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视窗

中欧金融合作升级恰逢其时/大马安邦智库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1 Oct 2018, 01:50 PM

2018年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坚持执行“美国优先”的孤立主义政策,不断给中国和欧盟在贸易、甚至是国家主权方面制造麻烦。

特朗普商人“出身”的本质暴露无疑,他试图利用美国在军事和金融的优势,不断压榨别国利益,甚至连传统上的欧洲盟友也不放过。

法国和德国不得不开始谋划建立独立货币结算体系,实现金融领域“独立、自主”。

虽然全球结算支付系统SWIFT,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但是SWIFT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其并不听命于欧盟,而是被来自于美国的银行机构控制。

可叹成立于半个世纪前的SWIFT,在历史上对贸易全球化、金融支付结算便利化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随着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全球金融“美元独霸”的弊端日益显现,欧盟有诉求也有能力与之对抗。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建立与SWIFT同等功效、甚至更高科技含量的全球金融支付网络并非难事。

但是,建立与SWIFT相抗衡的“朋友圈”则绝非易事——SWIFT体系会员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的1.1万金融机构,可以说囊括了所有系统性金融机构。

成功的金融服务,必须要基于实体经济,成功的国际金融平台,更是必须基于真实的全球贸易和货币投资。

在全球化贸易投资的今天,欧盟金融想“独立、自主”的最大挑战就在于“朋友圈”不够广。

优势互补

因而,欧盟最新的表态就不难理解了——法德两国不约而同都表达出想联合中国、俄罗斯,共建“不被美国控制”的货币支付系统的意愿,无疑为中国和欧盟金融合作升级提供了恰当的时间窗口。

中国与欧盟在金融业发展上非常互补: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工业化产能基础,从原油到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定价基本都要看中国市场的“脸色”,但是由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时间短,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发展还处于早期阶段,很多新经济、新业态的中国企业不得不去美国股市融资。

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股票交易所的诞生地,欧洲金融则因为缺乏市场增量“没故事可讲”!

客观地说,美国股市能在过去二十年“完胜”欧洲股市,中国的“增长故事”贡献很大——欧洲金融机构不缺钱,缺的是中国“消费升级、消费细分”的大市场,也包括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大资金需求。

因此,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元作为第二大世界主要货币,具备强强联手的基础,也必然为人民币国际化和欧洲金融服务升级带来快速增长的契机。

矢共同摆脱美国霸权

中国和欧盟共建全球货币支付、清算和结算体系,应主动团结包括中东、俄罗斯、东盟、非洲等国家和经济联盟,把“人民币+欧元”的信用体系的金融杠杆用足,争取包括石油美元在内的“第三方”资金支持,共同摆脱美国的金融霸权。

除了积极与欧盟探讨建立新型全球支付机构,中国还应把自贸区金融创新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用足。

例如,中欧共建的全球金融服务平台可以考虑选址在中国最大的自贸区——海南,基于自贸区贸易、港口、物流的天然优势,将大宗商品交易和定价的金融服务半径有效扩大。

同时,作为国际旅游岛,常年吸引着俄罗斯和中东的石油美元机构驻足,最容易建立新型的全球金融“朋友圈”。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是中欧金融合作的巨大潜在市场,网上购物便利化更是让贸易无国界。

中欧之间的电子商务贸易量近几年呈几何级数快速增长,让电子商务金融摆脱依赖美元结算的升级势在必行。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malaysia@anbound.com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1001/%E4%B8%AD%E6%AC%A7%E9%87%91%E8%9E%8D%E5%90%88%E4%BD%9C%E5%8D%87%E7%BA%A7%E6%81%B0%E9%80%A2%E5%85%B6%E6%97%B6%E5%A4%A7%E9%A9%AC%E5%AE%89%E9%82%A6%E6%99%BA%E5%BA%93/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