就在英国财政大臣宣布“迷你预算案”之后,英镑立即来了个插水式暴跌,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恐慌,一夜之间,900多项提供固定利息的房贷产品被终止,政府债券收益率飙升,英国银行甚至必须延后本来将要执行的量化紧缩,不计规模来进场干预,购买政府长期债券,以避免英国的退休基金陷入流动性危机。

事态发展显然还没来到尾声。国际货币基金(IMF)发文告警告英国,类似无针对性减税计划,不仅无益于经济增长,还会恶化收入不均及通胀问题。要是英国银行必须因此而加速升息,房贷市场恐有崩溃之危。

为何这一回英国债券市场和英镑,会表现得如此像“发展中国家”?有三个关键,也是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的三个教训。

首先,市场鲜少会因为一国政府的财政出现赤字而恐慌,市场在意的是财政的可持续性。由于这次的减税与经济不景气无关,而是回到供应学派的套路,以为减税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后两者会带来新税收,以填补税收缺口。

换句话说,这次的减税计划并没有考虑到其融资方案,整体财政的可持续性完全悬在不可测的未来经济增长。问题是,当财政部没有同时缩减公共开支,财政赤字必然会立马恶化,利息就会攀高,抑制商业投资,经济增长最后难以达标。

 

市场不信供应学派

经济文献中已有不少研究发现,没有证据显示,给富人和企业减税足以刺激经济增长或创造就业机会。所以金融市场就是不来供应学派这一套。

如果减税无法带来经济增长,导致公共财政赤字账项无法持续,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财政部到头来还是必须提高税率。

当然,更丢脸的结果莫过于重演1976年,英国必须向国际货币基金借贷来应对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如此一来,英国财政难免也要砍开销、加税率。

由于商业投资耗时甚久,对商业投资决定而言,重要的不仅是当下税率,还包括于将来的预期税率。要是当下减、未来增,整体税务负担形同不变,这样的税率轨迹根本无助于商业投资与经济增长。

这是金融市场不买单的第二个理由,也是我们该紧记的第二个教训。除非减税是永久性的,也慎重考量过融资问题,否则,减税所谓的好处无异于海市蜃楼。

第三个教训就是,在面对高通胀压力的時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该如何配合。英国的通胀问题本来就比美国严重,但升息步伐落后,原本打算执行的量化紧缩,也因为激进的赤字预算引发了金融混乱而被迫延后,稳定价格的紧货币于是让路给稳定金融的松货币,严重损害了英国银行抑制通胀的威信。

货币政策不同调

当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还要激进,且不同调,結果往往是两头不到岸,英国银行失去对通胀的控制之余,赤字预算也无力刺激经济增长。

回看美国,自从美联储在去年11月改变政策立场,今年3月开始升息以来,摆出来的就是一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姿态,抑制通胀俨然是唯一政策目的。

于此同时,公共行政部门也没闲着。拜登政权所倡议的通胀削减法案在8月生效,总开销高达7370亿美元(约3.4兆令吉),花费专注在气候变化及能源安全,但伴随着巨额开销的是更大的税收,为8110亿美元(约3.73兆令吉)。因此,财政赤字随着巨额开销不增反减。

就这一点,美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就很不同,那是各自独立,但货币政策积极、财政政策配合,难怪美联储并没有因为高通胀而丧失威信,即便通膨达8%之高,通胀预期早已回到2%左右的水平,那可是市场投以美联储抑制通胀的信任票。

以此为例,且看于本周五在国会提呈的2023财政预算案(假设国会还没解散)是否有在维护财政的可持续性,谨慎使用减税方案及避免唱货币政策的反调。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吸取英镑危机教训黄锦荣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