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對匯率因素三緘其口,可能是出自於商業保密原因,不想曝露本身強弱點,或是壓根兒就是在控制範圍以外,沒有能力決定它的起落,惟有聽天由命。在無奈及未能做出良好應對方法之下,唯有採取不說好過說的態度。
在很多個案,比如一些上市公司,特別是涉及海外市場的公司,匯率的起落往往決定公司盈虧,理應要給予最大的關注及採取適當的策略,以避免公司所賺的利潤給外匯虧損所侵蝕。
目前全球游資充裕,使貨幣匯率市場更是難以捉摸,沒有絕對的贏家或輸家,只有在匯市掌握較多訊息或比對手較強的一方,最可能成為贏家,並在不用耗力生產,即可通過彈指之間奪走許多辛苦經營才得的盈利。有鑒於此,企業不能對匯率掉以輕心,或甚至置之不理。
簡單地說,匯率是一國貨幣兌換另一國的貨幣比例,它的變動可以是好或是壞;例如本國貨幣匯值走貶,就對出口商有利,因為生產品或服務在出口時更具競爭力,或是賺來的外幣可兌換更多的本幣使盈利增加,相反亦然。
所以,往往各國要加強出國競爭就設法令本幣走貶。另一方面,若是要進口更多產品則最好是貨幣走強,則可以較少的本幣買進更多外國或貿易伙伴的產品。
若是貨幣匯率靠市場力量自行起落調節最為理想,不過在現實中卻並非如此,就是各國都在國際市場競爭拼搏,總要設法使本身產品服務甚至是整體經濟因匯率起落受惠,往往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使整個超級龐大的匯率市場變得复雜及難以掌控,從而也為一些市場造成更高的風險,其後果是可大可小。
匯率不僅關乎整個國家的經濟,作為經濟體的一分子,普羅大眾也直接或間接受到衝擊。舉例若是某國政府要自貶本身貨幣刺激經濟成長,這無形中使該國子民手中的貨幣貶值及降低購買力,或是要以更多貨幣購買同樣的貨品或服務,變相地為獲益的商家付出更大利益。
一國的通膨就是對內或向國民進行掠奪,若是發展到海外市場的掠奪就是所謂的匯率戰爭,誰贏就獲益,輸家即要將辛苦生產勞作的成果奉上。
在國際貿易活動,匯率的戰爭不時上演,不僅影響企業的盈虧,嚴重的話,甚至要忍受經濟災難的苦果。所以,許多國家都竭儘所能保持貨幣匯率的穩定。
其實,目前美國實施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尤其對全球的金融市場特別是匯率產生巨大不穩定性,甚至為自家國家經濟有利的方向操作,將美元在全球市場進退或收放之間,產生對自身經濟有利,至於對他國的利弊,胥視各國自行採取相應措施或自求多福了。
一個國家的貨幣刺激措施,可能成為另一個國家的負累。
美元充斥全球市場,推動他國的貨幣匯率走高,資產價值走高至泡沫化,美元熱錢抽離市場,刺破資產泡沫,嚴重的話可能重創整體經濟,從而落入資產被低價收購的局面。
有鋻於此,在享受熱錢所帶來的富貴繁榮之際,企業甚至國家有必要居安思危,避免一旦經濟泡沫爆破,落入困境時難以自拔。(星洲日報/焦點評析:李文龍)
chongkonghui
Many people still look forward good return from property.... ??!?!
2014-01-14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