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Articles to Share

柴油改革欠周全通胀难控/李荣昌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23 Jun 2024, 10:26 PM
Tan KW
0 449,418
Good.

最近,政府在实施针对性柴油补贴制度后,采取了一系列抗击通胀的措施。其中,包括警告获取柴油补贴的商家,不要借柴油价格激增之机涨价以谋取暴利。

同时,政府也加强了对市场价格的监管,以防止不公平的价格提升现象发生。与此同时,政府也正在重新审视针对性柴油补贴的现有机制,并致力于设计一个更为合理的补贴方案。这些举措,旨在缓解针对性柴油补贴所带来的通胀压力。然而,这些措施真的能有效抑制当前已经形成的通胀压力吗?

本文将逐一探讨政府目前针对性柴油补贴实施的抗通胀措施,并评估其有效性。

口头威慑

第一,政府通过口头警告商贩,甚至威胁获得补贴的公交勿提高车费,否则将面对被取消执照的风险。笔者认为,政府这一举动是试图以低成本的威慑手段来稳定价格。

尽管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的弊端可能大于其益处。这是因为虽然公交如学巴都以柴油补贴卡的方式继续享有补贴,现阶段虽然暂未敲定上限,但是柴油补贴卡在未来是会设有补贴上限的。

对此,大马学巴业者联合会已经承诺,在政府持续补贴并维持每公升1令吉88仙的柴油价格的情况下,将保持车资稳定至今年12月。

然而,一旦设定了补贴上限,那些超出上限的业者,将不得不以市场价格购买柴油。这必然增加他们的营运成本,最终导致车资上涨。

市场反弹

此外,采用威慑手段来控制物价虽然成本较低,但可能引发市场的反弹效应,阻碍市场正常运行。例如,在疫情期间政府干预口罩市场,以及最近的鸡肉和鸡蛋短缺问题,都是政府干预市场运作所导致的结果。

因此,政府通过威慑手段防止车资上涨,可能导致商家减少发车频率以降低成本,从而加剧市场供需不平衡,最终推高车资。

监管价格

第二,政府将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以防止商家利用针对性柴油补贴实施为借口,从而谋取暴利,以达到压制通胀的效果。

在这,当前社会舆论普遍也认为,商家可能会借柴油补贴被取消之机提高价格以牟取暴利。然而,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在目前情况下并不成立。

这是因为这次的柴油价格涨幅太高,如果商家过度提高价格,必然导致销量下降,得不偿失。此外,提高价格以谋取暴利通常只适用于垄断性市场,非垄断性市场未必能提高价格就能谋取暴利。

所以,本次通胀压力主要由成本上升驱动,而非商家的利润动机。

就算真如坊间所说,商家借机涨价,政府又如何界定商家调高价,是因为成本上升还是为了谋取暴利呢?此外,政府价格监管的范围内通常只涵盖必需品。对于非必需品如外食,政府是无法直接干预的。

所以,关于政府监控价格的措施,只有效于必需品,而非依然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非管制品。

补救机制

第三,在针对性柴油津贴落实后,政府也意识到某些补贴细节有待改进,因此,正在审查现有的补贴机制。其中,就有符合资格领取补贴却未收到柴油补贴卡的业者。

为此,交通部长陆兆福澄清,这些业者可先保留柴油使用的收据,然后凭收据向政府申请现金返还。这一措施虽然及时,却显然是事后补救之举,也无法有效缓解业者的焦虑。

这是因为未获得补贴卡的业者,首先必须要承担柴油价格上涨的成本,然后再向政府追回款项,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成本。

临时措施

对商家来说,尽管资金最终可以返还,但在款项到手之前,存在不确定的风险。这可能迫使业者先提高价格以抵消营运成本的增加。

一旦价格上涨,由于价格的粘性,降价将变得非常困难,导致因成本上升主导的通胀压力依然存在。

综观所述,这些措施在抗击通胀方面的效果有限,更像是应对已经发生的问题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其实,为了减少政策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有效的方法是确保政策的完整性和透明度。

在政策真正实施之前,政府应明确设立实施时间表,逐步推进政策,并提供充分的信息给市场,以便其做好应对政策变化的准备。

突然的政策实施会让市场措手不及,导致混乱并带来更高的政策成本。希望政府能够从这次柴油补贴改革中吸取教训,以避免将来在实施汽油津贴改革时重蹈覆辙。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柴油改革欠周全通胀难控李荣昌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