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馬金龍佈局‧威城深耕歐美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27 Mar 2016, 09:48 PM

2016-03-27 19:00

  •  

全球電子製造服務商(EMS)威城(VS,6963,主板工業產品組),正積極佈局挾技術優勢開發更多歐美與區域訂單,未來兩年也將在原有廠房基礎實行自動化提高產能,以量產降低成本和提高生產力來獲取誘人利潤。

 

  • 馬金龍:“老幹部對這個行業極為熟悉,可自主去開發市場與產品,這是我們企業所擁有的最寶貴資產。”(圖:星洲日報)

集團執行主席拿督馬金龍預計每年業務可獲得15%的增長率,現財政年業績肯定超越上財政年。

 

每年在歐美開發新市場

他對主要來自歐美的客戶市場展望良好,公司每年都在歐美開發新市場,而原有市場訂單在增長中。因此,未來的業績成長,預期會比以往成長比例更佳。

他說,美元走強或是推動業務向好的一個因素,然而比較務實的還是從訂單增長獲利,這一方面是從開發新客戶來源獲新訂單,也可依賴現有客戶在擴展至新市場增加銷售獲新訂單。預期新客戶源頭會圍繞在歐盟中。

 

調控成本
改善效率

與此同時,公司管理層也實施財務謹慎措施,調控成本和改善效率,而且未來兩年的自動化過程中,也可增強生產力達20%至25%。

截至2016年首季錄得6千零17萬7千令吉淨利,這比2014整個財政年的5千363萬3千令吉更佳,淨利勝往年,主要是訂單增長更多。威城財政年是7月截止,不久將公佈截至2016年1月的第二季業績。

根據興業研究預測,威城2016財政年淨利可增長逾50%至1億6千500萬令吉,前期為1億零700萬令吉。分析員說,其為主客戶開發的咖啡機,已獲得批准而預計於第四季量產。另外,與新客戶的洽談,預計可在新財政年帶來盈利介於400萬至600萬令吉。

該公司市值約15億令吉,在全球電子製造服務商(EMS)排名前五十名,尤其在塑膠射出模具設計與鑄造,印刷電路板(PCB)次裝配與終端裝配消費電子產品,客戶包括全球最大消費產品公司。

除了在柔佛士乃設廠,也在印尼雅加達、中國的珠海與青島、越南的河內設廠。總共聘用1萬人力。威城持有香港上市公司43.9%股權。

 

生產朝向自動化

他披露,公司將在原有廠房面積下擴大產能,這些皆在規劃當中,希望在這2年會實現。

將在原有廠房面積下,實行自動化措施;這也是為外勞人頭稅提高,營運環境轉變,做好準備。

該公司投入機械與硬體,使生產流程自動化,並利用知識與專精降低成本。大馬廠房在柔佛士乃營運,大馬有6千名員工,75%為外勞。

他說,自動化進程中,未來人員不會減少,自動化後生產能力可提高20%至25%。

 

歐美客戶群佔80%以上

1997年之前,客戶主要來自日本家電原件生產商(OEM)、音響系統與家電,做的是電子電器塑膠與模具的行業,100%以日本客戶為主。

2000年之後,開發了歐美市場,產品包括家電與智能家電,這時歐美佔營業額的20%。“目前,歐美市場約佔80%,將朝向90%努力。”

這種客戶的轉向,其一是日本廠家轉向勞務廉宜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印尼等國,而仍專注傳統電器生產;其二、歐美可能沒有支援技術型管理,來生產高端智能家電塑膠外殼與整個成品。

“威城是在士乃生產高端智能家電,且是一站式生產,從設計、電路主板、塑料模具等,這顯示企業生產管理完善與綜合性品質的保證,同時也把生產過程中的物流成本降低。”

他說,本身有自己的貨倉,產品製作完成後,裝箱及經過巴西古當出口,原料則進口自中國與東南亞等國。

在原料方面,部份以美元購買,也有以人民幣與東南亞貨幣採購,至於製造與出口所獲收益,35%以馬幣計,餘者為歐美元以分散風險。

他指出,美元走強有利威城這個以出口導向的業務,同時也會去平衡貨幣風險。

他表示,外匯賺益不是主要專注點,主要是靠生產能力,以穩定的定單去作長期採購,在不受貨幣干擾下供應價格穩定的產品。

 

