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均维持前值不变。
此前11月15日,人民银行缩量续做85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利率保持2.75%不变。这意味着LPR的定价基础未发生变化。由此,大部分市场机构都对LPR保持不变有所预期。
至此,中国LPR连续三个月“按兵不动”。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尽管经济增长趋势放缓,实体经济对于宏观政策加大力度的需求增加,但该国央行仍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与市场的期待有一定差距。
同时,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有关宽松的信号相对减少,意味着总量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会更加谨慎。
就此而言,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倾向于认为,年内LPR继续调整的可能性并不大。央行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回归稳健的中性基调,政策重心向结构性政策调整。
就“流动性适度宽松”的程度来看,近几个月广义货币M2增速持续高于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实际上表明实体经济对于货币需求并不强烈。
当然,这种被称为“流动性陷阱”的现象主要来自实体需求不稳。这主要还是与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增加束缚了需求扩张带来的后果。
从贷款数据上看,10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仅332亿元,为今年5月以来最低,且按年少增3889亿元。由此可见,此前LPR调降并没能够刺激房地产市场恢复。同时,10月份的零售数据和居民短期贷款数据都反映出居民端消费不振的情况。
降息不利人币汇率
企业需求方面,除去国资和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的需求同样不乐观。在这种约束情况下,持续推动货币宽松并不能扭转预期,带来增量需求,反而会“加大未来通胀压力”。
尽管货币持续宽松对于资本市场有利,但对实体经济刺激作用有限,而需求低迷仅靠货币政策难以扭转,反而会进一步增加金融泡沫。这从近期债券市场的波动已经有所体现。
目前中国国内市场利率有所波动,有上行的趋势。尽管美联储未来加息节奏会放缓,但中美之间的利差仍在扩大,中国市场利率也会相应进行调整。持续降息,对于人民币汇率稳定将会构成更多压力。
而如果回顾8月份LPR超预期下调所引起的人民币汇率新一轮下跌的情况,维持贷款利率在一定阶段的稳定,也是出于保持内外部平衡的考虑因素。
此前,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此前也提到,中国央行采取相对稳健的政策是可以预期的,会侧重于采取结构性政策等定向工具,来推动“宽信用”。
从央行近期的市场操作来看,MLF缩量操作并维持利率不变,的确表明货币政策的边际收窄,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对此也有所暗示。但这并非意味着整体流动性收紧或者货币政策基调转向,更多的意图在于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会有所调整。
今后一段时间,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力度会加大,以结构性的宽松,实现降低综合融资成本和保持流动性适度宽松的总量目标。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malaysia@anbound.com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中国央行动不如静安邦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