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判官●黄云浩

一万个小时投资法则/黄云浩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09 Nov 2018, 01:35 PM
Tan KW
0 500,379
股海判官●黄云浩
div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margin: 0px; padding: 0px; user-select: initial !important; float: right;">

记得在07/08年金融风暴的时候,在书局看到一本英文热销书藉叫《Outliers》(中文译为《异类》),至今,书中最常被引用就是“一万个小时法则”。

作者认为任何人要从平凡达到行家/专家的水平,最少需一万个小时持续不断努力。

一万个小时是多少?如果一天花三个小时来练习,一年就有一千一百小时。

一万个小时也就是说需要差不多十年时间的磨练,才能成达到专家级的最低门槛。

在这一万小时法则中,最核心思想就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se)这一词。

只有用心,用时间去练习,才能达到那个自己想要成为的自己。然而,此法则却引来了无数的争议。

根据尔后不同研究与例案发现,这一万小时並非万灵药。其带来的成效,取决于所投入专业领域训练结构强度。

凡训练的结构越强,则一万法则的效应越明显。在此列出某些专业的成功率做为参考资料:

游戏-练习占了26%

音乐-练习占了21%

运动-练习占了18%

教育-练习占了4%

专家-练习占了1%

翻石头找宝石

投资呢?在多数大师级投资人的眼中,投资更多时候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在艺术领域里,这一万小时对投资能起着什么样的作用?笔者前期有谈到复利的惊人力量。复利的力量需要时间时间来成就。投资知识经由一万小时的锤炼,能够成就什么样的回酬?

第一架真正的智能手机,苹果3GS于2007年尾面市。在短短十年之间,手机普及化及功能强大已不在话下。

大量的资料来得快而且齐全,任何投资的资料都已唾手可得。

像巴菲特式的看年报方式,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他分享道看年报,涉猎不同的读物是他寻找下一个投资项目的方式。彼得林奇也有相同的比喻,他用翻石头来做比喻。翻到越多石头,则有越多机会发现石头下的宝石。

现时4G与即将到来的5G互联网时代,可不可加快这类的翻石动作?

网上各式各类的书籍比比皆是,然而互联网速度的变化,却改变不了一天只有24小时的限制,也改变不了大脑可以吸收新知的生理限制(天才除外!)

减失误建优势

所以,即使有无限宝藏在互联网里,也只能等有心人来挖掘。对于习惯,巴菲特有这么一说:“习惯就像链条,起初太轻而不察觉,直到它们变得太重而不能被解脱。”

依笔者来看,翻年报的好处,是帮助自己建立一个能够坚持的好习惯。这个好的习惯就是过去10几年来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

如果有读到心仪的公司,笔者通常会翻回十多年前的年报来读一读。曾经就有这样一个关于联合种植(UTDPLT)的例子。

联合种植的年报是少数笔者会收藏的书籍。笔者曾经想要获取更多的椰子资料,而特意翻回17年前,即2000年的联合种植年报。这才惊觉原来2000年时的年报,巳经有着非常多且详尽的解释。真真正正的翻石头给翻出资料来。

常言道钱要花在刀口上,时间更何加不是?

真正的投资者是肯花时间,累积那最少一万小时的所阅与所读,转换成自己知识。

凭着自己的知识与体会,才能在这瞬息万变的年代,减少犯错並建立自己的相时优势,才能长期获取超越大市的回酬。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1109/一万个小时投资法则黄云浩/

More articles on 股海判官●黄云浩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