產能使用達80%
暫無意購工廠

目前產能使用已達70%至80%,早在兩年前,投入3千500萬令吉,在原有工廠上擴大產能,另加購另一棟工廠。

未來,是在目前廠房面積基礎下,利用現有空間進行機械自動化,從而提高生產力與降低成本;目前沒有計劃再購工廠。

 

累積實力
紮穩根基

馬金龍指出,其30多年老員工的團隊,大約有1千人,而10至20年年資的成員,是企業的骨幹,將確保企業持續成長。

他說,公司多年累積下來的管理經驗,加上有深厚技術班底的沉澱相輔相成,並將在現有基礎上自動化,減低成本來提高生產力。

“老幹部對這個行業極為熟悉,可自主去開發市場與產品,即便跟客戶配合方面,他們的知識具有與歐美匹比的觀念,可共同去開發新產品,這是我們企業所擁有的最寶貴資產。”

而且,在客戶從日本轉型到歐美的過程中,我們有非常好的口碑,即是品質的保證。

“十多二十年以來,不曾因為產品品質或不合格,而遭顧客索賠;能夠走到今天,產品的品質保證,交貨精準度(船期)很高,就是我們的賣點。”

他強調:“我們在價格的競爭能力,客戶也很滿意。”

 

客戶伙伴合作已久

他說,現在的客戶,是合作很久的伙伴,同時這類客戶所要做的產品,技術含量也很高,不會因他方提供更廉宜收費而轉移。

“而且,這些產品中,有很多是共同合作開發的。”

 

多項IP護身

套用他的話具體表示:“這種智慧產權(IP)與技術綑綁的關係,也不會隨時日與外在環境而轉移。”不僅是公司的賣點,也是公司的保障!

他指出:“生意的IP是我們的,生產的技術是我們的IP,產品的IP是共同承擔的,這是我們特有的生意模式。幾乎所有點子,從流程的佈局,包括生產的設計(包含檢測工具),都是我們的IP。”

他說,這方面的特點,尤顯示在電子業、軟件與生產方面。還有,在生產過程中,模具也是該集團強項。

“每個過程模具的IP、設計,產品外殼、內構是我們所設計,是我們的強項,這是不容易複製與模仿的。”

“在講求技術專精的製造行業,生產的流程設計,你的模具好不好,精準度夠不夠?加上塑料注射成型,這胥視模具做得好不好。”

 

利用3D科技
縮短製作過程

詢及目前3D科技,是否可取代製作模具這個流程,他說,3D科技可縮短整個成品的製作過程,使之更精準更完善。

他指出,3D科技是輔助工具,透過3D科技,可在模具還未好之前,可看到產品雛型,不僅在精確度更高,也縮短整個交貨期,產量因而增加,可協助提高利潤。

他強調,在劇烈競爭環境中,威城將以其特長維護競爭優勢,並取得成長。

在企業中,要有技術優勢,尖端科技是一大捷徑,然而尖端科技不是從天而降,它的成本非常之高;有些科技甚至你窮盡現金也不能到手。

而威城的一個亮點,是能留住掌握技術、具有模具製作專精等技術的實幹幹部,有了這個“大因”,才結出獲客戶高評價、受信賴而不轉移等豐碩成果!

 

財務穩健
淨現金3.6億

威城這幾年財務皆控制在穩健水平內;截至2016財政年首季,淨負債比0.2倍,有約3億6千萬令吉現金。

他說,這健全財務與現金有助公司長遠成長,即透過內部或併購成長,或透過投入於研發與創新,透過技術更新獲取更大成長。

他指出,威城正在尋找併購契機,但也會很謹慎,並作深入瞭解。

他不諱言正在進行磋商,有很多機會,正進行篩選。

他指出,磋商的對象是在歐美,皆是上下游的行業,料可為業務帶來協同利益,或透過技術轉移與研發,促成公司的成長。

也因而,威城於不久前宣佈以674萬711英鎊(約3千937萬7千令吉),購入Seeing機械公司(SML)的12.1%股權。

SML是澳洲註冊的公司,2005年在倫敦證券交易所創業板(AIM)掛牌,主要業務是交通工具操作監控技術公司,同時提供的操作監控和干預感測技術,在汽車、礦業、航空、鐵路和消費電子產品廣泛運用。

