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普雷姆38年医疗之道 以人为本发展IHH医保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24 Jun 2024, 10:09 PM
直击CEO 24/6 见报
普雷姆:大马医疗领域蓬勃发展,主要是私人医疗保健有支撑力。

“一些年轻人问我,应不应成为医生或管理人?这首先要自问,是否对人有热情?医疗保健业是‘人的事务’,必须有热情才能长期进行。”

以人为本,是(IHH,5225,主板医疗保健组)集团首席执行员普雷姆医生(Dr Prem Kumar Nair)在医疗业38年的立业之道。

从一名医生到成为跨国集团首席执行员,普雷姆如何管理这家老牌大马医疗集团?

为此他接受《直击CEO》专访,娓娓道来经营心得、集团动向与使命……

从新马起步  今全球逾80医院

本地人熟悉的班台医院、鹰阁医院和太子阁医院,都属于IHH医保旗下。这家市值约560亿令吉的集团,在大马经营着16家医院。

IHH医保不仅是本地企业,还在全球10个国家持有80多家医院,共有接近7万名员工。新加坡伊丽莎白医院、百汇医疗、土耳其阿迪巴丹医院及印度富通医疗等等都是其成员。

“IHH确是世界大型医疗集团之一。虽不是最大,但在全球化方面,IHH肯定是其一。我们从新加坡和大马起步,跨越到西欧荷兰阿姆斯特丹和欧亚的土耳其,继续在亚洲进军印度、中国和香港,是风险分散的医疗集团……”

在IHH医保任职近10年,普雷姆对集团版图如数家珍。去年底走马上任后,他掌握庞大而看似复杂的医院集团,却没有做重大改动。因为他很肯定,IHH医保在本质上已是一家非常稳定的企业。

业务稳健  各市场各就各位

他笑言:“有人问我,就职后会做什么大动作?事实上IHH早已整顿,状况良好。我无需再做什么‘大手术’。”

担任集团首席执行员之前,他已是新加坡IHH首席执行员长达8年。依他所见,虽然上层曾有变动,营运方面却没有丝毫影响。马新两地已建立坚实人员队伍,其它市场的团队各就各位。

他以IHH医保去年净利几乎翻倍为例,“各个市场表现很好,体现在营业额和盈利上。如果公司根基不稳,是不会有如此佳绩的。”

根据该集团业绩报告,2023财政年全年净利按年增长90.64%,至约29亿5000万令吉。

回顾IHH医保的股权变动,2018年原本的大股东国库控股以约84亿令吉2000万令吉价格将IHH医保16%股权售予日本三井物产公司,后者顿时变身最大股东。

查看其2023年报,截至今年3月29日,三井物产的投资臂膀—MBK保健管理单位持股32.8%;而国库控股旗下的Pulau Memutik Ventures私人有限公司持股25.73%,是第二大股东。

尽管股权更变,在几任首席执行员带领下,IHH医保实现了很多企业家梦想的企业化与“永续经营”,有系统地扩展至如今的规模。

积极扩张现有医院

集团虽无需改革,但必须持续有规划。普雷姆指出,接下来IHH将在稳健基础上,扩张现有市场。

“目前没有落实进军哪个新市场。若新建或新购医院,是耗资且耗时的事。而逐步扩大现有医院设施,实行‘棕地发展’(Brownfield)方案,会比较实惠且有效率。”

实行“棕地发展”方案

他细数几种扩张的方法,“其一是扩大现有的医院。目前旗下全部医院有1万2000个床位,目标是再增加4000个。”

增床位是实际的扩张,能照顾到更多病患。普雷姆透露,在多个市场里,大马和印度的医院床位最“抢手”。

“马印两国的医院都是因为入住率超高而进行升级。可以说每增加100张床位立即就被占用了!”

他笑称,为增加空间,绞尽了脑汁,尽量利用闲置地,“例如停车场,也可以占用我的办公室,这就是棕地发展。”

“这是强劲的‘加大’方式。现有使用率将上升,在商业里被称为‘营运杠杆’,在大马、印度、土耳其及欧洲这些地库较多的市场皆管用。”

增加院外设施升级实验室

新加坡和香港有土地局限,但这不妨碍扩展。普雷姆说可以采取另一种策略,即增加院外设施、诊所和物理治疗院等方案。

“这就是另一种扩张方式。例如香港将设有4个化验中心。实验室业务得以迈向更高阶,产生更佳的结果。”

他还指出,在新马和印度组建的实验室也将扩大测试量及提升技术水平。

“以往只能在医院做实验,如今都能在实验室进行,例如为癌症而做的基因测试。我们的实验室要升级,转向更高端的技术,赚幅也会更好。”

