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乌克兰粮食的禁运以及战争造成的潜在农作物收成损失在最近几月占据了众多新闻头条。
在今年2至6月间全球小麦价格飙升了60%以上,引发了人道主义关切以及国际开发机构对非洲和亚洲贫困国家粮食不安全状况加剧的警告。
但许多这些新闻都是误导性的。贫困国家民众约有80%的卡路里来自谷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大米,占据了发展中世界人均热量摄入的27%,也是亚洲人的主要主食。在缅甸和柬埔寨等国光大米就提供了人一天80%的热量。
玉米是非洲最重要的食用谷物。全球大约30%的玉米被非洲国家消费,马拉维、莱索托和肯尼亚人每年平均消费90至180公斤。小麦是全球第二大谷物,但在贫穷国家的重要性相对不高,比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年人均小麦消费仅有17公斤左右。
再看一下乌克兰对全球粮食供应的贡献。2020年该国出口少量大米,1800万吨小麦,2800万吨玉米。它是继俄罗斯(3730万吨)、美国(2600万吨)、加拿大(2600万吨)和法国(1980万吨)之后的第五大小麦出口国。
另外,乌克兰也是继美国(5200万吨)、阿根廷(3700万吨)和巴西(3400万吨)之后的第四大玉米出口国。
乌克兰真这么重要?
乌克兰小麦和玉米减少,本身不应引发贫穷国家的粮食不安全,因为其他国家可以增加同类谷物的生产和出口。
以玉米为例,那些依赖玉米的穷国所消费的大部分玉米都由本国生产,很少从乌克兰进口。比如2020年肯尼亚只从乌克兰进口了1万1818吨玉米。
如此规模的缺口对其他生产国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填补的,尤其值得留意的是大多数玉米并不是用作人类维生食用的:全球生产的所有玉米中只有15%被作为食物消费,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玉米生产国每年有1000至1200万吨玉米被用作生产甜味剂。
粮食安全不断恶化
其他生产国也应该能弥补乌克兰小麦的损失。
过去的生产数字表明了许多国家目前尚未达到最高产能。
如果能将美国小麦出口量从最近的2600万吨增加到1981年的峰值4400万吨,就足以弥补乌克兰小麦总出口量的损失。
而化肥短缺的风险也登上了一些新闻头条,因为这可能减少全球粮食供应并提高价格,但乌克兰只占据了世界化肥出口的0.8%。
营养不良人口上升
总而言之,贫穷国家应该不会因为乌克兰农产品的损失而受到重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粮食不安全问题遭到了夸大,只是它们与头条新闻所暗示的不同,也更为复杂。
而多年来粮食不安全状况其实一直都在恶化。
在低收入国家,由于气候变化、机构失灵和地区武装冲突等因素的相互作用,缺乏足够高质量营养的人口比例从2015年的13%左右上升到2019年的26%。
把这个问题仅仅与俄乌战争联系在一起有可能造成一种错误的假设,即通过结束东欧地区的战争就可以解决或大大改善这一问题。
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入侵确实会给全球粮食市场带来问题。
它可以在短期内减少全球粮食供应,特别是在航线和入港通道受到干扰的情况下。
所幸近期的各项谈判表明这些问题是可以补救的。
此外,8.5亿吨的全球粮食储备中有25%在美国和欧盟手里,也可以用来协助弥补暂时的缺口。
俄罗斯危险更大
更大的长期危险在于俄罗斯--而不是乌克兰--将减少出口。
俄罗斯占全球小麦出口的19%,占化肥出口的15%。出口可能会因为战争、恶劣天气、或经济危机使生产脱轨而下降,也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而减少,比如俄罗斯利用其市场势力来豪赌,正如它在天然气方面所做的那样。
相反,乌克兰及其盟友可能会寻求增加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要求禁止其农产品出口,但迄今为止这些农产品都被免于贸易制裁。
然而即使在武装冲突结束后政治敌对行动也可能继续下去。
鉴于这些风险,美国及其农业生产盟友的明智反应是增加谷物产量和积累储备。增加产量可以在不减少全球供应的情况下扩大粮食储备;有了更大的储备就可以更容易地释放少量的粮食以帮助缓解暂时的缺口。
这些政策也向农民发出了维持生产能力的强烈信号,有助于确保在需要时有能力实现更大的产量。
增加谷物生产和储备将在短期内缓和战争的干扰,并在一段时间内减少全球对俄罗斯农产品出口的依赖,给乌克兰的盟友们留出更多的政治腾挪空间。
而对于那些粮食不安全威胁长期加剧的贫穷国家来说,这些政策也为防止大规模饥荒提供了保障。
由俄乌战争引发的粮食危机凸显了严峻的粮食安全挑战。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它远远比当前的战争更为深层次,出于政治和人道主义原因,全球粮食体系极需变得更具弹性。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比俄乌战争可怕的危机project-syndi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