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產業市場交易熾熱,價格直線上升,人們心中難免產生房產是否潛在泡沫的疑問,疑問的產生與房屋價格指數緊密相關,從房產價格指數可以探測市場的走勢、購屋者對住宅的負擔能力,以及房屋貸款的負擔率。
所謂的房地產泡沫,是一個周期性的全球、或區域性不動產泡沫經濟,其特徵在於快速的房地產增值,最後價格到了相對於個人收入、或其他經濟因素太高的一個位置。
一般來說,房地產泡沫主要因炒作房地產,例如炒房、炒地皮、炒樓、炒作房價引起,是地產投資的另一個類型,炒家買來並非供自住、出租,而是以較低價買入、較高價賣出,以賺取快錢為唯一目的,這類型交易被普羅大眾認為是投機行為。
當房地產投機風過於熾熱,多數政府會推出打房措施,例如提高產業盈利稅、或是賣方也需要支付產業印花稅(新加坡的情況),以便讓市場降溫、進而減輕市民在購買房產的負擔。
以馬來西亞產業市場的情況,2008至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後,市場交易步伐確實放緩下來,在那一、兩年,房產價格處於較合理的水平;不過,從2010下半年開始,市場呈現上揚走勢,隨後幾年價格直線上揚,在那短短幾年間,一些地區的產業價格甚至翻倍上漲,令許多有意投資產業者暗嘆走失機會,一些市場人士甚至認為,有些地區的房產價格上升至太高價位,擔心醞釀產業泡沫。
大馬房市泡沫受到控制
雖然大馬產業市場最近的市況比過去幾年較弱,不過,產業泡沫的風險在年輕與成長中人口增加、城市化、家庭規模縮小的趨勢,對房產需求不減中獲得緩衝。
市場對家庭債務水平表示隱憂,並對經濟造成威脅,不過,比較嚴謹的貸款指南,料有助於緩和大馬的家庭債務水平與壓力,2014年,家庭債務的增長是過去5年來的最緩慢水平,大馬經濟基本面強穩,有能力承受產業泡沫的風險,至於家庭財務則保持穩定。
雖然產業交易量成長可能比較呆滯,但在大馬需求依然健全,特別是“可負擔房屋”領域,價格低於50萬令吉的房屋,佔2014年住宅產業交易量的84%,這有助於推動發展商繼續向前邁進,推出更多“可負擔房屋”計劃,沖淡產業泡沫的形成。
大馬經濟研究院第二季的消費者基本面,下跌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的最低水平,有關數據顯示,房產貸款的獲批放緩;同時,發展商也面臨不容易將訂購落實為產業銷售,同樣也因為貸款無法獲批准,儘管買家購買興緻濃厚,特別是買來自住者,他們可能是首購屋者,或是提昇房屋的買家。
產業泡沫案例
說到產業泡沫,我們可從東亞兩大產業市場的經歷,稍微瞭解其特徵。
日本:心理創傷難恢復
日本泡沫經濟的重要原因就是高房價,在1990年前後有“日本全國總房價高過美國全國總房價”的說法,當時購買房屋的日本人受害最重,之後,他們面臨貸款比房屋價值高的窘境。
嚴格來說,日本泡沫經濟形成的過程及之後的破裂影響深遠,雖然房價已經降到相對合理,但過程已經造成日本年輕人,多數難以恢復心理的創傷問題。
台灣:結婚生育率降低
台灣多數年輕人,為了存錢買房、甚至貸款,排擠了一些多餘的消費、生活、教育、生育等費用支出,被台灣媒體稱為無殼蝸牛、對前程沒有希望的窮忙族。
據媒體的報道,50%年輕人選擇不成家,已結婚者和生育率因此降低,也迫使中產階級移往交通不便捷、開發未完善的偏遠區域居住。
坦白說,高房價確實美化經濟數字,房價上漲似乎顯示市民相當富裕,但只是數字美化、民眾依然感到無奈。
發展商轉向可負擔房產
隨著房產價格上揚,發展商響應政府的號召,先後推出“可負擔房屋”計劃,在他們推出的房產計劃中,開始對“可負擔房屋”重新訂位,為何這麼說?在我們的認知,“可負擔房屋”應該是價格在30萬至40萬令吉的房屋。
