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些地区产业的价格,并未有降温迹象,可是,这大半年来,产业投资者想脱售房屋,却难达预定目标价,买家或购屋者有心购屋,却普遍面对融资不易、超出本身财力、或是地点不适合的问题。
在这种“卖不出、买不起”的市况下,大马房市到底出了甚么问题?又该如何才能对症下药?
卖屋赚幅大不如前
大马房市呆滞不前,或可说疲软无力,拖累了发展商的赚幅、业绩也被削弱,最近政府即建议发展商调低屋价,让购屋者受惠之余,也可享有建筑材料豁免销售与服务税的优惠,否则,豁免销售与服务税的优惠将被取消。这是否意味发展商过去这些日子,一直都享有可观的盈利赚幅?
17大发展商赚幅减至12-17%
高美达(GLOMAC,5020,主板产业组)董事经理拿督斯里法迪依斯干达说,今天产业发展商的赚幅,已没有往日理想、更别说可观。
他说,25年前,当业者谈及发展商的赚幅时,有一名前辈说:“假如赚幅少过30%,最好还是打消从事产业发展的念头。”
根据房地产发展商会的数据,今天的首20大发展商之中,其中17名宣称,他们的赚幅退减,只介于12至17%,2名表示公司的赚幅在21%之间,只有一名披露公司赚幅介于23%。
他指出,这个行业的业者认为,如果公司赚幅能维持在25至30%,会是比较理想的情景,毕竟这是个资金开销庞大的行业,也不排除存在一定风险。
地价高昂开销庞大
法迪补充,今天发展商面对的成本开销高昂,除了土地因地价高昂削弱发展商赚幅,其他成本包括建筑开销不断走高,还有需要符合当局设定的发展条规、资本开销庞大,加上赚幅被削弱,造成发展商面对严峻挑战。
他举个例子说明地价占发展计划的比重。他说,以每平方尺30令吉购买的发展土地,10英亩的交易价为1300万令吉,假设兴建100个房产单位,个别单位为22尺x75尺的双层排屋,意即每单位土地成本为13万令吉。
另外,整块发展地段的土地使用率平均在50%之间,另50%必须保留作为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出入通道或其他设施,显示土地占产业发展开销相当大的比率。
需建廉屋考验财力
他指出,发展商在推出大型综合产业计划时,也需要负责廉价房屋的兴建,这一块是考验发展商财力的关键,虽然市场人士认为,发展商会转移部份成本,就是由购买中至高价房屋者承担,但主要还是由发展商承担大部份的费用,这是削弱发展商赚幅的其中一个项目。
法迪也是房地产发展商会卸任主席,他认为,兴建廉价房屋应该是由地方政府,或州政府负责,毕竟州政府拥有土地转换用途的权利,在征用土地方面比较占优势。
可负担屋9大问题
另一方面,大马房地产发展商会研究院主席拿督黄中立,针对可负担房屋的发展表示,政府应在这方面扮演更重大角色,不论是联邦政府或州政府,都拥有比较多可以发展屋业的土地资源。
该研究院较早前在可负担房屋转型报告中,圈出我国可负担房屋存在的9项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分别是:1)零散及不平等发展、2)僵化房屋政策(配额及房价管制)、3)地点不适、4)土地稀缺、5)交叉补贴使屋价上涨、6)房屋发展费用涨、7)缺乏效率使用公共基金、8)B40及M40收入群体融资成数率低,以及9)缺乏可靠和即时的市场数据。
他说,可负担房屋(Affordable Housing)是我国需求殷切的房屋类别,由于公共和私人界在可负担房屋的价格厘定,以及推行方面并无有效协调,导致各类问题丛生、国人望屋兴叹。
黄中立说,私营发展商没有庞大的资源和财力来推动公共房屋。实际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商,类似大马般被强制规定、必须兴建固定份额的可负担房屋,可负担房屋的兴建,应该由政府来主导。
房屋订价 因地而异
关于可负担房屋发展计划,黄中立说,所谓的可负担房屋门槛价格,也是私营发展商和政府比较难达共识的课题,在可负担房屋转型报告中,列出了可负担房屋的门槛价格因地而异,价格水平介于吉兰丹的20万令吉至巴生河流域的50万令吉。
政府和发展商应各司其职
他说:“政府兴建的公共可负担房屋,应根据各州实际中间人均收入来制定屋价,而私营发展商,则由市场供需情况,来决定可负担房屋的价格。”
如此一来,政府和私营发展商在兴建可负担房屋的分工将变得比较清晰,而且两者之间的屋价互不牵连;私营发展商的房屋由市场情况来决定,而政府兴建的公共房屋价格,主要需迎合中低收入者的能力而定。
可成立民宅信托基金
他认为,政府可成立民宅信托基金,在靠近一些捷运站的地点,兴建公共房屋,出租给40%低收入群体(B40)或出售给中等收入群(M40),尝试改善“居者有其屋”的水平。
各方研究 降价方案
大马房地产发展商会新任主席拿督孙兴存指出,该会将在2019年财政预算案前,针对房价调低的幅度完成研究,结果出炉后再做宣布。
他也促请发展商进行降低住宅房价研究,希望可以把豁免销售税的优惠转给购屋者,以便后者能够受惠。
不过,本地一名发展商表示,虽然建材成本下降,可是,近几年其他成本不断上扬,短期内房产价格料不会改变。
SST增加其他成本
“在消费税时期,发展商自行承担一些成本涨幅,销售税的实施,也增加一些其他成本,我们目前还在计算与分析,销售税对房产带来的成本影响。”
此外,也有房屋发展商表示,由于并非所有建筑材料都豁免销售税,因此他们尚在计算,是否需调整价格,以及调整价格的幅度。
