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父母从小就灌输我们要努力读书,以后上好大学,往后的日子就会幸福美满。不过,读书多,学历高,真的就是开启幸福之路的钥匙吗?一不小心,可能开启了失业的贫困人生。
数据显示,我国每5名大专毕业生就有1人失业,为何高学历却换来高失业率,甚至是屈辱的低薪生活?《投资致富》特别企划一连3篇的专题报道,共同探讨造成高学历青年的前因后果。
过去5年 家庭收入增速超越GDP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中两个古老,而重要的命题。
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健康成长,关键就在于经济循环,也就是企业的生产和消费者的开销。
如果消费者需求增加,企业自然会增加供应,盈利也就更高,那么雇员们的薪情也就更好,在这样环环相扣的循环下,经济自然就会变好。
从经济理论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越大,人民生活就越富裕,主要是人民的购买力变强,将可透过产品或服务开销来提高生活素质。
官方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2014至2018年),我国GDP平均增幅为5.22%,而家庭收入平均增幅为6.38%,家庭收入增速超越GDP,反映出家庭已从经济增长中分享到更多的财富。
自2005年以来,大马统计局每年都会公布按收入法计算的GDP数据,以衡量生产活动为资本拥有者、劳工和政府创造的收入表现。与全球劳工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下跌趋势不同,大马劳工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却持续攀升。
统计局数据显示,未经调整的劳工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不包括自雇员工),从2005年的29.5%提高至2016年的35.3%,而经调整后的劳工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更是从2005年的35.4%显著提高至42.9%。
以领域来看,15个主要经济领域在过去11年(2005至2016年)的劳工收入占国民总收入比例均呈涨势,其中以建筑业的劳工收入占比最高,从2005年的70%增至2016年的73.3%,接著为服务业,从35.2%提高至39.3%,而制造业劳工收入占比则从前期的32.7%走高至36.1%。
农业和矿业的劳工收入占比最低,仅为19.2%和7.2%,比较前期为18.3%和3.6%。
服务业收入11年涨4.1% 增幅最大
若以涨幅为准,服务业劳工收入占比增幅最大,11年内共起4.1%,而农业劳工收入占比涨幅最少,仅增长0.9%。
追求高学历 延迟入职场
不过,光鲜亮丽的数据并不代表一切,人民有感受到经济增长为荷包带来的厚度吗?其实没有。
在现代经济中,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并不会公平分配。经济利益越来越多被金字塔顶端的人士给瓜分,总体经济增长已越来越不能反映出人民收入,乃至生活水准的改善情况。
乐施会(Oxfam)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创造的财富中有82%落入最有钱的1%口袋中,而最穷的50%人口所得到的财富丝毫不见成长,凸显出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越来越集中在顶端人口,而贫富不均加大的原因包括金字塔顶端的1%对劳工权利的剥损,其中以年轻劳工影响最为明显。
世界银行在《大马经济监测:收支相抵》报告指出,就业收入是国内20至59岁人口的首要收入来源,其中男性的就业收入往往比女性为多。不过,随著女性劳工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日趋增加,男女薪酬不平等的问题已逐步收窄。
值得注意的是,年届20至29岁的年轻人就业收入日趋减少,而这归咎于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高学历,延迟进入职场。
纳入通膨计算 起薪不升反降
几乎所有年龄层的收入增速均快于通膨,但年轻族群的就业收入增速却持续落后于年纪较长的就业人口,其中以年轻男性差距最为明显。
举例来看,大马年届20至29岁的年轻人2004年就业收入均值为40至49岁就业人士的70%,但年轻人的收入情况并没有随著时间推移有所改善,双方的就业收入均值比例反而在2016年进一步恶化58%。
更重要的是,20至29岁的男女青年在2004至2016年的就业收入均值仅录得2.1至2.6%的复合年均增长率,远低于年龄介于40至49岁的男女打工族的3.8%和5%增幅。
有趣的是,这些男女青年的就业收入增长都与更高的教育程度有关,这意味著他们所取得的任何收入增长,都是因为他们比前辈们拥有更高的学历。
