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长辈们都会教导我们说“储蓄是一种美德”。投入职场后,身边的朋友也会重复这个信念。
因此大部分人都逃不开,要为自己进行储蓄的需要;矛盾的是,大部分人都为自己买了不少“储蓄保险”。
储蓄之前,是否有先思考过这项储蓄是为了什么目的?
很多时候,推销储蓄保险的销售词语,九不离八就是关于:1.退休问题日渐恶化,提早做好准备为佳;2.通胀摧毁购买能力,应做抵抗不能投降;3.教育费用逐变昂贵,别要典当孩子前途;4.缺乏纪律不能存钱,善用保单“逼养”习惯;为未来做储蓄肯定是一种美德,但是如果你要通过这类型工具,来为自己进行储蓄,是否真的有利未来生活,还是一个未知数。
我们来谈谈为退休做好准备的目标。
表一是一些关于一个人可能会在退休以后继续需要的简单生活花费预算:假设今天,这个人的年龄是35岁,计划退休年龄为60岁;那么在25年后,他的生活费经过4%的通胀率调整后,就会变成庞大的11万2029令吉。
如果是5%的通胀率,生活费就会变成14万2308令吉。
满期获利 与生活费不成正比
如果这个人担心退休后的生活费和生活压力,而想要提早准备,而向让他觉悟的销售人员签下一份用5年来储蓄,然后第25年后满期的储蓄保险,是否可以解决这问题呢?
以一位35岁不吸烟的男士为例,以5年存钱25年期限的储蓄保险,需要大概每年7624令吉保费,缴足五年共3万8120令吉。
25年后,假设一路来的红利都继续存放在保险公司内,满期获利大概10万5553令吉。
关键是,这个满期获利并非是肯定的,如果这25年内,该保险公司的人寿分红基金投资表现不能达到预期的指标,分红就会较低,满期获利或只会有8万3877令吉而已。
若今天我为自己的未来设下了这类型的“保障”,但满期时那笔钱应该只为我提供不到1年的生活费而已。
若通胀率是5%,生活费届时会更高,因此满期获利的款项应该只等于我退休后1年生活费的74%而已。
更恶劣的情况是,若满期获利是属于不理想,那么这只能够提供退休1年75%的生活费(4%通胀率),或接近60%的生活费(5%通胀率)而已。
获保证数额渐变小
现时的储蓄保险满期获利当中,只有少部分是获保证的。从前的储蓄保险,获保证的获利数额都是较高的,而近几年则越来愈低。
如今,部分储蓄保险的十万或八万满期获利当中,只有两万是获保证的,其余都得视该保险公司的人寿分红基金投资表现而定,所以你说风险高吗?
警惕5风险
这类的产品还是面对以下风险:
1.保险公司管理团队风险
满期获利与销售说明书内的预计差距多少,都得看保险公司的人寿分红基金投资表现,因此该公司的投资政策,管理团队绩效等,都是举足轻重关键因素。
2.套现风险
不能够提早离场,或选择亏损离场。
3.通胀风险
如果满期利益大不如预期,花了二十多年后才发现无法赶上通胀,已经无法回头。
4.亏损风险
如果供不下去,保单断了后之前的“存款”,就等于为他人作嫁衣裳。
5.利息风险
当我们继续把那些按年现金利益继续存放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公司会计算回利息给我们。
可是通常我们在购买的时候,都是知道当年或过去一两年的利息,其实这利息不会永远一样,会随着市场利息进行调整。
因此,别要堕入以为储蓄保险没有风险的误区。
如果你问我,我反而觉得这类型产品,会为我们带来更高的通胀和亏损风险。
开设个人基金投资户口
如果你真的需要强逼自己存钱,也可以通过相似的机制,开设个人基金投资户口,然后向银行设下每月自动转账机制,定时把你的户口内的一笔钱转进去个人投资户口。
这样,您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但是可为自行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或资产,增高抗通胀的机率,同时,所支付费用远低于保险佣金。
若要为了退休而做的准备,不妨考虑私人退休基金,可以提供个人税收豁免利益之余,所获盈利都不会被征税。
4探讨方案
如果你已经买了储蓄保险也供了很多年应该如何?此时你可以探讨:1.把累积回来的现金红利提领出来,投资在一个有规划的投资组合内;2.把累积的红利继续放着,把之后每年的红利提领出来投资在私人退休金,以获得个人税收豁免利益;3.如果你不需要这储蓄保单可是还需要一点人寿保障,可以考虑申请把保单转换为“已缴足保单“(Paid-Up policy)。这样就不会断保,而会为你继续提供死亡或残章利益;4.如果你想取消储蓄保险,但希望获得比保险公司提供退保利益更高的数值,你可以“脱手”给有提供“收购”人寿保单的公司。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供分享及参考用途,个人情况及需求有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或本身的特许理财规划师,获取建议和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