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趨勢,特別是長期趨勢,都不會馬上就出現崩潰,而是內在各項目先出現見頂下滑,雖然表面上看還是呈現一幅繁榮上升的景象。當內部各項目崩潰發展累積某一程度時,表面風光也無法維繫而走向急速崩潰。
我打一個比方:日本在二戰時,從1931年一路擴張到1942年中途島戰役後,就一路下滑至到1945年戰敗投降。
從表面看日本由盛轉衰時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戰敗後就急速走向崩潰,雖然崩潰的過程出現一下反彈,如日本在1944年全民皆兵在中國發動「一號作戰」,在戰場上的確取得不錯戰果,尤其成功攻下過去多年讓自己鎩羽而歸,死傷數萬人的長沙城。
但是,這只是崩潰趨勢下的一個死貓跳,最後日本走向戰敗崩潰,這點大家都知道。
日本帝國戰敗,表面看是1942年,實際是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時,日本內在國力就已經下滑了。如果一國不能在自己國力可以承擔的極限內打敗對手,這表示敵手韌力比自己強,戰爭一拉長,進攻一方會逐漸衰弱,和防守一方形成僵持狀態,最後防守一方的力量會超過進攻者,從防守轉為進攻將原來的進攻方吃掉。
日本日本可以支持戰爭機器的國力達到極限,就是1938年和中國打了一場百萬人級數的武漢會戰後。這時候和戰爭機器有關的鋼鐵生產量,也是在那時候達到頂峰,之後就一路下滑。
如果沒有美國一直供應日本石油和鋼鐵等戰略資源,日本早就打不下去了!隨著和美國的交惡,日本發神經偷襲國力比自己大上多倍的美國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開始前半年雖然成果豐碩,佔領很多地方,但是綜合國力卻暴跌的更利害。
這時候,如果你把日本軍事擴張製作成一張圖表,你會發現日本自1931-1942年,是處於上升狀態。但實際上1938-1942年,它的內在國力已經崩潰了。
1942年中途島戰役戰敗後,日本外在軍事擴張指數不得不回歸內在價值的內在國力,一起走向戰敗崩潰。
所以,你要評論一個大趨勢,不要看表面,要看內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