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若問起80後誰是“富達葉”(Duta Yap),相信沒有多少人知道。殊不知,這個名稱在80和90年代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富達葉”指的就是我國知名華商,沙巴的博彩大亨丹斯里葉永松。
葉永松當年從警界出身,後來投身商場,不但立足大馬,且以猛龍過江,越過長堤,進軍新加坡酒店業務。但好景不常,80年代的金融風暴使他失去了酒店的控制權,更失去當時富達的集團。
後來“富達葉”靠著沙巴的測字業務翻身,並通過麥康MYKOM(現為DUTALND,3948,主板貿服組)控制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奧林比亞工業(OLYMPIA,3018,主板貿服組)涉及在種植、房地產、金融業和酒店業等。
但其企業王國一波三折,麥康集團因為其企業擴張過快,進行了一系列的收購,在1997年金融危機時資金周轉出現問題,負債高達14億令吉。公司的應對方法為脫手其旗下的非核心業務和資產。在1998年內該公司脫售其著名跑車藍寶堅尼(Lamborghini)和南非業務。
在2000年麥康淡出種植業,專注產業業務,而奧林比亞則專注金融業和博彩業。當年這兩家公司的虧損達到3億3千令吉。隨後該公司再次進行了一系列漫長的重組之路。
這兩家公司的重組之路一點都不外乎幾個手段,削資、發附加股和出售資產,這一重組就是20餘年的時間。
麥康更名
重新出發
2007年麥康更名為富達置地,其易名的目的是建立公司的產業形象,並寄望透過肯尼山產業,徹底擺脫虧損的窘境。
富達置地更名後,其業務表現並沒有更好,在2011年該公司欲出售其沙巴的種植地於IOI集團(IOICORP,1961,主板種植組)不果,更鬧上官司,所幸最後導致和解。
其產業發展計劃雖然有所進展,但根據2015的財報,該公司的過去5年有3年是蒙受虧損,雖然公司在2014年轉虧為盈,淨利達7千500萬令吉,但2015財年淨利卻大幅縮小35.15%至4千800令吉。
其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最新財報淨利為253萬令吉,從各領域的業務來看,其產業領域的虧損為208萬4千令吉,公司最大收益來自投資控股及種植領域業務,分別為760萬1千令吉和75萬5千令吉。倘若扣除了出售1千100萬令吉資產收入,該公司的營運收入基本上還是蒙受虧損。目前富達置地手上淨現金為1千748萬8千令吉。
奧林比亞
專注博彩
目前奧林比亞工業主業是東馬沙巴的博彩業務、證券投資及房產。公司近10年來長期虧多賺少。但在90年代該公司的測字事業一度十分輝煌,在沙巴擁有過百間的投注站,並謠傳進軍中國山西。
但好景不常,在90年代該公司的營運執照不獲延續,重創該公司收益。後來,雖然經過公司多方爭取,但更出現了聯邦批准地方政府不批准的怪象。最後,州政府有條件的答應後,該公司測字站最終恢復營運,但其分行從100多間減少至30餘間。
博彩業
主要收入來源
雖然葉永鬆一直表示公司過於依賴博彩測字收入,對公司長遠發展並不健康。但是近5年來公司的最大收入來源仍是其博彩業務。
在最近的股東特大上,剛剛通過削減股票面值的議程,將每股1令吉的面值,減少至10仙,公司的繳足資本將從原有的10億2千343萬2千令吉降至1億零234萬3千令吉。
公司美其名為可以更貼切反映公司資產值,也能讓公司靈活處理集資活動。但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該公司第一次削資了,上次削資是2007年,5億零838萬1193令吉(每股面值1令吉)削減至5千零83萬8千119令吉(每股面值10仙),過後把10股股票合併成1股面值1令吉的股票。
林國泰曾持股7.33%
儘管公司的營運狀況不佳,但值得留意的是,我國賭業巨亨丹斯里林國泰曾經在公開市場增持該公司的股票至7.33%,為該公司股東。此消息令該公司股價一夜之間上漲57.14%,市場相信林國泰有意進軍東馬的賭業,紛紛進場。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年林國泰也曾經持有麥康的6.62%的股權。
但雨小雷聲大,雙方後來也沒有任何突破性的合作,林氏也逐漸減持該公司股票,但截至去年仍持有1.42%的股權。
2011年該公司也與台灣彩卷公司簽訂銷售和服務協議,在當地聯營銷售千字和萬字博彩遊戲,但該項業務表現也沒有十分亮眼,最近根本沒有任何消息傳出。
根據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財報,該公司累計15個月的的營業額按年漲11%至1億9千165萬9千令吉,其淨利也成功轉虧為盈至2千278萬令吉。但若扣除兩筆總值1千零80萬的一次性出售公司獲利、2千500萬的投資資產虧損回撥及1千425萬的合理價重新估算轉服後,該公司基本上仍在虧損當中。
產業停滯
拖累財務
奧林比亞的博彩業務雖然每年都為公司帶來數以百萬的獲益,但由於公司的房產業務長期停滯,長期的成本如地稅等,拖累公司整體財務表現。根據最新的一季財報,公司地產業務過去15個月的營業是零,但其總虧損為2千674萬1千令吉,其博彩盈利貢獻也只能佔該公司30%的地產虧損而已。
2公司重組20年
這兩家公司的重組過程前後超過20年,重組的過程中,奧林比亞和富達置地有意一起聯手發展其位於滿家樂(Mont Kiara)產業,後來更獲得英國公司加盟,一度被市場看好,但隨後也是因為資金問題,該發展計劃並沒有為公司帶來太多的盈利。
此兩家公司最少歷經馬來西亞3次的經濟衰退,但是由於資本雄厚,在危機時也有貴人出手相救,套一句俗話簡直就是“打不死的小強”。
仔細爬梳公司的歷史和領導人的訪談後,不得不否認“富達葉”的確是一名傳奇性的人物。
鄧小平三起三落,葉永松則從80年代重組公司至今。
聽其言觀其行,竊以為人會隨著環境的改變不斷修正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在1997年以前我國的製造業發達時,葉永松表示公司應該多元化業務,避免在經濟出現危機時遭遇危險。但在2009年的一篇專訪中,他又表示應該專注在自己最熟悉的行業,這樣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才能。(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側寫‧文:傅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