新马贡献最大 看好印度潜能

分析各个市场表现,普雷姆详细点出,新马市场贡献最大,而他最看好印度市场。

“新加坡和大马仍是核心市场。新币强劲,新加坡收入最丰。大马班台医院逐步增多、吉隆坡鹰阁医院已扩大,两家的品牌历史悠久。再加上太子阁医院,IHH妥妥地在大马持有3大医院品牌。”

IHH医保并不骄傲,普雷姆说,大马业务仍有延伸之处,就如早前在吉兰丹设立鹰阁医院、在古晋收购Timberland医疗及买入Ramsay森那美保健护理。

“要说的是,我们只购买‘有意义’的产业,不会付出过高价格。如前所说,目前仍主张原地扩充,无需等待数年,即可创出价值。”

政府支持 助推私人医疗业

新加坡籍的普雷姆,小时候因父亲在吉隆坡就业而在大马度过青少年时期,对我国并不陌生。他认为,大马医疗领域蓬勃发展,主要是私人医疗保健有支撑力。

“IHH医保发现大马政府和私人医疗业能良好互补。还有多家大型保险公司在此设立,投保选择众多。”

他观察到,多国政府都面对医疗压力,例如无力扩建公家医院。而大马政府不但能负担,也非常支持私人医疗业,这是难得的。

对于印度的潜能,他表示出很大信心,因为除了上述优势,印度还有全球最庞大的3亿中等收入人群。

“印度对医疗有很大需求,是私人医疗业的潜能与机会。我们在印度的医院利润率已达到20%,并且在加强中。”

同样地,印尼也有印度的人口红利。不过普雷姆强调,IHH医保暂时没有进新市场的决定,但不否认正在探索印尼。

此外他透露,IHH医保在疫情前已经进军的中国上海市场,已开设了一家医院,并会提升原有的诊所系列,两者互补。

努力招聘  缓解医护短缺

每个行业都有挑战,IHH医保也不例外。普雷姆坦言,数十年来,医护人手匮乏一直是医院的难题,而现况是护士短缺。

“某些专科的医生也短缺。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缺少超过1000万名护士。”

他感慨,各国条例不同,尤其专业医生的要求。因此专才流动不易,况且很多国家不开放聘用外籍护士。

IHH医保不因困难而退却。他指出,IHH人事部和医疗总监持续努力聘人才,所以人手薄弱问题已有很大缓解,唯要留意各专科的医生配置比例。

“幸好旗下大部分市场都能供应合格医护人员。大马就有多家医学院,培养出不少医生,当局也已开放聘用来自斯里兰卡的护士。”

医疗领域涉及生命和健康,普雷姆承认,这是应该要严格受监管的行业。

“不过我们都习惯了,做这行的人已熟悉并懂得遵循程序。毕竟这是我们‘基因’的一部分,”他笑道。

首要关注员工安全

行业波折从未间断。这几年冠病疫情冲击全球,而直面患者的医疗业更是首当其冲。

“那个时期,先别谈业务和收入,医护人员的安全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大家不但要穿闷热的防护装备导致汗流浃背,还面对卫生威胁。集团要把员工安全列在首位,人员健康,才能好好照顾病患。”

让他感到有意义的是,疫情严重期间,几乎每个市场的政府,都寻求与IHH旗下医院合作。公私领域人员携手进行检测和接种疫苗。

熬到今年,疫情似乎已消散,但普雷姆认为,事情还会重演。

“医疗界始终是直面疾病风险和肩负卫生责任的行业。疫情就这样结束了吗?不,还会再来,就如多年前的SARS,日后会以不同名称出现。”

好的一面是,他认为经过这“一疫”,各国当局要求医院要有更严谨的措施,包括设立隔离区。

“IHH医保不掉以轻心,更严谨地看待医护人员的状态,避免发生任何传染,时刻准备好迎接风浪!”