不过,若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来看,40至59岁的年龄层是实际平均就业收入增长最显著的一群,这主要是结合薪酬随年资增长,以及受过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最多两大因素。相比之下,20至29岁的打工族只享受高学历单一利多,难怪薪酬增长不如前辈。
国家银行数据显示,政府在过去10年努力不懈去提升国内劳工的素质与技能,其中大学毕业生占劳工总数比例从2010年的23.5%提高至2017年的28.3%,逐步拉近与发达经济体的差距。
学历高 薪酬未必高
不过,学历高不代表高薪酬。
大马雇主联合会(MEF)薪金调查指出,大专毕业生起薪依旧不高,2019年雇主仅愿意给予专业文凭、学士和硕士毕业生的起薪为1661令吉、2393令吉和3267令吉,以这样的起薪来看,多数的年轻人都可能入不敷出。
以雇员公积金局(EPF)去年发布的“我的预算”(Belanjawanku)生活费指南为准,除非你握有荣誉学士学位,或是使用公共交通勤,否则就算生活方式再简朴,你都需要至少1870令吉的月薪才能活下去。
更叫人吃惊的是,在调整通膨后,多数大专毕业生实际起薪自2010年开始持续下跌。一位大学新鲜人2018年的实际薪资为1376令吉,比2010年的1458令吉低了5.62%,而一位硕士毕业生的实际薪酬则为2707令吉,较2010年的2923令吉减少了216令吉或7.39%。
失业青年50.4万人
占失业人口60%
薪水少还不要紧,年轻一代,特别是享有高教育水平的一代,却也是遭职场遗忘的一代。
10年来青年失业率步步升
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我国青年失业率缓步攀升,2018年我国青年失业率高达10.9%,比国内总失业率3.3%高出逾3倍。更叫人惊讶的是,失业的青年几乎达到50万4000人的总失业人口近60%。
虽然我国青年失业率仍低于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12.2%,但在东盟地区却仅次于印尼和菲律宾,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趋势引忧虑
大马策略及国际研究所(ISIS)就针对青年失业问题进行深度探讨,透过分析大马统计局和劳工市场资料与和分析研究院(ILMIA)数据库,发现数个令人遗憾的现实。
第一,大马青年失业率有日趋年轻化的迹象。如果将年轻劳工人口,分别青少年(15至19岁)和青壮年(20至24岁),调查发现青少年失业的几率将是青壮年的1.7倍,更几乎是总失业人口的5倍。
报告指出,基于青壮年人口中涵盖许多大专毕业生,而且青少年则几乎多数都没有大专文凭,因此从我国经济开始朝人力资本积累来创造价值的方向来看,这样的结果并不叫人意外。
不过,这却凸显出我国青年失业问题的双重性,即青年失业问题存在两个看似独立,但却相互关联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受过基础交易及中等教育的青年失业率,普遍低于拥有大专教育者,两者之间的不和谐情况,很可能与低学历青年较早踏入职场有关。
第二,总体青年失业率也掩盖了地区和收入群出现巨大差异的事实。以各大州属来看,登嘉楼、沙巴和吉兰丹州是青壮年(大专毕业生)失业情况最严重的州属,但若以青少年来看,玻璃市、吉兰丹、沙巴和吉打州则是重灾区。
教育部追踪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也进一步反映了全国各地青年失业情况参差。调查报告显示,毕业生的收入高低和就业前景,与州属的发达程度有一定的关联性。
第三,尽管大马青年失业率与全球平均相比并不高,但青年失业率占总失业率的比例却远高于世界均值。更令人担心的是,在过去20年来,青年失业率占总失业率比例与世界均值均呈上升趋势,而这表明和20年前相比,如今年轻人更难找到工作。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青年劳工市场面临的挑战,远比青年失业,甚至是低薪更为广泛。除了青年就业以外,另一个主要挑战是不活跃青年站占人口比重,或未曾受过教育、就业或培训的年轻人比例越来越高。
【结语】从小父母灌输我们“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希望我们能努力读书,以便未来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残酷的低薪和失业现实却彻底打脸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
究竟是甚么导致高教育等于低薪资,甚至是高失业的情况发生呢?我们将在下期共同探讨青年低薪和失业时代的肇因。
https://www.sinchew.com.my/content/content_2239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