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售資產投資‧加強競爭力

Tan KW
Publish date: Mon, 27 Apr 2015, 10:44 AM

 

2015-04-26 19:26

  •  

企業管理團隊料將面對改善組合投資及提高股東回酬的壓力,在接下來的一年,脫售資產將是亞太地區公司調整資本策略的核心步伐。

 

另外,2015年企業遊戲的主題將是“重新分配資金”,從非核心業務轉向核心及核心相關業務,大趨勢包括科技革新、雲端電腦與數碼網絡,公司繼續評估他們的核心業務與增值鏈。

 

2015年的全球企業脫售資產研究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大約三分之二(60%)的公司執行員,預期脫售策略性資產的企業將增加,之前的全球調查結果顯示,只是過半(54%)的受訪者這樣認為。

 

亞洲地區大約半數(47%)的公司預計,主動提供獻售資產者料在接下來一年增加,基於脫售資產的潛在收益,亞太地區38%的公司指出,即使這些公司並未探討脫售,他們願意以溢價20%或更高價格售出。另外31%則表示,願意在20%以內溢價脫售。

 

對許多公司而言,脫售資產是公司成長的來源,亞洲86%的受訪企業表示,他們多數從最新近的脫售資產收益,在未來的成長良機進行投資。

 

多數投資新產品比較明確一點說,32%表示投資在新的產品、市場,28%表示將資金再投資在核心業務,26%宣稱進行收購計劃。

 

另外,脫售資產的財務利益是不可否認的,特別是本區域超過三分之二(69%)的公司看到,在上一回脫售資產後,剩下資產價值出現倍增的事實。

 

為確保公司的競爭力,許多公司尋求所需的伸縮性,以期公司的業務進一步成長,資產競爭性疲弱(50%)及不是核心業務(46%)的部份,是亞洲企業執行員,近年來探討脫售資產的最普遍原因。

 

股東需求推動決策

EY全球企業脫售資產研究分析報告指出,股東的需求將繼續推動企業脫售資產,亞太區域市場44%的參與者表示,投資者的激進主義也影響他們最新的脫售資產決定。

 

與此同時,稅務、交易與諮詢服務社EY全球副主席畢麥科士迪說:“股東激進分子比過去更為果敢,激進分子的需求不只推動企業脫售資產,也因為管理層的預先購買組合投資及持續進行調整組合投資行動。”

 

研究披露,許多企業的執行員在研討組合投資,遵循最佳的守則。亞洲64%的受訪者承認,他們並沒有進行例常的組合投資研討。58%表示,為企業子公司準備盈利或現金流轉預測報告,將有助於改善他們的業務研討程序。

 

剩下資產價值倍增

此外,51%受訪者宣稱,企業的分析報告將使到他們的組合投資評估更有效,脫售資產促使公司剩下資產價值倍增的企業,其中60%表示,他們採用的分析性工具,可能比表現較差公司來得強。

 

另一方面,EY的脫售資產諮詢服務亞太區主管史提芬羅馬斯說:“亞洲的公司預期比同行擁有更多的策略資產脫售計劃,他們若能預先規劃,將能掌握資產脫售機會日益增加的優勢。

 

羅馬斯補充:“全球經濟轉入新的成長軌道,贏家將是一些認同舊成長策略不再適合、而且是與調整組合投資做出決策的公司。”

 

如今,公司迫切需要針對組合投資做出策略性措施,在全球企業脫售資產研究的9大行業,其中6個獲深入研究,這6大行業分別是消費者產品、多元化工業、金融服務、生命科學、石油與天然氣、科技業務。

 

私人證券重塑造價值

EY全球諮詢公司另一份報告“私人證券價值塑造研究”指出,在價值塑造方面,私人證券的表現繼續超過可比擬的公共公司,在2006與2013年之間,不只是美國的私人證券組合公司,比同類型上市公司股本回酬率高出4.4倍,私人證券策略性與營運上的改進,也是企業表現改善的推動力。

 

私人證券專注在長期、持穩的成長,假如準備脫售資產,在12至24個月之前,焦點應該放在旗下子公司幾個關鍵表現指標,以決定是否要脫售資產,這些指標包括回酬幅度、資本投資付款等等。

 

企業被指定將脫售資產,公司應該重新評定相關指南,以確定是否需要額外專注點,進而有利於提高銷售價值。

 

通過提昇營收達到目標

EY最新的私人證券價值塑造研究透露,一項投資計劃大約半數的價值,是通過提昇營收達到目標,另一半則分為無機成長與節省成本,價值的塑造促使扣稅前盈利增長19%。

 

另一方面,在提高公司營業額與削減成本以提昇價值方面,企業執行員同樣看待其重要性,不過,由於私人證券專注在提高營業額,成功塑造企業價值,也許更多的企業將把焦點轉移至加強營業額的表現。

 

在提取營運資本方面,公司往往忽略塑造價值的重要性,只是35%(最低百分比)的企業執行員做到這點。現在的問題是,買家一般不準備提取公司較多的營運資本購買資產,一些準備脫售資產的公司,需要足夠的營運資本,以便應付日常業務所需,在脫售資產之前,可能需要動用較多的現金。

 

與此同時,公司也可以通過集團採購組織,或是成立本身的買家財團收購,以削減成本及提高賺幅。

 

放眼未來,正視脫售資產可能面臨的挑戰,個別領域擁有本身的策略性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便組合投資發揮其效應,全球的工業財團將業務精簡、生命科學公司進行資產交換、消費品公司則合理化品牌、科技公司改變商業模式,石油與天然氣領域,則進行上游與下游業務分拆工作。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4月精彩‧文:鄭碧娥)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14331?tid=8#ixzz3YTR1nwR2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