威城作為SML的策略投資者,看好其潛在增長,相信有關投資能讓威城成為SML研究發展的合作夥伴,有利於公司未來增長。

 

派息率至少40%

他說,公司每季度都派息回饋股東,這已維持超過10年,派息率至少40%。

“公司是根據經濟狀況派息,業績好時超出此水平,達到50%至60%。分紅比例比很多製造業好。2015財政年付4.8仙股息。”

過去5年營業額的複合年增長率為19%,淨利則為40%。淨賺益過去兩個財政年介於3.1%與6.9%之間,最新2016年首季淨賺益為9.8%。

以其營收分佈而言,大馬佔69%,27%在中國,4%在印尼。

 

近期企業活動

●2016年1月,以4股配1單位憑單,威城WA(VS-WA,6963WA,憑單),上市首日飆30仙或60倍至30.5仙。

●2015年9月,1股分拆成5股後,股價為1令吉28仙;早前股價高峰接近7令吉,過去3個月則徘徊於1令吉20仙至1令吉70仙之間。

 

團隊管理

馬金龍說,業務上的管理與經營,有個穩定的團隊打理。由3名家族成員董事管理,輔以5名專業的獨立董事管大馬與印尼業務。而他本身則負責中國業務。

他說,在開拓市場時,通常由工程、IP與行銷隊伍,聯合出擊。

 

雇員認股
留住幹部

曾進行3次僱員認股計劃(ESOS),而近10年的中,2000年,從繳足資本中,派股10%;最近一次是2015年,發了15%股票以達共同成長、共享利益。

其基地是在士乃,與新加坡僅一堤之隔,消解了更優渥待遇的誘惑。

他說,由於有這樣的安排,企業把資源共同留住。

 

佈局馬印中越

在印尼設廠十多年,最近2年自置土地,投入擴大工廠(增加折舊與新廠增加費用與調適過程),因而侵蝕了利潤;這個學習過程就快過去,預計未來幾年,會有不錯的成長。

2016年首季,印尼業務獲營運盈利。

中國早期做日本客戶,目前多市場與歐美業務,前2年在轉型過程,已收窄虧損,未來會慢慢轉虧為盈。

目前整個佈局是馬、印、中國和越南,這種格局將維持,短期內不會擴展生產基地。

 

經歷3次風暴

馬金龍本身原為安順人,1976年到新加坡參與塑膠射出業務技術,3年後在新加坡設廠,起初生產塑膠卡帶,1982年回柔佛,與太太同心協力打拚事業;1998年在馬股主板上市,在中國投資多年後,2002年在港上市。

 

重組管理
以守代攻渡難關

他說,公司經歷了3次風暴,2003年面臨沙斯(Sars)肆虐,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多次風暴中以1997至1998年的影響最為嚴重。

在營運過程中,訂單、收款皆慢了很多,供應商資金流也面臨很大緩慢。當時採取守勢與重組整個管理,並尋求一些商業資源去維持局面與營運。

經過18年後,公司於1998年上市,上市的利益與目標偏離,上市當頭,不巧遇上股市崩潰,未能達致原有的價量,業務到了1999年才恢復過來。

亞洲金融風暴打亂了擴展中國的步伐,形成雙重打擊;三年臥薪嘗膽,提振中國與香港業務,2002年順利在香港上市。

當時,在馬有2千多名員工,中國有1千多人。

業務以做塑料與電子整合,OEM與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其中產品有些是中端的半成品,有些是跨領域的,一些則為成品,產品分類為家電、辦公室電器電子產品等。

在研發方面,有時客戶有這樣的概念,而公司則會把理念化為成品,中間也包括研發與設計。

香港公司的賺益匯回總公司,大馬為總公司。

馬金龍持股10.75%(前為9.8%),著名投資者官有緣持股8.8%,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新加坡資產管理,也具同樣持股。該公司公眾持股達51%。(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紅人館‧專訪:張啟華)



點看全文:http://biz.sinchew.com.my/node/133801#ixzz446wSAKNY 

Related Stocks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