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判官●黄云浩

李嘉诚的不疾而速/黄云浩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23 Mar 2018, 09:11 AM
Tan KW
0 445,835
股海判官●黄云浩

香港首富李嘉诚于上个星期五,以接近90岁的高龄,宣布退休并交棒于与他共事33年的长子李泽钜。根据报道,长和在李嘉诚46年的掌管之下,赚了5000倍的回酬。

这个数字就好比当年投资了5000元,46年后的今天收成了2500万元。

记得以前有读过一篇杂志关于他的访问,谈及他的经商之道。他用了“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这16字,概括他纵横商场的经验。在这经商之道里,他觉得“不疾而速”这个形容特别有意思。

先问一个问题。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投资是要致富吗?投资可以达成财务自由?还是希望财富通过投资避开通胀带来的金钱缩水?

投资人生犹如渡江。渡江的目的地何在?渡江所需的勇气,时间与载具,所面对的风险,渡江过程中所受的身心焦虑来换登彼岸。能登的彼岸的人为什么这么少?

渡江的人有两种。一为渡江者,二为渡人者。李嘉诚就是属于后者,属于渡人的人。

上周宣布退休的李嘉诚,经商之道是“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这16字。

快不一定稳

在这5000倍回酬中,有多少人能从一而终地乘着长和号到达彼岸?我只知道李嘉诚已经靠着这渡人的能力,在香江称霸首富超过20年。

在股市里,大多数人,包括笔者皆是渡江者,都是准备被渡的人。

渡江的船,形形色色,因有尽有。有大船(蓝筹)、小船(创业板)、快艇(凭单/消息股)、帆船(产托)、独木舟(闷股)等。有那些会比较适合你?

很多时候上天是公平的,速度与稳定有着直接的关系。快艇可以是最快的,但其稳定性相对较差。

即使是看起来很快就能到达彼岸的载具,也有很大的机会会在最后一里路时翻船。这固中风险,大家不得不察。

为了更快的渡江,不分时间、不分气候、不顾流量、不看水势,这样的渡江法,不只可以快速到达彼岸,也相对地快到江底喂鱼虾。

很多时候,逼自己用短时间来渡江更多时候看来是陷自己于不义,而用不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渡江也是属于陷自己于不义的举动之一。

举个例子,如果对投资产托有心得,满意于6至7%的股息回酬,为什么要逼自己去追逐其它的投资方式?呆在自己的舒适圈有何不妥?

这几年当道的追逐每季度获利投资法,高增长率可以配得更高的本益比,推高股价的“顺风”也会是个双面刃,将在季度获利疲弱时成为股价的“逆风”。

不随波逐流追获利

还记得在2009年,笔者投资了一间最小的产托,那就是亚天产托(ATRIUM,5130,主板产业信托股)。它旗下只有4项产业。

在2008年中旬,其中一项产业租户决定不再续约。这样一来,营业额和盈利都会变相少四分之一。

亚天产托的股价由上市时的1令吉,跌至60仙的水平。这个影响非常大,如果继续找不到租户,收入更定受影响。

但是,当你是以几年来看而不是以几个季度来看,这样的下跌提供了买进的机会。

公司的货仓分布在良好的地点,租户不会有太大问题,果然两个季度后,重新找到租户。

那次过后,到今天稳稳拿这11%的周息率。

股票投资要知进退,晓形势,识利害。

股票风险的管理,就是筹码上的管理。李嘉诚的“不疾而速”也应验了做好风险的管理则环环到位,水到渠成的说法。

每个年代都有当道的投资方式或方法。即使价值投资也有它迟到的时候。

投资的方法与技巧会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而变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强制改变自己的风格来追求获利,这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不值得鼓励了。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0323/李嘉诚的不疾而速黄云浩/

 

More articles on 股海判官●黄云浩
Discussions
2 people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GoldenShares

good

2018-03-23 10:01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