创意促销 才能突围
另外,在产业市场面临滞销时,产业发展商如何突破重围,法迪依斯干达说,发展商在促销房屋,必须更有创意、更有技巧,包括在财力范围内提供优惠或奖掖,努力将销售率推高。
买家把焦点转向郊区
他披露,产业价格介于50万至65万令吉的产业,出售率还算可以,65万至85万的房产,一般销售率稍微弱一些,至于接近百万令吉、或更高价位的房产,通常比较难出售。
“由于产业价格昂贵,在巴生河流域,买家把焦点转向郊外地区,特别是为了购买有地房产,一些新的产业热门地区,例如雪兰莪州的万挠、双溪毛糯、士毛月、万宜等地,这些地区的房产价格,相比之下比市区便宜。”
市场对有地房产,例如排屋和共管公寓、服务公寓仍有一定需求,不过,对半独立式洋房和独立式洋楼的需求,显示有下滑迹象,主要是价格高昂,有能力购买的人并不多。
房产偏软 一时难解
与此同时,财政部产业估值与服务局总监拉哈表示:“2017年产业市场的偏淡走势,已延伸至2018年,市场在重新回扬之前,预料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调整。”
须正视产业滞销
她说:“产业滞销是各方必须正视的问题,特别是地方政府和产业发展商,在推行任何发展计划前,必须展开精确研究,谨慎规划,避免产业市场出现供应过剩情况。”
提到产业市场的前景,拉哈认为,预料在接下来几年,产业市场走势保持偏软,预期需获得产业相关奖掖措施,以及宽松货币政策的扶持。
在这之前,法迪表示,国家房屋有限公司将兴建1万2000间“人民美好房屋”、5000间“人民憧憬房屋”,以及2万个单位“人民渴望房屋”,这是不错的措施,希望可以让更多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愿望。
另外,政府把购屋价格从40万提高到50万令吉,也将给予房屋的转手及贷款合约50%印花税优惠,他希望这项优惠措施可以延续下去。
二手房产 高峰回落
另一方面,说到巴生河流域的产业价格,购屋者协会中文组主任陈钟灵说,这一带地区产业价格降温的数目不多,至于说降低产业交易价,在转手市场的一些房产单位,转售价与当年第一手购买原价,相比之下有一段距离。
他指出,有些业主可能需要现金周转,会选择降低求售价,毕竟赚幅还算不错,只是比本身设定的目标价稍少,或者是赚少一些。
不过,在一手市场的待售产业,情况稍有不同,位于策略性地点的产业,价格保持坚稳,而且有些买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购买新建的房屋。”他们对旧的房屋有些顾虑,担心老房屋有不好的“纪录”,或者已经很老旧,需要不少钱来装修等等。
实力产业经纪公司总裁陈建业表示,产业卖主必须在求售价放软一些,巴生河流域许多地区的转手房屋价格,已经比过去一、两年下跌,跌幅在5至10%之间。
他说,雪兰莪州一些郊区,5、6年前推出时售价45万、50万令吉的双层排屋,最近转售可能只是60万、65万令吉,转手价反而比两年前的65万、70万令吉稍弱一些。
放宽条例利民拥屋
较早前,大马房地产发展商会促请政府放宽房屋贷款指南,让人民能较容易申请房屋贷款,进而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至今,大马人拥屋比率仍有待提升。(参考数据表)
该会提及的检讨房屋贷款指南,包括更弹性处理申请、更容易批准,视情况给予较长的偿还期等等。
促政府降低不必要费用
另外,该会希望发展商面对的营运成本,能获得政府正视,目前,发展商需支付各种各样的费用,包括转换土地用途费用、开发费、提供基本设施,例如铺建排水管、兴建道路、休闲园林等。
与此同时,还需要兴建变电站、水库、电缆等,这些都加重发展商的成本,因此,该会促请政府降低或废除一些不必要的费用,以让发展商能节省成本,然后将这笔省下的资金,用来兴建更多可负担房屋,以便更多市民可以受惠。
购屋良机 做好准备
不过,产业经纪表示,尚未购买房屋的年轻人,不论已婚或单身,在产业市场有较多选择时,不妨探讨购买机会,他们认为,这是个不可忽视的良机。
严格来说,在一手或二手产业市场,交易已在过去两年开始放缓,产业经纪普遍建议业主降低房屋卖价,因为银行的估价普遍比市价低,加上贷款额度难获批,导致不少有心购屋的买家,被迫放弃购买房产计划。
一些有心出售房屋的业主,不会过于坚持本身的要价,有些较旧的公寓,转售价已降低大约10%,这是近一年来的情况;假设过去两三年以60万令吉成交,如今以55万令吉敲定,省下的5万令吉,可能足以应付简单的装修费,即使不足,也有相当大的帮补作用。
先做好购屋准备
在未物色到适合的房屋之前,不妨做好购买房屋准备,包括预备好购屋首期款,买卖合约律师费、印花税,贷款合约律师费、印花税,至于数目多少,这要看个人准备购买哪一个价位的房屋,最好是以个人财力作为考量基础。
结语
房产价格是否将下调,目前来看仍未确定,假如顺应部长呼吁降价,降低幅度多大,跌价3%、5%,或更大幅度?这是个有待探讨、研究的课题,相信也是业界人士、购屋者普遍关注的。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805377/卖不出-买不起-‧-救房市如何下药?
Chart | Stock Name | Last | Change | Volum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