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中视窗

全球经济复苏与货币资本化/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28 Jun 2021, 08:02 AM

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在恢复过程中,已经显示出“K”型复苏的分化态势。一方面,中美两国通过不同方式的疫情防控,正有效控制疫情,并推动各自经济活动快速恢复。

而欧洲、日本,以及多数新兴市场国家,还受到疫情的掣肘而恢复缓慢。近期,《经济学人》文章注意到新的全球商业的地缘变化,认为中美两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程度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

尽管该文章对此现象有所忧虑,但其观察全球商业和企业演变的方式仍值得关注。

该文章认为,中美两国的主导地位,可以将其在全球产出中所占份额与其在商业活动种所占份额(其定义为全球股市资本化、公开招股收益、风险投资资金、“独角兽”企业或大型私营初创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100家公司中它们所占的平均份额)做个对比。

根据这一标准,美国占全球GDP的24%,商业活动的48%。中国占全球GDP的18%,商业活动的20%。其他国家,虽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77%,在全球生产总值(GDP)和商业活动方面,所占比重却远低于中美两国。

全球大型企业格局的变化,实际上也反映了各国经济活动的兴衰。在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看来,带来这一变化的,正是科技的发展和在全球货币普遍宽松下带来的经济“资本化”的趋势。

经济学人将这种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变化称之为“创造性破坏”。实际上,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在高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虚拟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在货币普遍超发的背景下,货币资本化能力的演变,正在导致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尽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上述观点的确有其合理性,但实际上还是忽略了“货币资本化”趋势所带来的影响。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有关“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选择”的报告同样认为,随着全球要素禀赋格局变化,全球产业链将在中长期呈现出知识化、数字化和资本化趋势。

就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公司的资本化程度而言,美国持世界之牛耳,并且随着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仍在增加;中国在2008年之后,同样通过天量的货币发行,推动了资本化程度的增加。

欧洲日本逐渐落伍

两国股市的不断发展为货币资本化带来了动力,同样带来了企业的快速扩张和经济实力的提升。

欧洲、日本等经济体在这个过程中正逐渐“落伍”,主要还是其传统的以银行业为主的间接融资体系,使得企业没有将货币转为资本,而是在经济金融化过程中不断增加了企业债务,拖累了经济增长的潜力。

美国通过发达的股票市场,为企业融得大量资金,将主权债务很好的转化为企业资本,从而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了领先。

在中国,虽然传统的金融模式仍占据大量的资源,但一些新兴的科技企业,同样通过美国或香港等地融得大量资金,实现了资本化的过程,成为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过去的发展轨迹,不仅代表了一种趋势,也预示了未来的一种方向,对中国未来发展尤其有借鉴意义。安邦智库认为,在信用扩张、资本过剩的时代,企业资本化的能力,实际是获取各种资源的能力。

这是一种新的竞争。中国目前M2水平已经是美国的2倍,而驱动的GDP水平只有美国的60%。

这意味着对中国而言,仍然需要推动货币资本化以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并实现企业杠杆水平的下降。这可能代表经济发展模式新的转变。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全球经济复苏与货币资本化马来西亚安邦智库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