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判官●黄云浩

历史教会我们的事/黄云浩

Tan KW
Publish date: Fri, 08 Mar 2019, 09:16 AM
Tan KW
0 500,375
股海判官●黄云浩

 

陈嘉庚纪念馆展示了陈嘉庚的人生轨迹。

二月份的季报周刚刚圆满落幕。这也大致上代表了2018财政年的完结,只欠一份审计师的意见报告。

这个时候听到最多的就是所谓的“业绩炸弹”。

业绩炸弾就是指业绩在毫无迹像中“突然”逆转,比如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影响等等。撇开这些相对短期的因素不谈,对于生意的长远影响,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值得考虑。

上一期谈到先贤陈嘉庚的橡胶制造公司,这么一间当时属于世界级的公司,为什么后来竟然销声匿迹了?

或许从这里的探讨,可以用来借鉴,对于生意长远影响的因素是什么?

戴渊的《英属马来亚华人资本主义经济》一书,就很好地概括陈嘉庚企业最终走上了清盘的路一事。

时间背景刚好就是发生在1929到193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也就是价值投资之父——本哲明葛拉汉《证券分析》一书的诞生时间与背景。

大萧条重创陈嘉庚

马来亚的经济在大萧条中受到重创。锡价与橡胶价格的崩盘,失业情况严重,大批华人返回中国,造成市场萎缩等等,都是对陈嘉庚公司的严重打击。

另外,公司在早期的积极扩张,已超岀传统华人商业融资渠道与齐智商人的能量,因此,必须仰赖欧美银行借款来应付集团业务之需。过度的借贷也成了陈嘉庚公司走上清盘的伏笔。

政治阻挠翻身机会

政治上的阻挠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陈嘉庚本身也有提到,从1929年起,中国就是其橡胶制造厂产品的最大市场。他们极需要依赖这个市场来振兴公司的业务。

然而,当时中国的国民政府不考虑南洋华人工商领袖的请求给予关税待遇(却对列强诸国都给予最惠国的关税待遇),对输入中国的橡胶制品施以的关税,短短一年半内,从5%提高到30%,这导致公司无法继续经营这个市场。

这时陈嘉庚公司本来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当时的大英帝国实施特惠税,即举凡是帝国殖民地的产品,输入英国一概免税。英殖民帝国当时是一块很大的市场,通过出口到英国将会为公司提供一个良好的机会。

然而出口这回事却遇到诸多阻挠。帝国内诸国都阳奉阴违地通过汇率、假新闻、国家保护政策措施来干扰公司的出口计划。

其中,刚才提到的伏笔,就是因为跟欧美银行借款,受到了英资债权银行的压力,同时也失去了对董事部的控制,还被欧美银行委派的董事以自我限制出口的方式阻止陈嘉庚公司对英国的出口。

贸易战保护政策惊人相似

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因素,是来自日本的竞争。

虽然在橡胶原料方面,陈嘉庚橡胶产品制造厂享有重大的优势,然而在其他原料上,却需要仰赖进口。

作为马来亚最大的橡胶产品制造厂,陈嘉庚橡胶产品制造厂,不像日本,并没有获得得到本地的纺织业与化工业的支持。

所以这方面所处于的劣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陈嘉庚公司在橡胶供应方面的优势。

当然,嘉庚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也有缺陷。以上种种因素道岀了一间企业的陨落。

以上这些因素,是不是到现在都还感觉犹新?

超额借贷赔上公司

超额借贷赔上公司,不只来自国内的竞争,最近常见报的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跟世界各国开始倾向经济保护政策等等,有着极大的相同点?

马克吐温就说的好:“历史不会重演,但是它经常以吻合的形式岀现”。

难怪大多数优秀的投资家,都喜欢读历史。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90308/历史教会我们的事黄云浩/

More articles on 股海判官●黄云浩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