加强服务  迎合老龄化趋势

在这行近40年,普雷姆见证近代医疗业演变。他推测,接下来5至10年,这行将有重大新推进。

“首先,改变这行的真正事实是人口老龄化。新加坡、日本等国家都有此趋势。”

他解释,人在老年时的医疗保健消耗额度通常是一生中最大的。更别说现代人较长寿,久而久之,公共医疗系统有巨大压力。同时,为了迎合庞大乐龄人群需求,医疗设施、设备和格局随之调整。

“这时候私人医疗必须介入,提供老年人所需,这是私营者能发挥之处。”

至于医疗业第二大演变,他指出消费者的一个“痛点”,即医疗费随着通胀和各种因素逐年高涨。

“从经验来看,不觉得医疗保健消费会下降,只会越来越贵。美国的GDP有20%来自医疗保健支出。大家应该不希望国家有种情况吧?新加坡的GDP仅4至5%用于医疗保健。如果任由医疗费暴涨,国民财政会陷困。”

“院外战略”减医费

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普雷姆认为,医院要制定“院外战略”,就如前面所提到的,把一些服务如物理治疗、手术前检查等“移出”医院。

“患者治疗后无需多逗留,可以到临近的物理中心进行后续护理,甚至可以把生育中心和化疗中心移到社区。医院多出的空间,能用于提供高强度医疗服务,例如机器人技术。”

他指出,这个做法已经在多家医院进行。不少手术病患的住院期为此缩短至一两天,不必在医院内花太多钱,医疗费也就可以受控。

直击CEO 24/6 见报
普雷姆喜欢与人打交道,面对人群总能侃侃而谈。无论对工作人员、患者及合作方,都能愉快互动。
面对竞争  做好就有业绩

全球医疗企业百花齐放。面对竞争,普雷姆不以为忤,并笑称竞争是健康的事。

“我总是说,你会想进军一个完全没有竞争的地方吗?如果某地没有任何医院,那肯定有不妥之处。”

他举例,大马的医疗业就非常有活力,业界设施完整,且有当局支持。同样地,即便印度医疗业竞争大,IHH医保也毅然前往。

他认为,竞争造就了今天的市场,企业必须做的是努力表现更好。

“身为医生,我觉得竞争应体现在医疗结构、质量、医护人员素质等重要方面。病人来到医院就是为了得到好的治疗。做好这些事,业绩也就跟着到位。”

直击CEO 24/6 见报

医疗先锋  从医转管理

普雷姆在医疗界可说是先锋级,引领着IHH医保向前,然而回想当初入行经过,他竟说其实并没有打算当一名医生。

他笑道,“高中毕业时是按照成绩入读医学院。相信很多学生也是如此,并没有特别规划职业。”

成绩优秀的他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系,获得医学与外科学士学位,接着顺理成章成为普通科医生,在莱佛士医疗集团工作了27年。

健谈并且喜欢与人接触的普雷姆,曾为公司在樟宜机场做医疗保健管理工作,自此对医疗经营产生兴趣。

“为了装备商业知识,我到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硕士。之后一边担任医生,一边管理团队。很感谢前上司给了这个机会,但同时兼顾两个身分并不易,为此我全面转至行政管理。”

医疗保健  应对人事有热情

在管理层路上多年,经营能力早已得到认可,普雷姆却认为,秘诀其实非常简单。

“其实不能说我有什么秘笈。只想说的是,医疗保健是‘人的事务’。当年轻人问我是否应该读医学院成为医生,或跟我诉说管理难题时,我会先问他们,是否对‘人’有热情?是否喜欢面对人?”

普雷姆喜欢与人打交道,面对人群总能侃侃而谈。无论对工作人员、患者及合作方,都能愉快互动。他还善于演说,每到一个地方公干总会被要求演讲,并且还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的兼职副教授。

“38年来,我对这个行业始终有热情,从中获益不少。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问题,但我认为蛮好的,若没有难处,公司不需要经理人了。”

他笑指,“所谓‘经理’,就是要经营和管理。所以应学习如何管人和事,不怕困难,始终有一日会被公司和同仁认可。”

兴趣多元 增活力见识

今年63岁的普雷姆总是精神奕奕。他认为,应该有多元兴趣,参与不同活动,能带来不同的体会和增添活力。

“看我的简历就会知道,我空闲做了很多与本职无关的事情。哈哈。”

他与新加坡监狱管理局和探访法官委员会合作视察监狱多年,同时是一名太平绅士,并担任女儿中学的董事会成员,还为职业技能学校担任董事会成员,而这些只是其中一些。

“见识不同的事情,对生活有不同的看法,也会分散日常压力。”

身为医生,他是个好榜样,会定期自律运动,强身健体。他笑说,保持活动无论如何会比长时间伏案工作有益。

而智慧和能力,他觉得是长时间累积而成,一路来认识的人和事,都给了他很好的启发。

“任何人都可以是启发者。以前的体育老师就给了我很好的提议。往日和同仁相处,在思考方面对我有助益。”

因此他在采访结束前笑劝大家,“不要孤单办事,互相学习吧。”

确实,在面对人群的医疗业,唯有了解人,才能治好人。

 

 

https://www.sinchew.com.my/news/20240624/finance/5701703

Related Stocks
Market Buzz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