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中国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推出其以(人民币)元计价的石油期货合约,仅仅过去了十个月。
尽管各种预言和刺耳的警报满天飞,但石油市场却继续正常运转着,而中国的期货合约已经站稳了脚跟,同时按交易量计算,已经超过了以美元计价的在新加坡和迪拜交易的石油期货合同。
当然,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按交易量计算,仍落后于在伦敦交易的布兰特原油合约,以及在纽约交易的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合同。
力争定价指标
然而,中国石油期货合约仍然得到了(像嘉能可这样的)跨国商品交易商的严肃对待,其定价方式与布兰特和WTI指数具有可比性。
正如我们在亚太日报文章中所指出的那样,上述结果表明,中国的石油期货可能将人民币带进全球商品市场的核心。
石油期货合约的推出,扩大了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交易范围是完全可期的。
随着中国越来越多的石油进口逐步以本币计价,外国供应商也将拥有更多的人民币计价账户,他们不仅可以购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还可以购买中国政府发行的证券和债券产品。
这样可以强化中国的资本市场并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至少也会推动石油市场渐进的去美元化进程。
过去十年来,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更多涉及推动国际货币基金(IMF)特别提款权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国际储备货币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时任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详细阐述了这一策略。
随着将新增特别提款权分配给中国等新兴工业大国,以包括人民币在内的一揽子货币为基础的特别提款权,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发展工具,而且可以逐步增长为与美元竞争的国际支付手段。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一套以特别提款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极大的诱惑。
随着周小川2009年论文指出,以美元为中心体系的明显不足(例如美国长期赤字所产生的影响),并简要概述了特别提款权作为国际金融结算替代手段所具备的优势,他的呼吁激起了推广特别提款权的新一轮高潮。
挑战美元霸权
值此中国和其他许多经济体面对激进的美国关税,以及其他商品市场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人民币计价贸易的时刻,以人民币计价的石油贸易得以立足,表明美元霸权可能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
美元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不再被视为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柱,从而结束了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尽人皆知的美国因美元在国际贸易领域的核心地位而享有的所谓“过高的特权”。
如果中国的终极目标包括人民币国际化,那么其更为直接的目标,部分也是由于美国对中国和其他国家实施的关税和制裁,则是推动国际体系的去美元化进程。
报复美国贸易制裁
这反映在推动上海交易的石油期货合约等转变,这标志着中国果断放弃了以特别提款权为核心的货币改革政策。
这同时也是中国利用美国对其实施贸易制裁的一种方法--向外界揭露究竟谁要对这些制裁负责。
例如,俄罗斯和伊朗正在向中国出售石油并接受人民币结算,并以此作为抵制美国对其施加的实际或潜在制裁的对策。它们还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此外,还有其他理由寻求更深层次的关系强化。
毫无疑问,中国将人民币计价石油合约的诞生,视为中国企业用本币采购石油和天然气的一种手段,从而在避免外汇波动影响的同时,打响了挑战美元霸权的第一枪。
多极化世界奠础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兼领先贸易和制造经济体的事实,能够为“石油人民币”和其他人民币国际化举措提供筹码。
如果中国能够顶住美国的反击,那么,其努力将为多极化世界(multipolar world)的诞生奠定金融基础。
John A.Mathews悉尼麦考瑞大学商业及经济学院名誉教授
Mark Selden
康奈尔大学东亚项目高级研究员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81212/石油人民币崛起john-a-mathews、mark-seld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