可是,一些發展商最近在策略性地點推出的房產計劃,價格普遍從65萬令吉起跳,在有關產業計劃中,65萬令吉、70萬令吉或75萬令吉,被視為“可負擔房屋”,因為同一個地區的房產,還有價格更昂貴的單位。
這些房產單位的售價,何以如此價位還被歸為“可負擔房產”?另外,訂價如此偏高,是否也好賣?假如是,相信與它靠近公共設施,例如捷運站、輕快鐵站、購物商場、學院有很大關係,否則,不應該是這樣的訂價,要不將面臨滯銷問題。
銷售走疲
屋價仍上揚
2015首半年,特別是4月1日消費稅措施實施前,鑒於市場基本因素普遍看淡,發展商、產業買家普遍選擇觀望,進入下半年形勢稍微明朗,發展商在過去兩年,開始推出產業計劃,專注在達到銷售目標,不過,仍有買家選擇觀望,他們顧慮市場潛在供應過剩,並且期待發展商提供促銷優惠。
對大多數發展商來說,按年比,產業銷售將下跌,他們已調低2015財政年的銷售營業額,無論如何,儘管市場挑戰不減,產業價格料保持穩定,建築材料成本上漲促使價格難下調,這是成本推動價格上漲因素,只是與2014年第四季比較,2015首季的房價上揚4.1%,反觀2014年首季則上升9.6%,市場健全鞏固將改善該領域的展望。
由於貸款指南嚴謹,如今產業市場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嚴控的貸款准則、房產的不可負擔性繼續上升,畢竟多數地區的產業價格進一步上揚,雖然價格的上漲步伐比2014下半年緩慢。
儘管市場基本面比較謹慎,產業買家的需求保持活力,預測2015經濟成長率在4.7%之間,失業率則在3.1%左右,形勢仍相當樂觀。
買氣不振
發展商力尋出路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推出的產業計劃,訂購率可能緩慢,特別是與之前幾年比較,排除產業市場的投機風,讓發展商在長遠的基礎上,處於比較健康的市場;儘管市況偏軟,預料位於首要地點的產業計劃、具備比較理想的賣點,同時,價格比較容易負擔,相信表現將會不錯。
為了改善產業的銷售,發展商更積極促銷產業單位,包括聘請產業代理協助,據瞭解,產業代理的銷售可介於產業發展總值的5%,意味促銷成本相應提高,至於售價的調高,則受限於市場基本面的疲弱,之前預計買家在消費稅實行前進場購買,並不如預期熱絡。
為確保房產單位的可負擔性,發展商選擇興建較小面積的房屋,以便售價對買家較有吸引力,市場對可負擔、有地房產的需求依然不減,這可從最近推出的房產計劃看出一斑,靠近公共基本設施,例如捷運站等產業,仍是比較多人尋求的房產單位。
不過,對市場發展不利的因素仍未排除,並將對產業市場的發展造成壓力,雖然成本推動因素促使產業價格保持堅穩;可是,過去幾年屋價強勁上揚,預料在最近的將來不會發生,有潛能買家關注的是新增供應,預期供應將是10年來的最高水平,至於屋價的上漲幅度料保持適中。
結語
儘管產業市場走勢與發展尚未明朗,不過,欣慰的是,住宅產業領域的呆賬已有改善,該領域的呆賬比率,從2010年的3.5%改善至1.2%,銀行對貸款的批准保持謹慎,一些產業買家依然面對不容易領取貸款的問題。
產業貸款難獲批,顯示市場基本面仍未全面復甦,基於這個緣故,產業發展商減少推出產業計劃,2015首半年新推出市場的產業計劃比較少,銀行則因為過去幾年產業價格大幅上漲,對貸款的批准依然比較嚴謹。(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鄭碧娥)
bgoon99
房產泡沫不見了?LOL,肯定是地产商写的... (1)KL没看到有人睡街 (2)到处都是空楼 --> 何来供不应求? 所谓供不应求乃一人拥有2,3,4,5,6间楼之"投资"者也, 非用家的供不应求. 地产商喊成本高涨, 却还有超高的利润, 奇哉, 奇哉!
2015-09-15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