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 - 理财梁伴

理财顾问,我需要吗?/梁键铭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6 Jun 2016, 06:35 PM

如果你听说某个人是一位理财顾问,不知道这职业会让你产生怎样的一种反应呢?

“花的钱都不够了,那来钱可理”?“没有钱,如何去理”?“理财是有钱的人才做的”?“等我有钱了我就可以理财”?

不知道你有留意吗,无论是那一个版本,都有一种共同点,就是觉得理财是有了财,才需要进行。

 

但是,有谁会觉得自己的钱够了?多少人会认为自己的财富足够了呢?

如果大部分人都会觉得“钱不够用”,那么何时开始理财,才算是最适当的时间呢?

自己理财未必胜任

有不少人会对每天一早需要被闹钟唤醒,然后梳洗准备上班而觉得无奈,只是这一种设立好闹钟的小小动作,其实也就证实了我们人生每一个事项,每一小步都牵涉到规划。

生活需要准备

如果你不喜欢“规划”这种字眼,简单来说,我们的生活无论大小,都需要“做准备”。

好的规划就有如充足的准备,不好的规划就等于准备听天由命(也是一种准备,不是吗?)。

无论如何,有一点准备,总好过没有半点准备,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未来让周边的事项与人来决定,还是由自己掌握其事。

虽然如此,我还是认为有一群人对自己的财务有某程度的意识,所以我们才会看见身边的人会浏览个人金融及理财网站,或出席一些相关课题的讲座等等。

因此,其实我们都不需要去寻找一名理财顾问,因为我们就应该是本身财务顾问的最佳人选,没有人比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对人生的憧憬、需求等等。

失业后难活半年

虽说如此,讽刺的是,又有多少人可以胜任充当自己的理财顾问这个责任呢?

如果我们都有这能力,那些金钱游戏就不会有受害者上当,也不会出现国家银行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94%上班族失业后难活半年,74%受薪一族未能立即拿出1000令吉应急的惨况!

事实印证,虽然没有人比自己更加了解及适合管理自身的财务,但是我们在这一方面通常都未能取得成功或理想的绩效,反而容易跌入他人设下的陷阱,或为自己挖下一口井,将本身的未来都埋下去。

 

 

有些人对财务有某种程度的意识,会浏览个人金融及理财网站,或出席一些相关课题的讲座。

也许你在工作上是一位表现标青的员工,在多方面的表现都很好,但是为什么偏偏到了管理自己金钱时,都不能够有同样的表现呢?

也许以下原因可以解释这一种现象:

1.一天内就只有那么多个小时

无论你从事什么事业,我们每天最少都把8个小时奉献在工作与事业上,都是用生命及时间来交换薪金收入,来“购买”我们的生活水平。

我们还会平均一天耗上两三个小时在用餐,一两个小时在交通工具内,六到七个小时用来睡觉养神。

此外,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放松自己的活动、与朋友联谊,甚至会有一些额外的活动与爱好,这一些都是需要时间分配。

因此,一个人如何在处理以上的事情以外,还可以把时间分配到管理自己的财务事项呢?

而且金融产品还要是可以说得上“日新月异”,想要做到不落后,难度应该也不低。

2.大部分的决定都是凭情绪,而非理智

想一想,帮别人决定如何做选择比较容易简单,还是帮自己做决定及选择比较容易?

有关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在人类的历史中,我们都展示了自己如何让情绪主宰我们的决定,而非以理智来支配我们做决定的过程。

难怪我们都会说“当局者迷”,除了我们看不透以外,就是源于情绪的影响。

我们不难注意到有关以情绪来带动决定的例子,当中我们往往在一些经济风暴前夕看见 “这次不一样”,“每个人都在买” 的经典例子。

跟风投机深陷迷局

当有人提起说一些现象不寻常需要注意时,这些深陷迷局的人都会以这些理由来捍卫自己的决定,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的经济风暴或危机爆发前,都会有一些价格泡沫。

为什么在经济风暴当中会有投资者一个跟一个地疯狂抛售,以求“留得青山在”,这都是因为受情绪的影响,而成为了情绪奴所致。

每个人都懂得说投资想要赚钱必须要“低买高卖”,但是我们往往都看见“低卖高买”的现象,理智的人会这样做吗?

