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转贴]【南洋独家】充电基建不足·车商谋定待动 大马电动车起飞需3年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30 Jan 2023, 09:55 AM
Tan KW
0 428,018
Good.

独家报道:林迪陞

全球电动车市场的发展方兴未艾,2021年世界电动车销量再创新高至660万辆,市场预期2022年还会继续创下销售新高。

马斯克凭借旗下电动车企特斯拉(Tesla)股价高涨,从2021年1月起,就登上世界首富宝座。

无论如何,大马的电动车市场显然落后世界趋势,至今仍未成气候。

麦格理(Macquarie)总执行长谢玛拉此前指出,大马是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仅次于印尼, 惟目前电动车只占总销量的1%以下。

从政府对充电基建设施的目标,以及部分车商的规划来看,本地电动车市场或许要等上至少两三年,要到2025年之后才能迎来起飞的时机。

大企业慢热小公司抢攻
一个电动车梦两样情

在海外已大力发展电动车市场的同时,大马汽车行业却显得有些沉寂。无论是官方的目标,还是车商的电动车发展规划,基本都被排到了2025年或更久远的时间。

这也意味着,国内电动车市场要真正发展起来,恐怕得至少要等3年时间。

请看,政府在2021年9月公布的“2022至2040年的国家能源政策”设下目标,要在2030年将电动车占全年汽车总销量(TIV)比率提高到15%,并在2040年进一步增加至38%。

2030年之前的电动车销量成长路线图呢?目前一切从缺。

姑且不论官方态度,国内车商目前也基本采取保守姿态,国外电动车市场火爆的情况,显然无法打动本地车商们尽快加入这场“派对”。

 

第二国产车:短期看淡

大马汽车销量龙头,第二国产车(Perodua)总裁兼总执行长拿督再纳阿比丁,在2022年初向媒体表示,该公司正在制定电动车发展计划,并会与合作伙伴大发工业(Daihatsu)研究相关课题,期望可尽快推出其电动车发展路线图。

不过,来到2023年初,第二国产车的电动车发展计划依然无声无息,在今年首季会否有更近一步的公布,仍未可知。

这也可从侧面看出,第二国产车并不急于进军电动车市场,甚至可说是看淡短期的本地电动车市场,尤其是该公司的前景预测比官方悲观得多。

第二国产车预测,全马电动车销量到2030年时,只会占总销量的5%而已,等于官方目标的三分一。

普腾:2027生产

在国内市占率第二高的国产车品牌宝腾,虽然会在2023年末季引进并经销Smart品牌电动车,但自家设计生产的电动车,或许要到2027年才会面市。

宝腾副总执行长罗斯兰,在2022年11月举行的“2022年投资大马”第二轮座谈会中指出,该公司打算用5年时间,先学习电动车的行销和相关科技,随后在2027年或之前推出自家电动车。

针对为何不尽早投入市场的问题,罗斯兰表示,缺乏电动车相关的行销及技术知识,是宝腾决定不贸然投入电动车生产业务的原因。

“目前我们无法确定,我们已掌握了发展电动车的正确技术路径,以及适合电动车的行销方案,包括定价等。若我们现在就贸然投入生产,难保竞争对手在未来会推出价格更好、科技更先进的产品。”

此外,罗斯兰透露,宝腾可不只是要打造由电力驱动的交通工具,他们想做的其实是具备汽车功能的科技产品。因此,与其采用现有技术,尽快推出没有特点的电动车产品,倒不如花时间深入学习市场及技术。

“如果仅仅制造我们现在能够制作的车,功能纯粹为载你从A点到B点,那这部电动车可能会很便宜,但市场需求未必能够持久。”

他以手机为例,指现在人们购买手机并非只为了通讯目的,同时也会考虑相关产品的其他科技功能。

森那美:进口享优惠

此前宣布引进中国电动车品牌比亚迪的豪车经销商,森那美(SIME,4197,主板消费股)则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的看法,来探讨为何本地车商不愿尽早在本地生产电动车。

森那美总执行长拿督杰弗里早前向《南洋商报》指出,目前进口电动车享有各种优惠,车商直接进口就好,在本地装配或生产没有利益,因此没有必要。他认为,只有在进口电动车的税务优惠失效后,车商才有动力在国内进行生产。

“虽说税务豁免优惠只到2024年为止,但谁知道政府会不会继续延长有关政策呢?”

 

电脑纸:与泰巨头联营

虽说传统的大型汽车业者在发展本土电动车工业这件事上心态保守,但一些规模较小,甚至是原本和汽车工业毫无关系的上市企业,却采取激进策略来抢占潜在市场,展现截然不同的进取作风。

其中,风头最劲的当属电脑纸(CFM,8044, 主板工业股),主要业务与电动车或汽车业毫无关系,却在今年1月5日与泰国新能源巨头Energy Absolute公司(EA)签署联营协议,并获得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背书”,仿佛成为了本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先锋。

根据安华与EA公司及电脑纸高层会面后,在脸书上发布的帖文,EA公司有意在本国投资50亿令吉,在本地设厂并研发电动巴士、电动船、电动摩托车等电动交通工具。

尽管安华看中的是在新能源领域具备雄厚实力,市值高达3800亿泰铢(约450亿令吉)的EA公司,但电脑纸作为EA公司选择的合作对象,如今也受到投资者追捧,股价水涨船高。

