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看着一本查理芒格推荐的书,《LIVING WITHIN LIMITS》,这算是一本颇有批判性的书籍,书评也是两极化。
为什么会两极化? 这就牵扯出作者加勒特哈丁认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类对资源的要求却无尽。因此,哈丁认定人口爆炸的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下一代。
其中,最让笔者有深刻印象的是哈丁并不赞同所谓的人道主义,如非洲的饥荒应该由当地的政府自行负责,也不应该允许穷国不受限制地向富裕国家移民,因为这些行动只会助长人口过多。
因此,哈丁提出了几个方案,其中两项跟控制人口有关,即计划生育和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原理是如果人类整体社会相对富裕,孩子的出生率会相对少,所以财富的增加可以仰制人口的增长,如新加坡)。
说到计划生育,就让笔者想到另外一间本土的世界冠军,即避孕套生产商康乐(KAREX,5247,主板消费股)。
自2013年底上市,康乐以5亿令吉的市值挂牌。那时,康乐产能一年有接近30亿件。到了现在,其产能已经向60亿件迈进,这也是全球最大产能。
康乐的产能在6年内增倍,照理说,应该可以更加实现所谓的成本效益。
也就是说,康乐所生产的每一个避孕套的成本,应该要比2013年来的低,如果其他因素持平的话。
然而,康乐现在的市值竟然还低过上市的时候。这里头发生了什么事?来看下表:
康乐转型表现不符预期
康乐自2015开始转型做品牌,收购国外的避孕套牌子,出发点就是希望可以从顾客手中赚取更好的收益。这一点获得到许多人的看好,其市值还一度上看30亿令吉。
如表所示,分销成本与行政费用,对营业额的比重,在过去5年都呈上升的趋势。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拥有自家的品牌,分销的经费会来的高,毕竟上架费不菲。
行政费用也可能因为自家品牌业务,营销部门员工的报酬与后勤服务的增加而走高。
另外,赚幅也并没有如笔者所说的成本效益而进步。避孕套最大的生产成本是天然乳胶与硅油。根据一位前辈的说法,天然乳胶与硅油已经自今年6月开始大幅下滑,尤其是乳胶,正在向5年前的低点迈进。
为什么这些都没有被反映出来?是不是也因为自家牌子,在包装费上花了大笔因而导致在原料所省下的钱都被补贴上了?
当然,管理层也道出了国际时势的变化造成节育计划的拔款大幅减少,造成康乐的竞标部门交不出亮丽的成绩。
对比2018年,2019年萎缩的营业额不能跟得上产能的增长,想必也是造成赚幅下降的原因之一吧!
源宗集团翻身再攀顶
哈丁推崇工程学系统思维,认为任何生态环境的发展并不像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存在着各种正向与反向的反馈回路(feedback loop)。这一切反馈回路都需要考虑。
用回康乐的例子,康乐的转型会不会影响到其获取其它品牌做代工(OEM)订单的机会?应该没有几个品牌商家会喜欢壮大对手来分一杯羹吧?
因为康乐也是上市公司,它的赚幅基本上是透明的,会不会因此被有心的买家机构看在眼里,方便以后在订单上拿来压价用?
以上种种转型牵涉到生态环境转变,没有多少事物可以不经历磨难而成功的。
好比钻石也需在极温与高压下,经过万年才得以成道。
康乐的转型表现与收益并不如预期,结果其股价也从神坛上跌了下来。
笔者想起源宗集团(GCB,5102,主板消费股),也有着相同的经历。
源宗集团于2012转型可可增值行业,希望进入可可零售领域赚取更多的钱,结果当然引领股价创高峰。尔后却遇上可可价大起,经济放缓、短期债务的压力等导致亏损进而影响股价下滑。
事过境迁,当源宗集团重新聚焦其生产线时,盈利又开始回来了时,股价也一并再创新高。
是什么样的基因,可以让这些公司有能力翻身并持续创高峰?如果可以在他们里头找到一些相同的基因,或许投资者们也可以像这些公司一样,提早拿到退休大门的锁匙。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91122/能上神坛的基因黄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