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产业市场转型中(中篇)‧共享工作空间 弹性 创意 自在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25 Nov 2019, 04:58 PM

 

 

【前言】一直以来,人们的认知是这样:白领的上班族,工作地点离不了店屋、办公楼,在小公司上班,多数是在店屋,或工厂的办公室,假如是在大企业工作,那麽是前往城市的办公大楼,十之八九是这样的模式。

不过,近年来,网络科技提供便利,城市一些上班族,在工作性质、上司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在家上班,还有一些是青年创业者,为节省租金开销,也是在家办公。

在家上班或办公一段日子後,开始觉得有些枯燥,特别是年轻的创业者,总是觉得有欠缺,当中孤单的感觉最深切……

恰好最近几年,共同工作空间:Co WorkingSpace开始在大马登场,而且还做得不错,在巴生河流域已有好几个,贯彻这种概念的共同工作空间,提供创业者、少员工的小公司另一个选择。

大家的认知是:共同工作空间,也称为共享空间,英文的Co Working,应该是於20多年前由美国人柏尼迪卡芬创意提出,工作者在共享的工作环境、办公室、或者空间,都算是共同工作,与典型办公环境的不同点在於共同工作者(Coworker)来自不同的公司或组织,而共同工作者多数都是家居办公者,俗称的SOHO族(Small Office Home Office的简称),指的是那些专门的自由职业者、例如自由翻译员、自由撰稿人、平面设计师等,还有一些是旅行出差者或小型工作团队。

产业顾问陈建业说,在家工作一段日子後,大多数的自由工作者,觉得在家工作时容易分心,因此现今的自由工作者,都会选择到邻近的共用工作空间,避免效率低落,共用工作空间不仅提供物理上的工作空间,也提供共同工作者社群的平台。

严格来说,共用工作空间不仅提供实际的工作空间,也提供共同工作者社群的平台,也有一些人先建立共同工作者社群(团队)後,再成立共用工作空间。不过现今也有共用工作空间不自己创立一个社群平台,而是透过举办活动来吸引目标族群,成为专门举办活动的社群平台。

许多共同工作社群形成前,都会透过举办活动聚会而自然媒合,这种活动聚会概念在美国通称为“Jellies”(果冻),活动聚会的场所多半是咖啡厅、画廊、空旷空间或是某一个人家中。在这些活动聚会的好处是:可以更快认识其他共同工作者,甚至共同组织团队。

说到共用工作空间的历史,专业负责出租办公单位的顾问指出,英文的“Coworking”一词是由美国人柏尼迪卡芬(Bernie DeKoven)於1999年发明。

2005年,谷歌的软件工程师布莱德纽伯格(Brad Neuberg)将朝九晚五上班族重新命名为“Coworking”。

布莱德纽伯格在美国旧金山成立一个名为“帽子工厂”(Hat Factory)的共同工作网站,随後他将自己家里的仓库打造成休闲场地,租给3位从事科技业相关的工作者,接著白天也开放给其他人租用。

布莱德纽伯格同时也是名为“市民空间”(Citizen Space)的共同工作空间创办人。自此之後,共用工作空间如同雨後春笋般在世界各地流行起来。现今,共用工作空间已经遍佈全球世界各地,在美国已经有超过700家共用工作空间。

产业顾问表示,旧金山可以说是共同工作空间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共同工作空间密度最高的城市。

有些咖啡厅、简餐馆、办公空间或自己家的工作室,都因为租用给从事互联网相关产业的人影响,进而受到启发决定转型成共同工作空间。

不过,美国一项调查显示,许多雇员害怕远距离在家工作,会失去人际关系,该项调查显示,大约有叁分之一的职员不愿意在家工作。

成本高 回本慢 独特方能取胜

根据Deskmag较早前的统计,使用共用工作空间的年龄层,多数年纪在20至30岁,也有一些超过40岁,平均年龄为34岁。三分之二是男性,三分之一为女性。五分之四的人自大学学业后就开始工作,主要从事创意与新兴媒体类的工作。大约过半的人是自由工作者,在美国,大约有35%的大型企业,开始让员工尝试共同工作的工作型态。

本地产业顾问包久武指出,要投资共享办公室、或者共享工作空间这一领域,主要需考虑3大要点:就是成本偏高、回本时间长、需打造独特的品牌内容与形象。

那么,要从哪儿物色空置空间供发展?有些人会找发展商签租约,也有业主花钱把空置的产业改成共享办公空间供出租。其实,这种概念值得政府推广,因为它与Airbnb一样,可以消化一些滞销、或租不出的店铺及办公空间。

最近这几年,一些上市公司考虑经营共享工作空间,他们看准时下年轻人随时、随地、随兴,喜爱创业的性格,加上崇尚流动办公的生活方式,催生了共享办公空间蓬勃发展。

除了雪隆地区,森美兰、柔佛州也有不少共享办公空间,有大型和中小型规模,共享办公空间在数年前,已在大马依斯干达经济特区成为市场的焦点。

其中Iskandar Space初创时设下明确的目标,以吸引科创公司、初创企业、创意领域和自由工作者为租户,名为“i Space”的“Iskandar Space”,面积8000平方呎,位于依斯干达经济特区的核心区域,就是依斯干达公主城的Afiniti Medini。

