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贴] 投資迷思:如果你每個月只能存下一萬元,要花__年才可能財務自由!- Mr. Market (TW)

Tan KW
Publish date: Sat, 24 Oct 2015, 06:42 PM
Tan KW
0 440,521
Good.

「我想要每月存下一點錢,把錢拿來學投資。」

上禮拜和一位朋友 聊到這個話題,
她是一個醫護人員,每月薪水約4萬。

「那妳打算一個月存多少錢?」

「一萬元吧,每個月最多存下這麼多。」

在台北生活,
生活費2~3萬元還算蠻正常的。

「如果每個月只存一萬元,投資可能對妳的幫助不大哦。」我說

「為什麼?但大家不是都說沒錢更要趁早開始投資嗎?」

她的表情看起來有點失望,
但我必須說,
這其中真的有很大的誤會!

 

每月存下一萬元拿來投資,成果如何?算給你看


有沒有投資,的確差異很大

股票長期平均的投資報酬率大約是 8%
假設25歲開始,
每個月存一萬元,

35年後如果沒有投資,只能存下 420萬元。
但如果投入報酬率8%的股票,35年後能存下 2067萬元!

成果計算如下:

 

 


一般而言,如果要靠投資擁有財務自由,資本至少要2000萬元

 

投入報酬率8%的投資,
在 35年就能達成 2000萬的目標,
聽起來很不錯吧?

不過問題是,
假如 25歲開始,到60歲這年紀才能財務自由,你滿意嗎?

 
 

35年後能存下2067萬元,

但你的人生,難道要從60歲才開始嗎?


如果承諾你一個財務自由的人生,
但卻要綁住你35年,
你願意嗎?

我想至少有一半的人不願意過這種人生。

台灣人均消費一個月是19000元,
而養一個小孩平均一個月是17000元,
這還不包含買車、買房、旅遊、醫療保險、奢侈品和供養父母的花費!

假設薪水不到4萬元,
當有孩子、有家庭後,
每個月的消費又會大幅的提高,
屆時能不能存下1萬元,很可能都是個問號。
 
關於每人的消費數字以及養小孩的花費,
可以參考這篇:年輕人醒醒吧,你一輩子就只能存到 500萬!
 
 

如果想要更快,不應該提高投資報酬率,而是該提高投入的資本


「投資」這兩個字的本質就是「投入資本」
沒資本又想成功投資是本末倒置的

很多人都想成為巴菲特,
但我必須說,
巴菲特11歲開始買股票投資,在 30歲時就有 100萬美金的資產
他的起跑點和一般人當然很不一樣。

8%報酬率,我認為是一般人投資的合理報酬率
如果要更高,除非你付出特別的努力與天分,
又或者承擔更高的風險,

錢少時投資,往往會遇到很多盲點
很多人常常會因為沒錢,
又嫌合理的投資報酬太低,
就開始玩選擇權、權證這類高風險商品,
也許每10人會有 1人成功,
但大多數人下場都不太好。
也有些人會陷入一些看似安全報酬率又高的金融騙局,
要記住,只要是投資就沒有穩賺的方法

 


 

想要20年後有財務自由的人生,現在每月至少要存下37000元!


比起奮鬥40年,
奮鬥20年,應該是大多數人都能接受的數字。
畢竟我們不是想當守財奴,
而是想要享受財務自由後的人生,
並且實現自己的目標。

投資目標設為2000萬元,
因為每年投資報酬率只要保守估計 5%,
也能產生100萬的被動收入
就一般個人或家庭都算夠用了。

那20年內每個月要存多少,才能達到2000萬元呢?

答案是:至少要存下37000元。
 

 


假如 25歲開始,每月存下37000元,
如果投入8%報酬率的投資,45歲時可以存下 2031萬元!

但現實中,
每月存下37000元,對很多人來說幾乎是整個月的薪水。

 

萬一薪水不到4萬元,應該怎麼辦?

 

戴勝益:如果你月薪沒有4萬元,不要儲蓄

 

戴勝益:「如果你月薪不到4萬元,
我認為你就不要去儲蓄、不要累積財富、不要跟會,也不要寄回家裡,
要把薪水花掉,去擴大自己的視野、交很多朋友、累積很多知識。
如果只賺4萬元,要儲蓄、要拿回家裡,
那會過得很慘,
年輕就是要擴大自己,而不是把自己縮小。」
(新聞連結)

雖然他的這句話 很有爭議,

我的解讀是:不要只在「節流」上努力,更要去「開源」

如果單純從財務上計算,
薪水 4萬元,每月頂多存 1萬元,
剛剛已經算出來,
這筆金額 30年內幾乎無法對現有人生有明顯改善。

同樣是投資 1萬元,
應該尋找報酬率最高的地方
也就是 投資自己

例如:閱讀、學習、交朋友、擴大自己的視野。

這些都是風險與成本極低,
報酬相對很高的事情,
只要好好運用,報酬率絕對超過 8%,
沒錢沒時間時更應該如此。
 

 



除此之外,你也應該盡力去尋找機會!

沒錢的時候你身上還有一個最有價值的資源,
就是「時間」

關鍵在於尋找「收入和投入的努力成正比」的事。

一般領薪水的工作,
額外付出的努力通常不會讓收入成正比增加,
時間也很容易被卡死。

例如:在《富爸爸窮爸爸》書中就有提到,
業務類的工作,就是典型的努力與收入成正比的工作。

提高專業能力也是一個好方法,
把自己某一項專業,磨練到全台灣前 10名,
你的收入一定不會太差。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創業,
雖然風險很高,但如果經過謹慎的選擇以及努力,
成功了就能有很棒的收入,即使失敗也會留下一些成果。

 

快速總結:


1. 有投資和沒投資的確差異很大,但真正的關鍵還是投入的本金。
 如果每個月能存下的金額只有 1萬元,
 就算拿去投資,最快也要 35年才能財務自由。

2. 如果你每個月能存下的金額超過 37000元,
 恭喜你,只要找到穩定創造 8%報酬率的投資方法,
 20年後你就能財務自由了。

3. 去尋找「努力和收入要成正比」的機會
 例如:業務工作、磨練某項技能專長、或是創業。


很多人常常覺得「沒錢就該去學投資」,
這篇文章我想說的是,

投資並不是萬靈丹,

事實上投資的成敗,大多取決於資本的大小。

雖然澆了一盆冷水,
希望這篇文章,
能讓想學投資的朋友 更正視投資的真相!

不要把投資當成財務上唯一的解藥,
以免落入高風險的投資方式,
或是誤入高報酬的詐騙陷阱。

 

http://www.rich01.com/2015/10/blog-post_23.html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Ezra_Investor

Totally disagree. What kind of quality is this article?
The writer obviously have no idea what is the the concept Of Compounding Interest.
You can take the annual dividends and capital gains, then reinvest, rinse and repeat, instead of stacking them.

For a better read, go to:
http://www.investopedia.com/university/beginner/beginner2.asp

2015-10-25 03:13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