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 KW
Publish date: Mon, 20 Jan 2014, 10:10 AM

 

2014-01-19 19:21


農曆新年年關將近,打工族最開心的莫過於領取一大筆年終花紅,相信怎麼用大家心裡有數,然而是否真的用在刀口上,並不是件容易辦到的事。

尤其是在百物上漲的2014年,年終花紅該怎樣用最符合當今時勢,應急儲備金要存多少個月最理想呢?

理財師陳建業表示,年終花紅怎樣用,有賴於今年獲取的數額多或少,如果數額不多,他建議打工族在這百物漲價的非常時期,更需要謹慎開銷,僅用於“需要”(Needs),而不是花在“想要”(Wants)的東西之上。

“如果年終花紅數額較高,可按個人預算,把非常“需要”用錢的部份擺在第一位,“想要”的東西放在最後端,年終花紅需有20至40%用於儲蓄,作為應急後備金,剩下的才用於還債及犒賞自己,若沒有這層需要,才探討是否進行投資。”

打工族應存應急費用

對打工族而言,年終花紅始終不常見,扣除許多費用後所剩不多,他建議打工族選擇中度風險的投資工具,而目前市場上數額不高及可投資的工具,以信託基金最理想。

至於“先減債,再理財”的年終花紅花費守則,他認為並不適用於當今時勢,特別是接下來國內各行各業將面臨的百物騰漲現象,其負面連鎖效應不容小覷。

“非常時期就得用非常策略,個人認為打工族存夠一筆應急費用,比還債更重要,只要善於管理規劃,債務問題就可解決,根本不急於一時把它清完,除非個人儲蓄已高達6個月,再考慮償債也不遲。”

他指出,經濟大環境不景,最低薪金制開始施行,成本上漲將導致企業表現欠佳,員工薪資自無法調漲太多,打工族收入增長不多,生活負擔卻加重,最終只能縮減開銷。

“接踵而來的漲價壓力將打擊消費能力,高成本也將壓縮企業盈利,預計此效應將在下半年全面顯現,為減營運成本,不排除部份企業將裁員或減薪。”

因此他語重心長的奉勸打工族能省則省,收入變少,就更應縮緊腰帶,不時提高危機意識,千萬別拿到年終花紅就先把錢花光,而是未雨綢繆,為自己預留更高應急儲備金。

對於非常時期需要幾個月的應急儲備金最為理想,陳建業估計,以目前百物漲價的狀況,需要至少3至6個月的流動性資金,以應付失業開銷。

“若有6個月或以上的應急儲備金則更理想,至少失業時有緩衝期可以等待、應付房貸及各種生活開銷。”

針對剛踏入社會的職場新鮮人該如何善用年終花紅的問題,陳建業建議善用該筆資金儲蓄及投資,設定目標為未來成家立業籌備資金。

他說,未婚打工族及已成家立業者最大的差別是在“儲蓄心態”,前者有成家立業的壓力,而後者須肩負家庭責任,但是在年終花紅用法方面無太大差別,都是以自己及家庭為儲蓄目標。

“大家都必須設定目標儲蓄,只是個人遭遇及方向略有不同而已,不過至今依然有許多年輕打工族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賺多花多的觀念,認為年輕就不會失業,缺乏財務危機意識。”

“意外之財”
勿納入日常生活開銷

理財師楊詠俊則認為,年終花紅是打工族除了12個月固定薪資收入以外所獲取的意外之財,每個人得到的數額都不一樣,有些人只有一兩個月,有些業績達標者年終花紅則高達12個月。

“我們無法確保每年都可以獲取同樣的獎金數額,如果把這筆錢也納入日常生活開銷,造成過度依賴,一旦沒有年終花紅或減少,生活就會很辛苦。”

他把年終花紅比喻成“盈餘”,最理想的做法就是利用它再創“盈餘”,若到手後就花光光,絕非明智之舉。

“這筆錢適用於儲蓄或投資,如為購買房產作準備或作為應急後備金,有多餘的資金才進行投資,建議資金多又可承受較高風險者投資股票或房產,資金較少又不希望風險太高就投資基金。”

勿孤注一擲

他認為,在充裕的財務保障之下用多餘資金投資的人,會比資金孤注一擲者更理智,因為投資金額若只佔小部份,得失心不會太重,不會因在意虧損而影響了判斷力。

對於是否該把更多的年終花紅儲為應急後備金來應付百物漲價的問題,他說這是勢在必行的,後備金當然是越存越多越好,達到6至12個月最理想。

他說,許多人拿到年終花紅後就會得意忘形,往往會多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就好比去年買了100粒雞蛋,可是今年雞蛋漲價,若再買100粒,價格就會變貴許多。

每當這個時候,就要開始思考-我需要這麼多雞蛋嗎?

何不減量維持同樣預算,這樣便不會花太多冤枉錢,買到一堆用不完的東西。

“比起前人,現代人過於寵愛自己,養成許多奢侈習慣,吃穿要最好、追求高級物質娛樂享受及對額外加點來者不拒,讓這些東西在不知不覺中消耗我們的錢財。”

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要現代人改變奢侈習慣是不太可能的事,因此楊詠俊建議,不必驟然改變,只需減量便可,如減少到高級餐廳用餐及到戲院看戲的次數,少看幾場演唱會等。

另外,對於社會新鮮人拿到年終花紅後該怎麼善用及分配,他認為這個階段的年輕人最需要的是學習“節制”,而不是分配獎金的去處。

“社會新鮮人習慣錢到手後,多數會毫無節制的花錢換取身外之物,如打算分配多少錢購買智能手機、音響、手錶、汽車等,但是正確的方法是,有節制性的投資可保障個人生活的資產,如黃金、定期存款,養成長期投資習慣。”

他指出,許多90後的年輕人,並沒有足夠應急後備金應付突發事件,除了生活型態和以前不一樣,還有大環境、資訊科技營造出來享樂誘惑,一一在削弱他們的儲蓄能力。

“線上訂購機票、社交網絡讓年輕人陷入無可避免的比較局面,每逢假期都出國渡假,吃好料要拍照放上網炫燿,在這樣的環境誘惑之下,縮減開銷談何容易,儲蓄更是難上加難。”(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話題‧文:郭曉芳)

 

Discussions
1 person likes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