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城主席馬金龍說,全球主要經濟體儘管形勢不穩,不過,威城在2013財政年,集團營業額維持在12億令吉的水平,這是不錯的成就。
集團在柔佛及印尼的額外生產設施、展開所需的資本開銷,擴大公司的生產容量,促使營業額進一步提高。
收購VS國際集中資源
他說,在已結束的財政年,威城收購中國業務VS國際集團,後者在2013年7月,成為集團的子公司,公司認為這是必要措施,以便更有效集中資源,使到集團在3國的生產設施,取得更大的營運協同作用。
電子服務生產商如威城,面對的問題包括:消費者電子的需求縮減,他們延遲採購,特別是經濟走勢依然不穩定,這導致電子服務生產商營運市場更為競爭,業者必須努力保留市場佔有率。
此外,威城與該領域的製造業,在2013財政年也受到勞工成本增長的打擊,主要是大馬及印尼在2013年1月起實施最低薪金制。
截至2013年7月,威城在大馬及印尼生產業務的工人超過4千700名,最低薪金制的落實對公司的營運開銷帶來巨大衝擊,這影響集團在本區域市場的競爭地位。
另外,2013下半年原油價格上漲,原料的價格也面對壓力,公司在2013年面對的內外壓力,對威城及電子服務製造業而言,2013年是考驗嚴峻的一年。
鑒於經濟危機衝擊歐元區及美國等市場,加上中國經濟成長稍微放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在最近的將來,全球經濟仍處於不景氣狀態,最新的報告預期2013年經濟成長只是2.9%、2014年再回升至3.6%。
不可否認的一點,電子服務製造業未來的表現,預料將受到全球展望看淡的影響,使用者需求顯示上揚空間有限。
開發革新產品擴展客戶群
假如說未來的一年形勢樂觀,那是不可能的事,目前,威城已看到消費者策略明顯轉移,不論生產的需求與規定,可能影響最近將來的展望。
經歷過去30年的經濟周期,威城管理層有信心集團將能渡過這次的經濟風暴,針對這點,集團將繼續擴展客戶群,從量與質方面擴大客戶網。
此外,公司將與主要客戶開發革新產品設計,以引進市場,如此才能擴大公司的知名度,成為一家全方位的生產商,以革新產品的設計,進而將威城與全球廣大的電子服務製造商區分開來。
他說,公司相信這些策略將有助於鞏固威城的核心業務,以加強集團在未來的表現。
取得12億令吉營業額
儘管2013財政年全球形勢不穩定,不過,威城集團取得12億令吉營業額,這主要是大馬與印尼客戶做出較高的電子與電器產品訂單。
在整體營業額,其中的10億令吉或88%是來自大馬的業務,另外9千620萬令吉或8%則是來自印尼的業務;與此同時,中國的業務佔其餘的4%或4千470萬令吉。
馬金龍說,威城收購V S國際集團額外17.2%股權,這將使到VS國際集團的營業額納入集團的整體營業額。
由於收購VS國際集團的額外股權是以低於賬面價值進行,這使到集團在2013財政年取得3千零40萬令吉的額外收益,集團凈盈利因而提高17.4%,從前期的3千740萬令吉增至4千390萬令吉。
此外,每股盈利也從前期的20.62仙,增至24.23仙。
與此同時,集團現金儲備從前期的5千870萬令吉增至9千730萬令吉,股東基金則從4億1千零50萬令吉,增至4億7千960萬令吉。
董事局已在今年1月31日派發每股2仙的首個單層中期股息,第二個每股3仙的單層中期股息已於2013年10月30日分發,股息的分發佔集團凈盈利的67.1%。
放眼未來,馬金龍表示,面對各方挑戰的衝擊,全球經濟料持續不穩,進而影響客戶對消費者電子產品的需求,中期內可能影響電子服務生產商接到的訂單,而且電子服務生產商也必須跟進科技與產品的迅速革新,可能需在資本開銷方面定期展開投資。
基於這點,加速業務開發與產品革新是公司必須加緊的努力,包括設立增值品生產程序,讓營運與生產成本維持在可控制的水平,以加強公司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文: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