可以说,虽然电脑纸在电动车业务上毫无经验,但凭着大胆进取的营运策略,成功借着电动车的热潮崭露头角。

EP制造:合作中港企业

另一家近期主打电动车效应的上市企业,则是EP制造(EPMB,7773,主板工业股)。原本就主要生产汽车配件的EP制造,进军电动车领域比起电脑纸更加顺理成章,惟该公司的合作对象名声不大,目前来看对其股价的帮助有限。

EP制造的合作对象包括香港蓝鲨公司(Blueshark),主打电动摩托车;以及中国凌宝汽车,获得后者凌宝Box迷你电动车在大马和印尼的独家装配及分销权。

 

Artroniq:电动脚车打头阵

此外,Artroniq公司(ARTRONIQ,0038,创业板)也是最新加入电动车领域的企业,只不过,该公司用以打头阵的,却是电动脚踏车。

该公司在1月12日与美国Beno公司签署协议备忘录,为后者在本地设厂装配电动脚踏车产品。这项合约为期两年,价值逾1亿令吉,该公司将在槟城设厂,为客户装配Reevo系列的电动脚踏车产品。

Artroniq公司执行董事兼总执行长廖伟权指出,装配电动脚踏车是该公司在电动车领域的第一步,而第二步是取得Reevo系列产品在本地的分销权,第三步就是开始研发电动摩托车。

上述公司对电动车领域的投资,最终能否开花结果,仍是未知数,需要更长时间的证明。

4挑战拦路 充电站不足最棘手

国内车商们谨慎推进电动车发展计划,实际上情有可原,毕竟根据一些市场专家所言,我国电动车市场在短期内面对至少4项主要挑战,难以快速扩大。

国家能源(TENAGA,5347,主板公用事业股)电动车项目总监莫哈末祖奈吉,在上述投资大马座谈会中指出,本国在发展电动车市场方面,目前正面对4大挑战。这包括国内充电站不足,电动车价格较贵,政府推动的相关政策依然不够,以及售后服务方面的技术不足。

在上述各个挑战中,充电站不足,无疑是我国电动车市场当前面对的最大挑战。

尽管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车的最长驾驶距离已经不断增加,达到500公里或以上,但没有足够充电站,电动车车主在外驾驶就始终没有安全感,将会对销量造成影响。

罗斯兰就表示,他经常被问到电动车可不可以长途驾驶,可见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电动车续航力。

“我经常被问到,电动车能否从吉隆坡直接驾驶到吉兰丹哥打峇鲁,答案是能,但是这种电动车的电池会非常贵。因此,我们需要在大道两旁建设更多充电站,解决消费者多电动车续航力的担忧。”

 

充电站放眼3年翻14倍

目前,我国的电动车充电站缺口有多大?根据国际贸工部工业发展部董事莫哈末祖希尔米阿末,目前全马的充电站数量仅有700余座,而政府接下来的目标是在2025年时,将全国充电站数量扩大到1万座。也就是说,现实和理想之间,差了接近9300座充电站,而我国只有约3年左右的时间,来达成将充电站数量翻14倍的艰巨任务。

祖希尔米自己也承认,目前全马的充电站数量和2025年目标相比,仍有极大差距。

无论如何,这不像生产电动车般乏人问津,目前各家国企——包括国油公司(Petronas)、国能和森那美等皆已进军相关领域,共同推动本国电动车充电基建的发展。

其中,国油旗下绿色移动业务子公司——Gentari公司已经设下目标,放眼在2030年之前在包括大马的亚太区域关键市场,设立2万5000座充电站。

杰弗里亦称,森那美正与国能合作,在南北大道休息站增设充电站,今年内就在霹雳打巴休息站和马六甲爱极乐休息站设立新的充电站。

云升控股:抢基建商机

不止国企,充电基建的商机也吸引了私人企业,如云升控股(YINSON,7293,主板能源股)的联营公司Green EV Charge(GEVC)。

在国企还未加入充电站市场前,GEVC公司已经抢先进场,目前是全马最大充电站营运商,拥有400余座充电站。

GEVC总营运长胡再米诺向《南洋商报》透露,该公司的初步目标是在2030年或之前,将国内的旗下充电站数量扩大到5000座。

“我们不止是要增设充电站,我们要增设可快速充电的直流电(D.C.)充电站。我们计划中的5000座充电站,大多数将会是直流电充电站。”

他补充,电动车的充电时间要看电池容量,直流电快充的话至少需要30分钟或更久。

此外,在本地建设充电站的最大挑战有两点,一是充电站的所需空间,二是相关地点的电力供应。

“我们需要有足够空间设立充电站,同时,也要确保相关地点的电力充足。”

扩大投资露曙光

在大马充电基建大规模发展起来前,本国电动车市场可说是缺乏充分成长所需的土壤。这个根源性问题,至少要到2025年才能解决,而且也要看政府那看似激进的目标,最终能否顺利达成。

在国企和私企纷纷加大投入,共同发展充电基建的情况下,我们至少已经见到了本地电动车市场的曙光。

至于未来能够增长到什么程度,或许还要至少两三年时间才能见真章

 

 

https://www.enanyang.my/财经新闻/【独家】充电基建不足·车商谋定待动-大马电动车起飞需3年-0

 

Related Stocks
Market Buzz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