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6日下午4時,馬航(MAS,3786,主板貿服組)正式獲股東投票通過每股27仙資本回退議案,掃除了國有化之旅的最後一道障礙。
-
2014年11月6日下午4時,馬航正式獲股東投票通過每股27仙資本回退議案,掃除了國有化之旅的最後一道障礙。(圖:法新社)
這意味,上市即將滿29年的馬航,終於要和馬股投資者告別了。
本週《投資焦點》,特別整理了馬航這些年來值得回顧的事件,替這家傷痕累累的國有航空公司作最後總結;當作是替馬航餞別吧!
達祖丁入股引爭議
馬航是於1985年12月16日在馬股上市,曾是深受投資者追捧的馬股重量級藍籌股之一,輝煌的時期股價曾上探11令吉,加上貴為唯一一家擁有政府作為靠山的本地航空公司,展望備受市場看好。
好景不長,進入90年代後,馬航業績開始因領域競爭加劇和管理失當而連連出現虧損,回魂乏術,股價從高峰上持續滑落,導致許多高價進場的投資者慘被牢套。
1994年,土著企業家達祖丁南利突然以每股8令吉天價(馬航股票市價當時只有3令吉50仙左右)或總數18億令吉,從大馬政府手中買下馬航32%股權;儘管政府當時說引進達祖丁是為了讓馬航飛得更遠,但後來發展卻證明,成果與政府的“一片苦心”完全相反。
據市場估計,在達祖丁1994年入股和掌管馬航,直到2000年政府以避免馬航股票外流為由,宣佈用當初售價向達祖丁回購同一批股權的短短6年間,馬航共蒙受了高達80億令吉的虧損額,情況越來越糟。
有鑑於此,一些馬航高層後來陸續舉報達祖丁掌權期間的各種濫權事件,甚至馬航本身和一些關聯企業如銀行、電訊公司等,亦紛紛起訴達祖丁,包括追討達祖丁當年收購馬航股權時動用的近6億令吉融資資金,和任期間造成馬航虧損的巨額賠償。
奇怪的是,達祖丁並未因此受到執法單位的對付,就連馬航和達祖丁之間耗時6年的訴訟戰,也在2012年以庭外和解了事;這起事件,堪稱馬航上市至今的最大污點,亦是馬航後來越陷越深的起點。
依德利斯出手相救
告別達祖丁時代後,馬航重新嘗試振作,先後引進多位著名商人和領導人進入馬航董事部,讓馬航業績在強化監督和改善效率等措施的支持下,一度於改革初期再展歡顏,重回盈利軌道。
不過,隨著東尼費南達斯和其廉航公司亞洲航空(Air Asia)後來強勢崛起,馬航再一次面臨市場競爭帶來的巨大壓力,並因此在2005年蒙受近12億6千萬令吉虧損。
面對巨額虧損壓力,大馬政府在2005年杪與現任首相署部長拿督依德利斯接洽,並成功邀得後者出任馬航首席執行員一職;2006年,依德利斯在圈定造成馬航虧損的各種原因後,替馬航推出了首項業務重組計劃。
在系列重組措施,如削減航線、重新規劃航班時間、改善營收管理等策略奏效帶動下,馬航虧損在2006年縮小至3億2千萬令吉,並且在2007年宣告轉虧為盈,全年淨賺8億5千萬令吉,創下上市以來新高淨利紀錄,並帶動馬航股價飆上數年新高。
由於依德利斯領導有方,馬航在2008和2009年繼續書寫正面盈利,讓投資者一度看到希望;只不過,就在馬航擺脫虧損的第三年,依德利斯宣佈應政府之邀,在2009年轉當首相署部長和表現管理和傳遞單位(PEMANDU)首席執行員,結束了短短4年的馬航領導人生涯。
2011年猛虧25億
在依德利斯風光離開馬航後,當年與依德利斯合作無間的執行董事東姑阿茲米爾,自然成為代替依德利斯的最佳人選;於是,在2009年8月,馬航正式發出委任狀,讓東姑阿茲米爾正式頂替依德利斯,成為馬航首席執行員。
不過,相比依德利斯的傲人戰績,阿茲米爾在馬航的表現相對欠奉,這主要因為馬航業績在阿茲米爾領導期間明顯再次轉弱,讓阿茲米爾的領導能力遭到不少股東和市場人士的質疑。
尤其當馬航在2011年初再一次陷入虧損泥沼後,市場即開始傳出阿茲米爾可能遭撤換的消息,而後來發展也確實如市場預料般,阿茲米爾在同年8月宣佈卸任,黯然告別了馬航。