一般来说,共享办公空间,大致上可分为小型(2000至3000平方呎)、中型(5000至1万平方呎),以及规模较大,面积超过1万平方呎的空间。

这些空间的租户,超过一半是科技公司,除了是新兴创业家起步之地,许多营运商也为租户创建一个社区平台,提供交流以及物色商务合作机会。

共享办公空间的租户视地区而定,如果是外国人,主要来自日本、韩国、印度、美国、英国等地。

与此同时,一些科技创新公司可能只有两三个人的团队,租用条件灵活、不需每天来回办公室。
 

发展商经营共享办公空间
解决店屋办公楼供应过剩


陈建业说,近年来店屋与办公楼供应过剩,出租购物商场零售单位也面对挑战,不少发展商已意识到经营共享办公空间,或许是可行的解决方案,因为初期的成本比租店屋或办公楼较低。

“业主可以节省一些装修费,将一个办公空间分割成多个私人办公室或共享办公空间,只提供桌椅、再附上网络设备然后出租,以节省租金为前提,一般可以吸引租户的目光,业主也可以取得一些回酬。”

他补充,假如有一个大约2000平方呎的空间,就可以经营共享办公空间,不过,一旦有国际品牌或大型业者进驻本地市场,小型业者可能就需担心租户会流失。

“如今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人们倾向创业,尝试突破、寻求新的机会,以脱离定时上班的办公模式。”

在巴生河流域,已有不少规模相当大的共享办公空间登场,一位共享工作空间的租户说:“租用共享空间的好处:不会因为一个人在家工作感到单独,在共享空间工作,可以认识一些新朋友,而且网络设备容量也比较大,加上一些共享空间的工作时间,可以延长至晚上11时,提供使用者更大的弹性与自由。”

另外一种共享空间是复合式的共享空间,不只有开放的座位区,也有独立的办公室供创业者进驻,经营者不仅将自己定位为空间经营者,也定期举办征才、创业及相关法规等活动与说明会,希望帮助进驻会员们加快创业脚步。

从以上趋势看来,共享工作空间将有增无减,而且形式与格局将日渐新颖,以配合时代的脚步,顺应租户的需求与要求,按情况适当做出调整。

世界各地主要共用工作空间

2012年,英国是欧洲地区最流行共同工作概念的国家,特别是首都伦敦。

伦敦不但共用工作空间多,甚至发展出针对不同需求产生的多样化共用工作空间。例如:创业人士专用、企业家专用、自由工作者专用等共同工作空间。

2012年3月,谷歌在伦敦东区的科技城(科技园区)开设了共用工作空间,名称为“Google Campus”,主要是让许多创业团队进驻,并且透过每日的聚会活动共同学习。

除此之外,共同工作概念在欧洲大陆热络,例如德国柏林就是共同工作概念、在欧洲地区发展的幕后推手,特别一点的是在德国地区,共同工作空间不仅在主要大城市,乡间小镇以及大学校园中,也会有共同工作空间。

●中国
2007年,位于上海定西路的三术沙龙开幕,为中国第一家共同工作空间。以招募艺术、技术、学术等3种专业人士为主,而后2009年更名为新单位。FastCompany评为世界最创新的中国企业之一。

2013年11月,位于广州荔湾区西门口中山七路68号的“一起Yi-Gather开工社区”正式开业。它是广州最大的联合办公空间(Co-WorkingSpace),倡导共享协作式的新型办公模式,致力于为创新创业者打造一个充满灵感、跨界多元、开放好玩的办公空间与共享社区,激活华南地区创新氛围,立志成为活跃的社会创新创业,推动创新与改变。

●台湾
2011年8月,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及企业管理教育中心,在台北开设学术性的共用工作空间,名为创意创新创业交易所,又称创立方,为台湾第一间共用工作空间,占地面积广大,以坐落于校园为特色。

随后在2013年1月前台北市一位议员参考布莱德纽伯格的商业共用工作空间(WorkOnly),于台北大安捷运站附近,成立庆隆商务俱乐部(Ching Long Business Club),为台湾第一间商业共用工作空间。

商业共用工作空间与一般共用工作空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前者可以实际在空间内,成立政府核准的正式公司,并且社群主要诉求是以共同交换创意,一同营利为主要目的,后者较重视人际交流、无偿创意交换,而营利性的目的其次。

【结语】产业顾问补充,近两三年来,巴生河流域的共享工作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在市场登场,一般相信,只要策略应用得当,发展商、经营者,都可以从这个新的发展模式,领悟不同的经商理念,并将有不一样的收获。

共享经济模式将日渐兴盛,共享概念、共享办公室、或是共享工作空间将日益普遍,预计将带给本地商业产业市场崭新面貌。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152277.html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