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財經評論

“上世紀”的支票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9 Mar 2014, 11:58 PM

 

2014-03-09 19:58


支票曾經是金融業“最重要”的付款方式,無論是大老闆或平民,手中拿著一本厚厚的支票簿,總讓人感到意氣風發。

可是,到了21世紀的今日,支票的“命運”已大不同,反逐漸被淘汰。

從4月1日起,銀行更會向發出的支票加收處理費,從15仙大幅調漲至50仙,提倡“無紙作業”系統之餘,也鼓勵民眾轉向使用網絡銀行服務,因而銀行間的轉賬交易費由去年5月起,從最高2令吉一律降至區區10仙。

儘管如此,網絡銀行的使用率卻在龜速成長,是民眾不買賬,還是信心不足呢?

根據過去3年的數據,每年發出的支票數量平均達到2億零500萬張,涉及高達2兆令吉,數額頗為龐大。

以人均支票計,更達到6.9張,意即每名國人平均每年開出近7張支票,相比一些先進國家如瑞典、挪威及芬蘭僅低於0.1張,反映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已幾乎“捨棄”使用支票,皆由網絡交易替代。

根據國家銀行的數據,雖然大馬的網絡銀行使用率處於上升趨勢,但按年成長卻略嫌緩慢,滲透率從2012年杪的46.6%,增至2013年杪的52.6%,惟相比2008年杪的22.5%,可說寫下不俗的漲幅。

至於流動銀行服務則在起步中,滲透率從2012年杪的5.9%,走高至去年杪的8.8%。

目前在大馬的成年人口中,有92%或1千840萬人擁有銀行戶頭,網絡銀行戶頭佔了74%或1千370萬人,看似還不錯的數據;然而,只有不及一半,即43%或590萬人“真正活躍”,經常通過網絡處理銀行事項。

國行訂下了多項目標,放眼到了2020年,將每年發出的支票數量減半至1億張,並將人均網絡交易從目前的44宗,大幅提高至200宗。

雖然仍與上述目標有一段頗大距離,不過在這個樣樣講求“流動”的年代,支票顯然早已不合時宜,民眾對支票的“記憶”僅能停留在上個世紀。

然而,銀行業者增強投資者信心,確保銀行系統的安全性,才能鼓勵民眾全面邁入網絡交易世界;為了減低交易開銷及成本,你已準備好“摒棄”支票了嗎?(星洲日報/投資致富‧投資茶室:李永權)

 

 

More articles on 星洲財經評論
郑钦亮.冬铁猫山王站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林瑞源.敦马的困境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振威.中等收入陷阱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黄晓虹.东铁话东西

Created by Tan KW | Apr 09, 2019

王宝钦‧FGV始知盘中餐

Created by Tan KW | Jan 24, 2019

王宝钦‧卖地寻租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洪建文‧数字会说话

Created by Tan KW | Jan 15, 2019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1 of 1 comments

chongkonghui

Correction, NOT increase from 15 sen to 50 sen BUT additional 50 sen as processing fee while 15 sen remains as stamp duty.

Processing fee might subsequently increases to higher than 50 sen, reflecting the actual cost of processing cheque.

2014-03-10 12:48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