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贸易谈判即将取得阶段性成果之际突然出现逆转,当然对任何人都不是好消息。美国过于急于求成,对中国要价超出现有底线,或是中国无法接受的原因。
作为要挟,美国动用国家力量,并通过给盟友施压联合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进行技术封锁,认为这样可以绑架中国。这大概是个失算。
在30年前这样做对中国会是致命的,但今天中国早已融入全球产业链之中,对中国的要挟除了会扰乱全球生产链的格局,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未来蒙上阴影之外,大概也还会为华为和中国现有半导体科技企业联手加强合作提供更紧迫机会。
到目前为止,中国对美国做法还是相对克制。
众所周知,在中美贸易战中,即便中国在可施加关税的美国对华出口的规模上相对更小,但中国并非束手无策。
事实上,除了可以在美国农产品、商用飞机等领域予以直接报复之外,中国还有更多的杀手锏。
不过,中国不会感情用事地动用这些其它手段还击美国。这对全球市场是会更加不幸。
中国已经高度融入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链中,中国拥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包括美国企业,在一些环节中国还是全球大多数国家参与其中的中间品供应商的最大市场和终端产品的制造商。
中是美最大债主
中国也是美国政府国债的最大债权人。另外,中国还拥有全球最为完备和极其发达的中高端制造和配套能力。出于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的考虑,中国的克制是有道理的。
但特朗普方面一直对中国存在误判。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和不断提高的要价,除了临近的政治竞选的考虑——据说这就是主要原因,他的同僚非常自信地认为中国在贸易战中后退的余地不大,中国经济有出现硬着陆的极大的概率。
事实上,中国政策可以调整的空间远大于美国,并且能够调整的领域不在少数,这包括可以动用储备、扩大货币供给、加强资金流动管理以及允许更加灵活的汇率政策,并且如被逼无奈中国应该会这么做,以减轻经济受到美国贸易战的冲击。
中国不可能后退
以汇率而言,如果中国容许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势将带动多国货币的竞争性贬值,直接冲击美元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
尽管最近人民币确实对美元已有贬值压力,但中国央行最近强调希望保持汇率稳定,这符合长远利益。
与美国不同,中国领导人会小心行事,并会在短期实施报复性措施——即便是应对贸易战所需要的——与长期目标之间进行权衡。
即使未来5年,中美贸易战和中美科技冲突将继续发酵,也不大可能让中国在已经确定的方向上向后退。
中国要的是持续的增长和经济实力的继续提升,所以,中国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和不断开放国内市场的承诺不会反悔。
美国在希望看到中国转变其经济体制方面过于咄咄逼人和急于求成,不仅没有看到中国在过去多年为经济再平衡和推动结构变革所做出的努力付出的代价,而且也不符合中国在处理结构改革和开放领域方面长期秉持的谨小慎微的方式。
这种谨慎方式多数是出于对国家整体性和社会稳定的考虑。
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与很多人的猜测相反,我认为贸易战并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甚至改变中国在谋求更开放的国内市场和推动结构改革目标上的决心。
这是因为:第一,中国不认为资本主义体系主导的全球化会出现逆转。这不仅因为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也因为全球经济也是中国经济的受益者,未来更是如此。
第二,中国依然相信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先进国家,并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坚定信奉者与捍卫者。持续偏离自由市场经济和滥用国家权力于私人经济活动,将严重伤害美国的社会基础并威胁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第三,中国不希望把与美国谈判并愿意达成协议的大门彻底关上。
也有看法认为,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很可能在迫使中国考虑与美国脱钩,至少在一些关键和敏感的领域是这样。
减少依赖美国
中国应该不会为这一“脱钩”制定目标和时间表,但减少对美国的部分依赖是个趋势。
美国的技术钳制和封锁,让中国看到了自己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中国肯定更加坚信并会致力于加快一些核心技术和敏感领域的发展步伐。
但即使这样,过去40年中国经济崛起所塑造的全球产业链,也不可在未来能被轻易改变。
中国加速结构改革
作为在芯片和大多数高端技术产品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生产者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客户,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这一地位难以被取代。
仅仅因为这一点,中国就无需另起炉灶,在科技领域闭关锁国。
相反,中国的科技追赶也要求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和加大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以及建设更有效的资本市场制度等方面,推进更快的结构改革而不是倒退到冷战时期的苏联模式。
中国已经充分看到资金市场在促进技术创新方面的主要作用,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成更是明智之举。
可以期待,中国会高度重视科创板的发展并将鼓励更市场化的原则。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结构性的,人为施压让中国单方增加进口来解决这个问题,是个过于天真和鲁莽的想法。
中国希望逐步、分阶段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想法值得尊重。
这也需要美国的配合和努力,特别是美国也同样要放松针对中国的出口与来自中国投资的限制。
中美如能就这一问题及其时间表达成协议,是结束贸易战的最理想做法。
经济较量将持续
未来中美经济的较量仍将持续,但大国冲突依然可以避免。
两国在过去40年并没有取得双方稳定的互信,但这并没有阻碍两国的贸易增长和美国公司在华的直接投资。而且中美在教育、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也超出互信可以解释的范围。
这得益于中美在管理两国政治关系方面的大国智慧,和双方在处理全球事务和治理中的担当与责任。
中国与美国相距遥远,但全球的气候变化、核危机、恐怖主义、地区安全、贫困、金融市场稳定等,都是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
政治家们如能在管理中美关系上有更长远的视野和大国智慧,两国的合作对应对全球挑战和全球治理的改善就是福音。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90604/特朗普对中国的失算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