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遇阻、贸易摩擦加剧、美欧多种分歧加大的背景下,全球都处于一种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大洗牌中。
这时候,中国与欧盟扩大经贸合作、加强外交关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安邦咨询(ANBOUND)的智库学者陈功此前提出逆全球化背景下的“1+3”合作架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中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经贸合作。
不过,与欧洲加强合作的策略与思路是否能变成现实的合作之举?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取决于双方的愿望、努力与协作。
任何国家组织间的合作都源于利益,尤其是考虑到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制度及价值观的差异,中欧达成合作可能需要跨越更多的内容。
我们注意到,欧盟各国日前拟定了一份联合公报,公报建议,中国与欧盟“同意在2019年夏季前确定重点市场准入障碍以及他们的操作人员面临的要求”,“设置至少在欧盟中国2020年举行下届峰会前迅速取消(这些贸易障碍)的期限”。
联合公报还明确,双方计划在2020年前签署一项特别协定,增加已经谈了近12年的双向投资流动。
上述内容的关键一点是,对中国开放市场设置了截止日期。从外交来看,联合公报很明显地反映出欧盟对中国的不满,认为中国没有落实自由贸易全球化的承诺,不愿让外国公司在中国自由经营,但中国公司却在充分利用欧盟的开放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欧洲委员会不久前刚把中国上升为“经济竞争对手”及“系统性竞争对手”,并呼吁欧盟对中国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欧盟态度急转
这种态度相对于过去是个很大的反差。仅仅两年前,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中国还被欧盟视作维护全球规则和体系的一个潜在合作伙伴。
如今,欧盟委员会态度出现急转,称在经济上,中国是5G网络发展等关键领域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则是一个全面对手。
要指出的是,欧盟对中国的最新立场以及对中国角色的定义,在近两年的国际地缘政治变化中并不陌生。
2018年初美国在“马蒂斯报告”中将中国定义为“长期战略竞争对手”;现在欧盟又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这也反映出欧盟对待中国的真正态度和立场。
在安邦咨询的研究团队看来,这一要求的提出可能存在如下背景:一是欧盟对于美国依然存在良好的期待,认为自己与美国是盟友关系,因此美国有的利益,欧盟也应该有,实现利益均沾;二是相信欧盟的强大与美国差不多,所以提出这类带有“劫掠”性质的要求。
对于欧盟要求,估计中国政府内部也会存在不同意见。那么,作为当事方,中国应该如何对待欧盟的类似要求呢?
我们的看法是,中国对于欧盟要采取“分层”的政策,把对欧盟机构与对欧洲国家的政策区别对待。欧盟本身就是一个官僚机构,中国对欧洲国家可以谈判,对于欧盟则宜采取“拖字诀”。
原因在于,本来欧盟与美国之间就存在巨大的竞争,正如我们一直所认为,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轴是欧美竞争,而不是中美竞争。再加上英国脱欧问题对于欧盟也有很大的伤害,欧盟并不是健壮得能承受任何压力。
欧盟跟随美国对中国开放市场设定了最后期限,对此中国必须有所保留,不能全盘接受来自欧洲的“恫吓”或安排。即使是中欧合作的“高光时刻”,中国也要注意“利”与“节”。
安邦是一家马中经济与政策智库,在北京和吉隆坡设有研究中心。欢迎读者提出对本文意见:malaysia@anbound.com
http://www.enanyang.my/news/20190324/中欧高光时刻的利与节大马安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