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三五”规划不同于以往之处,中国安邦智库(Anbound)曾从宏观环境和形势方面简要分析。
“十三五”不仅要求思路和方向上有所突破,而且在结构和内容上都需要有所创新。
在过去以发展为主线的传统做法中,涉及总量的内容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结构性内容往往缺乏份量。
比如,产业、财政等重大问题,在五年规划中往往只是有一席之地而已,缺乏足够深入的分析和规划。
与中国相同的是,马来西亚也同样将会在2016年开始另一轮的五年计划,即第11大马计划。
第11大马计划也是马来西亚向高收入国目标冲刺的关键五年计划,如何完善地规划这五年计划,将是大马政府与相关部门必须关注的事项。
但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财政规划无论在中国还是大马的国家五年规划中的角色太弱。
在过去的规划中,不论是国家级规划,还是各级地方规划,财政因素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约束力,不管此前的预算如何,财政实际上“沦为”各种强势投资发展计划的钱柜子,只有支出功能,没有规划和调控功能。
流于形式
由于各级政府相对忽视财政约束,因此突破财政预算的事常有发生,财政应该有的宏观控制功能也流于形式。
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在各地的调研中也看到,地方发展中突破财政约束的情况更为普遍、更加严重。
中国当前面临的形势变化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中国经济中的行政力量推动虽然依然重要,但外部社会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影响正不断增大,社会经济运行的机制也正在发生变化。
因此,五年规划中必须考虑更多因素和更大范围,财政的宏观控制能力就是五年规划应该大力加强的内容之一。类似的情况实际也反映在大马的经济发展上。
即使在市场经济之下,也需要财政的宏观调控。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不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体中,财政是政府经济的核心,是国家调节社会分配总量的职能部门,也是弥补市场资源配置缺陷的重要手段。
理论上,财政调控在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应该有重要地位,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都是如此。
系统化制度征税
就中国而言,未来强化财政在国家经济中的控制能力,就需要为国家五年发展算出一份财政大账,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
对于过去占主导地位的投资发展规划,财政要从价值形态上加以管理和控制。
比如,国内很多领域都会提出五年发展规划,很多规划实际上就是建设投资规划(如铁路、公路交通等)。
但许多领域年年投资建设,仍年年缺钱。
从部门来看都有理由,但从财政来看就是一笔糊涂账,缺多少钱?为什么缺?需补多少?并不清楚。
同样的,大马也需要在未来持续强化国家财政的控制能力。明年4月起落实的消费税制,将考验着政府的财政监管能力。
如何完善地征收相关的税率,如何明确与正确地使用与分配相关的税收,都需要一个系统化的制度。
除了税收以外,多项政府倡议的大型基建设施发展项目,能否如期完工,并在限定的投资金额下完成,也都需要监控严密财政能力。
否则,一切弊端还都将停留在稽查报告的“揭秘”而已。
透明化分配资源
对于亚洲许多国家而言,财政问题从来就是一个复杂问题。
理论上,财政预算应该涵盖所有的政府财政活动,但长期以来,这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大量的非税收入和政府支出都游离在财政预算之外。
在多年面向公共财政改革后,中央大力反腐和简政放权改革的强势推动下,使得以财政预算实现政府财政活动全覆盖成为可能,这也加大在五年规划中加大财政控制力的可能性。
真正的公共财政应该是透明的财政,是一种有约束作用的财政制度安排。
在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对公共财政资源的争夺和分配,也应该成为国家经济与政治民主中的正常节目。
有利国家治理
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强化财政因素在宏观上的控制力,使其成一种真正的硬约束,而不是可有可无的软约束。
在未来,财政问题涉及财政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涉及到债务发行与管理、涉及到税收政策调整与税制改革、涉及到产业投资方向、涉及到政府和部门收费制度的改革,甚至还涉及到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等等。
由此可见,增加财政的宏观控制力,对中国与大马未来的国家治理有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财政不应该只是政府发展经济的钱柜子,它应该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malaysia@anbo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