最終,由於燃油成本飆漲和管理不當,馬航在2011財政年爆出驚人的25億2千萬令吉淨虧損,創下成立以來的最高單年虧損紀錄,讓投資者不禁心亂如麻。
末代CEO阿末佐哈里
續阿茲米爾之後,馬航在2011年9月迎來了上市年代的最後一位首席執行員阿末佐哈里。
阿末佐哈里上任後,立即著手合理化馬航航線,削減那些蒙虧的航線,同時擬定機隊翻新計劃,並透過壓價來設法提高客機乘載率,希望藉此在長期內改善馬航業績。
不過,阿末佐哈里實施的嚴政很快引起馬航職工會的不滿,加上馬航仍未能轉虧為盈,職工會此前曾多次公開要求阿末佐哈里下台,但至今無法如願。
由於內部的不滿,市場原本並不看好任期將在今年9月屆滿的阿末佐哈里獲馬航續約,但大股東國庫控股最終仍選擇讓阿末佐哈里續約1年,以確保未來領導交替能順利完成。
考慮到已通過特別股東大會的馬航將在未來2、3個月內完成除牌;因此,阿末佐哈里也就成了馬航29年上市生涯中的末代首席執行員。
試圖與亞航聯手
許多人或許尚未忘記,面對馬航翻身乏力和巨額虧損壓力纏身的國庫控股(Khazanah),曾在2011年突發奇想,試圖和亞洲航空(AIRASIA,5099,主板貿服組)大股東費南達斯進行換股,藉此將兩家航空公司的“敵對關係”淨化成“夥伴關係”。
當時,國庫控股是和費南達斯達成共識,前者將以20.5%的馬航股權,向後者換取亞航10%股權,以讓兩家公司擁有共同大股東,並在各方面進行合作。
儘管這項合作計劃一度獲分析員看好,認為可能成為馬航的轉機,惟在掌握龐大政治影響力的馬航職工會的高調抗議之下,這項提案不出半年即宣告胎死腹中。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換股及合作計劃最終告吹,但由於兩家獨霸國內航空業的公司曾試圖合作,大馬競爭委員會(MYCC)去年決定以違反2010年反競爭法令為由,分別向馬航和亞航祭出1千萬令吉罰款,兩家公司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7年籌73億仍難脫困
過去7年,面對資金壓力的馬航曾先後進行了3次附加股計劃,期間合計向股東募集了73億令吉現金,卻也同時再淨虧37億令吉,燒錢程度非常誇張。
數據顯示,馬航自2007年發行首批附加股後,2010和2013年又再次選擇發附加股籌募資金,可說每隔3年都會向股東開口要錢。
不過,從附加股發售價中,就可看出馬航過去7年究竟有多悽慘;首先,馬航在2007年發附加股時,每股訂價為2令吉70仙,比例為3配1;2010年,當馬航再發附加股時,發售價再跌至1令吉60仙,發售比例則為1配1。
最後一次發附加股,也就是去年,馬航附加股發售價已剩下區區23仙,發售比例更高達1配4;經過3次附加股的“催化”,馬航總股本已飆升至167億股,高居馬股之首。
單從這點來看,就不難推斷說馬航其實已很難再發附加股融資,畢竟馬航股價已淪落至低於30仙水平,再發附加股不僅將讓股本膨脹至難以接受的水平,亦很難再滿足馬航資金需求(因股價已經觸底)。
截至今年6月,馬航雖仍持有25億令吉現金在手,卻同時背負高達117億令吉的長短期貸款,而且持續虧損,這顯示出過去7年向股東募集的73億令吉資金,完全無助馬航擺脫困境,甚至即將再次干涸。
壓死駱駝的最後兩根稻草
針對馬航長期以來的困境,同時面對政治和民眾壓力的國庫控股幾乎都抱著“再忍一忍”的態度默默承受下來;然而,今年初發生的MH370客機失蹤意外,和年中發生的MH17客機遭擊落事故,卻讓國庫控股再也忍無可忍,下定決心重整馬航。
今年3月8日,從吉隆坡飛往中國北京國際機場、載有239位乘客的MH370客機,在本地起飛1小時後突然失聯,從民航雷達上完全消失,儘管全球專家事後全力搜索,卻始終再找不到MH370的蹤跡。
