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讀者問題:
自稱為A的讀者來信提出關於創業的問題,他說,中學畢業後工作至今已接近10年的時間,對於機械化的上班生活感到厭倦,因此有了創業的打算。
可是,不曉得創業需要具備哪些條件?例如需要預備多少的創業資金?有哪些風險?
答:許多人說,工作等於痛苦,假如生活不能享受工作,人生想過得幸福是不太可能。近年來,西方世界許多理財導師,基於上述理由,提出“平衡”的收入之道。
所謂平衡之道在於讓還債擺在第二位,儲蓄與投資放在優先位置,其重點放在凈資產的計算與追蹤,讓人生的生活重心擺在“凈資產”。
長期追蹤自己努力的成果,感受自己努力賺錢,由負到富的人生歷程,讓積極喜悅的能量注入生活,讓工作賺錢變成一種享受人生的經驗,如此,得出的方程式為:工作等於喜悅。
以上幾段話摘錄自理財師李文暢著書“錢,原來這樣賺!”的其中一篇文章。
“不少年輕的讀者工作了幾年,也許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想要轉行或是創業,但這些可能知易行難,也有一些中年人工作了一些日子,財務狀況不是很理想,例如需要償還車貸或是房貸,每月幾乎沒有儲蓄可言。”
李文暢說,假如個人要跳出痛苦的債務負擔,就要用另一種思維。專家的建議是從收入的10%開始。自古以來,十分之一的概念被充份用在宗教捐款、儲蓄與稅務的繳交,數千年來,人們都辦到了,相信年輕的讀者們也不例外。
假如個人開始運用十分之一的概念在儲蓄方面,並且從不間斷,大家會發現這只是一個開始,當收入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時,存款的比率將會逐漸提昇,存款比率在巨富收入所佔的比率高達45%或以上水平,假如加上他們應繳的稅務(歐美地區最高所得稅率為40至50%),實際儲蓄比率可達80至90%。
以下是自動百萬富翁(Automatic Wealth)作者邁克爾馬斯特森提出的儲蓄比率:
從事與自己原本相關事業
從數據來說,這看起來似乎令人感到驚訝的儲蓄/投資比率,不過,只要執行10%存款計劃後,就會逐漸覺得是可能達成的,因為可以感受到擁有財富的樂趣,那就是計算凈資產。
簡單來說,凈資產是總資產減去總負債,總資產包括現金、銀行存款、保險現金值、公積金、金飾、基金、汽車、房屋以及古董等等。
至於總負債則包括個人借貸、車貸、房貸、股票融資、卡賬以及個人擔保公司債務等等。
一般人都很怕去計算凈資產,因為有許多準備功夫要做,例如:收集賬單、資產及負債表,更怕的是,知道自己入不敷出、資不抵債。
回到讀者所詢問的創業問題,李文暢說,任何人若有心想要創業,首先最好是從事與自己原本有關連的事業,例如你本來是一名修車技工,可以從事汽車零件的買賣,同樣的,教師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可以經營補習中心、安親班等等。
另外,要準備一筆相等於6個月營運開支的資金,至少需要5萬令吉至6萬令吉,如果是在購物商場開設商店,每月租金數千令吉或更高,那麼一個月1萬令吉營運資金的預算可能不大足夠。
一般來說,假如要創業,從簡單的商店裝修,購買一些用具、或是餐具(飲食業),聘請一或兩個員工協助,租店前期需付的店屋與水電抵押金,最保守的估計應該要準備10萬令吉,這樣比較妥善。
許多時候,當我們看別人轉行或創業,可能會認為他們很寫意,也可能覺得創業其實很不錯,工作比較伸縮性,生意好的時候的確是,有私務忙時可以將店關一兩天,畢竟自己是老闆。
反過來說,假如創業失敗,不只無法體會創業的樂趣,也可能導致自己的創業資金付諸東流,因此,在創業之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做足各方面的準備工夫才宜起步。(星洲日報/投資致富‧財富問診‧文:鄭碧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