贪念导致倾家荡产

世界上最早的经济泡沫事件,应该是1637年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热潮事件。

在这起事件中,郁金香由土耳其引进荷兰,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

郁金香狂热潮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供需不平衡而变得高价,第二阶段是投机者开始进入市场,第三階段則是卷入缺乏资本的平民。到了第三阶段之后开始泡沫化,价格暴跌导致市场一片混乱。

在最高峰时,郁金香球根的价格,甚至被推高到当时人民一年收入的十倍之高,不惜以住宅来交换的境界!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通常都会贪念而倾家荡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3.我们倾向于短视的思维

许多心理研究表明,人们发生判断失误是因为过于自信,有信心并不是坏事,但是过度自信则也未必是好事。

信心过度的投资者不仅做出愚蠢的决策,而且对整体市场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想像自己比别人都聪明,或至少他们会选择聪明的投资,为他们打败市场。

车贷多为债务源头

投资者也会比较趋向于将注意力放在最近时期所得的信息上,并由此做出推论,从而采取了不正确的决定。

此外,这种短视的思维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国人债台高筑的现象。

大多数有着高债务的人们,债务源头都来自汽车贷款,有者甚至是因为一时间收入提高后,就匆匆忙忙换车。

在一些行业(比如直销或保险代理)更是会有一种觉得不换车,就不能够吸引新人加入的想法。

有者是因身边的人所影响,在不能输人的情况下,忽略掉自己是否可以承担这些贷款,就跳进去债务陷阱中。

有时候贷款获得批准是一回事,自己有没有能力又是另一回事。

我们都会选择把额外的现金押在眼前的享受,做这些事情的同时,其实我们是把自己未来的保障给搁置一旁,甚至是牺牲了都不知道。

宁存银行不愿还债

另外,另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就有如人们如何避免商量或考虑某种事情,虽然正面迎接可以为自己做好准备及增加财务自由,但是我们就会偏向逃避。

这种情况可以在一些有信用卡欠款者身上看得见,宁愿把钱存在银行都不愿意拿来抵消债务,原因就是把钱留在身边会感觉比较安心。

或在规划保险时,选择忽视保障的适合度,只是盲目及勉强的要把保费弄得越低越好的行为中,我们就能看见人们有多短视。

4.外面的世界充满“金钱猎人”

金融产品世界可以算得是一个花花世界,从最基本的储蓄及来往户头到定存户头,就得从银行A比较到银行Z。

如果投资在信托基金,我国就有大概609个基金,由36家基金公司进行管理。

谈到保险,更是千变万化,且不时有更崭新的产品;加上还会有一些所谓“零风险且包赚”的计划在内。

从“包赚”变受害者

如果你稍有一个不小心的错误,或不可多得的贪念,就会跌入有心人的陷阱,从“包赚”的受益者,变成被“抛砖引玉”的受害者。

唯一让我不解的是,为何大家不能够明白“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简单的道理。

这才是为什么我们时常会在从报章及媒体上得知有关某某人被骗,钱被代理员拿走,投资基金变成买储蓄保险等等的惨况。

这些情况都是因为消费人本身在缺乏知识的情况下,误信一些“金钱猎人”的甜言蜜语,把信任及未来的幸福拱手交上以后反被咬伤。

买保险不等于理财

最后,有时并非其他人有心要骗你,反而是因为出现好心做坏事的情况;比如,自己觉得刚刚买了一些保险,或做了一项投资后,就迫不及待介绍给身边的朋友。

事实是,我觉得好的东西对你来说未必是好;我认为差的东西未必对你来说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我和你可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目标,不一样的情况,不一样的需求及条件。

因此以他人的尺来量自己的身是不明智的,得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合适。

就是这样子的好意图,反而有时候会造成他人的损失。

普遍上,人们都有一个盲点,即理财就是等于买保险,那么买了保险,就等于已经做了理财工作,其实这是错误的。

我们签购保险已把一些财务风险分投给保险公司,这是属于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而风险管理仅是理财的其中一个部分而已。

一个全面且完整的理财方案是由几个部分所形成的:

1.债务规划及管理

2.投资规划及管理

3.风险管理及保险规划

4.退休规划

5.教育基金规划

6.税务规划

7.遗产规划

8.资产保障规划

产品更新速度快

虽然说自己应该是自己最合格和最适合的理财顾问,但是由于一些局限,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未能为自己做出最适当的决定。

就算一个人有心腾出时间,学习和了解金融产品来增加知识,但可能当你学到最后的产品时,之前学习的产品已更新了。

这样重要的事情,我就主张不应该把它交给运气。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有关产品购买或咨询,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本身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