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強化核心業務‧特億穩定成長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09 Sep 2013, 03:28 PM

2013-09-08 19:30

一度因全購事件而備受矚目的特億國際(EIG,5081,主板貿服組),在保留上市地位後重新出發,在詹氏家族領軍之下改革,尋求新定位。

除了積極裁減表現欠佳業務,該公司更在海外購買資產,改變經營策略加強效績,同時計劃進軍美容保健品領域及強化印尼經銷網絡。

去年,特億國際大股東兼執行主席詹仁芳,是聯同兩名兒子――公司董事經理兼首席執行員詹義楷及非獨立執行董事詹義文,透過Providence資本,在場外向Gambir資本公司收購23.69%後,持股提昇至59.66%,因而觸動全面收購條例。

之後,在接收另一大股東的股權,其家族持股權增至88%。由於無意放棄上市地位,詹氏家族逐步配售部份股權,目前約握有60%。

“當時是因為條例規定而不得不作出全購動作,事實上並無意私有化公司,而是希望維持上市地位,以更專業的管理及規劃業務。”

針對是否滿意這60%股權,他表示這已足夠讓他們掌握公司及穩定軍心,帶給員工安全感,尤其目前公司還在成長階段,更需要長期穩定的股東執行政策,推動業務茁壯成長。

“為了釋放業務價值及維持永續經營模式,特億改變海外經營策略,從以往的租賃辦事處改為直接的海外置產設立辦事處,讓海外職員看到我們長期進駐該市場的決心。”

特億分別在去年3月及今年5月,以940萬新元(約2千400萬令吉)及3千728萬5千600港元(約1千573萬令吉)收購新加坡及香港辦公樓及單位,剔除租約更新風險,最小化未來搬遷成本。

另外,特億也在早前縮減表現欠佳業務,為公司尋找新定位,至今已逐漸恢復元氣,盈利表現開始轉強,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將是強化核心業務,以達到亞洲美容保健領導者地位。

截至2013年3月31日止財政年,特億持有6千270萬令吉或每股34仙淨現金,每股淨資產64仙。

獨家代理Dermalogica

在強穩財務狀況支撐下,特億展開業務拓展大計,除了放眼3年內區域分店達100間及海內外營業額貢獻各達50%,更有意進軍美容保健品。

目前,該公司在大馬、新加坡、香港及泰國擁有70家分店,產品經銷至東南亞及香港的1千家專業沙籠,並獨家代理Dermalogica護膚品至7個國家及地區,包括大馬、印尼、香港、新加坡、泰國、汶萊及菲律賓,同時也是越南及柬埔寨的授權指定供應商,大馬及海外營業額分別貢獻60%及40%。

“近年新加坡及泰國業務所得收益率顯示,亞洲市場依然有利可圖,因該區域人口對儀表及容貌要求越來越高,促使個人臉部及頭髮護理開銷逐年增長,相信此趨勢將推動美容美髮領域持續成長。”

因此,特億積極拓展區域業務,包括在12個月內,在大馬開設11間分店,每間店開銷介於30萬至100萬令吉,且有意進軍可輔助現有業務的美容保健品領域。

“凡是有助於提昇外表形象,讓人感覺美好的東西,我們都有意涉及,包括近年流行的美容保健品,如促進個人內在保健的養顏輔助品。”

詹仁芳表示,目前還在與相關人士洽談,探討是否自行開發、生產或者引進這類型產品的可能性,希望明年可成形,也不排除把該系列產品納入快速消費品(FMCG)及專業服務銷售業務。

拓展海外
注重開發印尼

詹仁芳表示,接下來將注重開發印尼市場,因為過去該國僅由小型經銷商代理產品,為了全面掌控業務及開拓市場,將直接經銷產品至印尼,瞭解及研究當地需求,建立穩健顧客群後才設立分店。

“我們的目標是明年在海外開設5至10間分店,希望在一連串海外拓展計劃帶動下,未來海外營業額貢獻可超越國內市場,達60%水平。”

不過,當被詢及為何還未進軍中國時,他無奈的表示,止步中國主要是受限於該國的護膚品註冊條規。

“早在2011年初,我們已計劃進軍中國南部,不過因為Dermalogica為歐洲品牌,無法符合中國官方規定的動物測試註冊程序,而決定終止分銷協議,但這並不意味我們已放棄,反而會密切關注留意走勢,待條例放寬再部署規劃進軍中國。”

公司背景

 

特億國際於2004年上市,在東盟及香港擁有超過1千個專業沙籠經銷網絡,為Dermalogica護膚品牌獨家總代理,同時也是越南及柬埔寨的獨家供應商。另外也獨家代理Davines專業護髮及Tisserand芳香療法美容產品,並自創Clinelle護膚品牌。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Related Stocks
Market Buzz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