由於這樣的例子前所未聞,事件迅速在全球引發軒然大波,加上各種謠言漫天飛舞,馬航名譽和機票訂購率瞬間一落千丈,讓分析員提早認定馬航的2015年轉虧為盈目標,可說已鐵定落空。
無論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以阿末佐哈里為首的馬航行政團隊並未灰心,事後仍不斷透過各種安撫工作,試圖讓馬航儘快走出MH370失蹤帶來的陰影;奈何,就在短短4個月後,馬航再次傳出MH17班機墜毀的消息,讓佐哈里等人的努力正式化為烏有。
今年7月17日,從荷蘭飛往大馬的MH17班機,在途經烏克蘭邊境時突然遭導彈擊落,機上295人無一生還。
儘管人們瞭解MH17事故錯不在馬航,惟這起意外卻無疑再對馬航機票訂購率和營運能力造成負面影響;因此,國庫控股在MH17事故發生不到兩個月後,即在“走投無路”下建議以每股27仙將馬航國有化,以進行重大改革。
國庫大刀闊斧重組
今年8月杪,國庫控股宣佈了名為《重建國家標誌:馬航重組計劃》的12點配套計劃,強調會在完成國有化後,祭出裁員30%、整頓管理層等重量級改革措施,同時表示會在未來3年內再投資60億令吉,以協助馬航擺脫困境。
據國庫控股的說法,12點配套計劃將使馬航在除牌後的3年內,也就是2017年杪轉虧為盈,並且強調會在成功重組後,於2018至2020年期間讓馬航重新上市馬股;這意味著,馬航的告別,只是暫時而已。
至於國庫控股提出的每股27仙“告別價”,市場專家均認為出價合理,因替小股東提供了一個以較高價套現或止損的機會,且無須再替馬航下一次重組計劃“買單”。
從上週四(6日)舉行的特別股東大會情況來看,許多小股東顯然對國庫控股的27仙出價感到不滿,因不少股東當年是在高價位時買入馬航股票,如今每股僅能拿回27仙,自然心有不甘。
因此,投資界一度懷疑馬航國有化提案能否獲得超過90%股權的支持,畢竟現場反對聲浪確實不小;最後,計票結果顯示,有關議案順利取得93.98%股權的支持,反對票只有6.02%。
小股東持股不多難扭轉大局
有趣的是,若按人數算,當天參與投票的928位股東之中,只有71.98%的股東投贊成票,反對的股東則達28.02%,顯示不少小股東均投下反對票,無奈因持股不多而難以改變大局。
隨特大議案如願過關,馬航預料將在近期內完成資本回退,並趕在今年杪前從馬股除牌。
馬航可否重生?
下市後的馬航幾時可以重生,再次站上隆股交易所?
艾芬黃氏研究看好馬航下市3年後以更高價重新上市,大約可以每股1令吉50仙至2令吉之間再登場馬股。
該行散戶組研究主管拿督納茲里博士說,馬航仍可以上述價格重新上市,是因仍有良好資產兼品牌。
他說:“在未來數月馬航將裁除冗員,並脫售旗下一些公司,這將讓馬航更輕爽順暢。”
納茲里在一項股市投資講座上說,馬航唯一的障礙是貿易政治(trade politics)。
“馬航裡頭貿易政治極為盛行,我希望馬航和職工會可達致協議,這有利各方。”
總結:
我相信,當人們為馬航的29年上市生涯作總結時,絕大部份人都會說:這絕對是一場失敗的旅程!
29年來,馬航曾載來不少歡樂,可在更多時候,人們等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憤恨。對於這樣一家始終“成不了鋼”的航空公司,股東只能虛無地等、無盡地等,卻始終等不到馬航再次展翅高飛的那一天。
對於這樣一家上市公司離開馬股,人們該感到慶幸;畢竟,若馬航繼續以現狀賴在馬股不走,股東可能得更加頭疼。
有關如何收拾殘局這等麻煩事,就留給那些長期縱容馬航、間接捅出婁子的人慢慢思考吧。
馬航,再見了!(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李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