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是大家最熟悉的投資工具,誤解也最多。希望這部分的內容,可以破除你對股票的一些誤解,走上正確認識股票的道路。
我們買股票,到底買的是什麼?
我們買股票,買的可能是兩種東西,一種是現在的現金流,也就是獲利和發放股利,另一種是期望,也就是對未來獲利和發放股利的預期。如果這個期望被市場認可,就會表現為股價上漲。
一些現象級的企業,比如微軟(Microsoft, MSFT-US)和亞馬遜(Amazon, AMZN-US),很長時間都不發放股利,但是股價上漲很多,投資者獲利很大。更有意思的是,微軟 2004 年進行商業史上最大規模的發放股利之後,股價卻長期低迷。
所以,判斷一個公司好不好,不能簡單看是否發放股利。發放股利不一定好,不發放股利不一定不好。一個公司如果有很多投資機會,就不應該進行發放股利,而是應該把資金拿來投資,把握成長機會。這時候發放股利,相當於割自己的肉,餵給自己吃,因小失大。
如何判斷股價的高低?
市場上一些很便宜的股票,都經歷過大幅的下跌,反映出基本面的問題,風險很大。廚房裡不會只有一隻蟑螂。不能輕言一個公司已經跌到底了,股價會大幅反彈。另一方面,一些價格很高的股票,往往是因為業績好,或者暫時業績一般,但是被市場看好發展潛力,完全可能進一步上漲,實際上反而很便宜。衡量股價是否貴,不應該看絕對價格水平,至少應該鎖定基本面,看相對估值水平。
但是只看相對估值水平,也是不夠的。估值高低和未來報酬率的高低,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很多高估值的股票未來報酬率很高,比如騰訊( 00700-HK ),恆瑞醫藥( 600276-CN ),貴州茅台( 600519-CN )等等;也有一些估值很低,但是漲幅很好的股票,比如格力電器( 000651-CN )、招商銀行( 03968-HK )。這裡面最重要的經驗是,估值水平只是一個參考指標,選股票沒有一招走天下的招數。
市場上股票那麼多,我們怎麼樣快速了解市場情況?
這個不難,這個工具就是股票指數,幫你在股票的海洋裡快速巡航。關於股票指數,你只需要知道 “ 334 ” ,就是股票指數的 “ 三個功能 ” 、編製股票指數的 “ 三大要素 ” ,以及股票指數的 “ 四大類別 ” 。了解這 “ 334 ” ,你對股票指數就知道得差不多了。其中的技術細節很多,不一定要全知道。
股票價格的漲漲跌跌,到底是怎麼決定的?
這個問題很重要,我幫你把股價漲跌的因素分為三類,分別是:( 1 )總體全局因素;( 2 )中觀板塊因素;( 3 )微觀個股因素。和這三類因素對應的,是投資股票的三類風險,分別是:( 1 )系統風險,( 2 )板塊風險,( 3 )個股風險。其中系統風險是不能分散的,板塊風險和個股風險是可以分散掉的。這種風險的分解不是文字遊戲,而是有很實際的指導意義。
- 在投資的時候,你要思考一下,你的收益來自哪裡,你願意承擔哪一種風險。
- 你不願意承擔的風險,有沒有辦法分散掉,或者對沖掉。
什麼樣的股票報酬率高?
透過梳理歷史數據,挖掘底層邏輯,我們發現特別需要關注三個產業,分別是:( 1 )消費;( 2 )醫療;( 3 )科技。這三大產業,都有堅實的底層邏輯。
- 消費產業的根基是持續的經濟成長。消費升級是持續進行的過程,會持續很長時間。過去基礎消費的漲幅好,未來可選消費的漲幅可能較大。
- 醫療產業的底層邏輯,是收入成長背景下的人口老齡化。收入成長了,醫療需求自然就增加。而且,老齡化背景下,預期壽命延長,老年人口占比增加,醫療需求就進一步增加。對於老年人而言,醫療是最重要的支出,而且彈性很小。對於消費和醫療產業,因為品牌黏性大,產品標準化程度高,企業經營抗週期能力強,所以整體上企業的護城河比較寬。如果你要選個股的話,現在的龍頭企業就是比較好的備選。消費和醫療產業很多是 2C 產業。 2C 產業還有一個特質,就是擁有 “ 隱性 ” 的銀行牌照,抗週期風險能力強。歷史數據上看,A股很多股票有 100 倍以上的漲幅,其中大部分是 2C 的企業。
- 資訊產業的底層邏輯,在產業升級的背景下,世界又恰好處於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前夜。兩大因素疊加作用,資訊技術產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股票是大家很關心的投資工具,但是很多人一知半解,甚至有很多誤解。透過回答這六個問題,我幫你澄清誤解,希望幫你找到理解股票的正確方向,開始正確理解股票。
https://www.stockfeel.com.tw/你真的認識股票嗎?5-個你必須知道的股票常識/
jaynetan
天书
2020-11-30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