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投資致富‧企業故事

養錢防老‧亞洲更盛

Tan KW
Publish date: Sun, 05 Jul 2015, 10:50 PM

2015-07-05 19:02

  •  

從亞洲不同國家與地區對財務目標的追求,不難發現個別國家與地區對首5大財務目標的重視,排在不同位置;儘管如此,退休規劃主要排在前3大,說明個人對退休後的生活保障普遍存在隱憂,在某種程度上,反映政府在社會福利的撥備不大充足。

 

  • (圖:星洲網)

人口老化
日本全力維持生活 

日本維持經濟強國相當長的時間,可是,長達20年的經濟成長呆滯,顯然打擊該國的經濟架構與成長步伐。在過去的20年,日本的經濟年平均成長率只是0.9%,儘管推出安倍經濟學原理,以推動該國的經濟與股市,TOPIX指數在2013與2014年,平均累積取得63.7%成長率,不過,在過去的5年,該國的通貨膨脹,平均成長率只是0.4%。

與此同時,日本是亞洲區域其中一個擁有最多老化人口的國家,2010年人均年齡44.9歲,預計在2050年上升至53.4歲,該國是亞洲其中一個最富裕的經濟體,政府在社會福利的開銷介於亞洲最高水平,折射出活躍的勞工隊伍繼續緊縮,老齡人口依賴年輕就業人口的比率,料將從2010年的36人,上升至2050年的72人。

因此,維持現有生活方式,成為日本投資者首要的財務目標,佔23.5%,接下來是未雨綢繆21.0%,以及為退休規劃儲蓄佔19.0%。(如圖表所示)日本偏高的3萬7千600美元人均收入,表面看顯示基礎強穩,仔細探討並非如此,事實上,該國一度偏高的儲蓄率,已從1975年的23.1%高位,下跌至2014年的負1.3%,這意味儘管經過20年微小的通膨率,許多日本家庭發現需要動用本身儲蓄,以維持他們目前的生活水平。

 

退休規劃面對挑戰

好比香港的情況,為“黃金歲月融資”的報告發現,基於日本偏高的儲蓄率,發展深入的金融市場,以及全方位的強制性退休規劃,該國“最有條件”為退休規劃做好準備。

在報告“期許vs實際:老年勞工的參與和退休收入的保障”,年長者延長在職場的工作,以迎合退休生涯的需要。日本的“老老”(old old)人口(年齡超過80歲的長者),已從1980年的15%,增至目前的28%,無法繼續工作的老年人口比例正不斷在上升。

 

國債佔生產總值240%

同樣的,日本相對較高水平的社會福利,有可能陷入財務瓶頸,日本政府的債務水平已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40%,削減社會開銷的可能性比增加開銷來得大,主因是該國的老年人口持續增長。

對日本的個人來說,準備在迎合財務目標取得進展,的確挑戰艱巨,這些目標的成本正在不斷上升,主要是價格通膨與經濟成長相互關連,而且也關係到個人財富的增加。

至今,安倍經濟學原理顯著提高日本的資產價格,特別是證券的價格水平、降低借貸成本,通過削弱日圓匯率提振製造業,以及在2014年提高通膨率至1.8%,這是通過該項計劃射出的首兩支箭:大膽的貨幣與放寬財務政策來實現。

 

投資需多元化至海外市場

無論如何,不論安倍經濟學原理是否帶來穩定的通膨水平,以及協助人們迎合財務目標所需的經濟成長,有賴於第三支箭的射出:架構性改革。這將包括放寬農業的管制、提高婦女的就業機會,以及加強勞工市場的伸縮性。

不過要提出一點,日本投資者過去兩年取得可觀的投資回酬,假如沒有獲得政府強大的開銷配套扶持,長期趨勢傾向於政府輔助減少,那麼可觀的回酬可能不持穩。

有鑒於此,日本投資者可能需要考慮將投資多元化至海外市場,以便回酬不會過於受到公共政策的影響。

 

注重投資
台灣持最少現金

與亞洲其他地區的投資者一樣,台灣投資者的首5大財務目標,將退休規劃視為首要的目標,28.1%的受訪者這樣表示,排在第二與第三的分別是:維持現有生活方式,佔16.1%,以及購買房屋佔15.1%。

以他們在應對挑戰做出的努力,台灣投資者走在前端,預計財務成本的開銷按年成長3.0%,這是本區域國家與地區(不包括日本)的最低水平,目前的自我宣報資產分配,回酬不足率只是0.3%。

比本區域其他市場投資者對現金持有較低比率的台灣(37.4%),擁有比率最高的自我宣報資產,目前是投資在金融市場;事實上,54.5%台灣投資者的家庭資產,投資在證券、固定收入、互惠基金、指數基金或投資相關保險,從投資回酬不足反映,他們比亞洲其他市場較佔優勢。

 

退休情景保持樂觀

與亞洲其中一些較先進的市場一樣,“為黃金歲月融資”的報告發現,台灣投資者為退休規劃做好準備,他們從高水平的財富――人均收入介於4萬3千600美元中受惠,擁有發展深化的資金市場、與全球融合的經濟,以及退休財富保持充裕,加上偏低的通膨率,在過去的5年按年只是上揚1.3%,情景保持樂觀。

當然,台灣投資者也面對退休規劃的挑戰,人口迅速老化是主要因素,老年人依賴年輕人比率,預測從2010年的36.0,上升至2049年的66.9。

此外,台灣的儲蓄率顯著下跌,年長者陸續退休,年長勞工隊伍,在亞洲國家與地區中排第二低水平,目前只佔8.1%。

 

打房來襲
購屋不易

談到購買房屋的財務規劃,台灣投資者面對嚴峻挑戰,產業的價格持續上升,在過去的5年,平均按年上揚5.9%,與新加坡一樣,台灣也是全球其中一個擁有房屋比例最高的市場,介於87%。

同樣的,台灣人擁屋水平普及,這與低利率有很大關係,在這之前偏低的1.2%的產業稅,使到擁屋門檻不高;不過,形勢可能將有改變,政府已採取一些冷卻產業市場的措施,包括調高額外房屋的產業稅至3.6%、加緊抵押貸款措施等等,預料將會影響供需情況,進而影響產業價格的走勢。

 

未雨綢繆
菲律賓擔心醫療開銷

菲律賓投資者與東盟成員國馬來西亞一樣,對醫藥保健的開銷深為關注,因此,將“未雨綢繆”的規劃排在第一位,佔25.0%,接下來是為退休規劃儲蓄佔14.0%,以及為孩子的高等教育基金做好準備,佔12.5%。

生活壓力與市場挑戰嚴峻,菲律賓投資者感受深切,首5大財務目標成本按年上揚8.1%,僅次於印尼。

菲律賓政府於2013年簽署環球醫藥保健法案為法令,以期在2016年之前,提供該國9千500萬名居民醫藥保健服務,以迎合弱勢、年長者、殘障者、婦女與兒童對相關服務的需求。

上述修訂使到菲律賓與亞洲其他國家面臨類似處境,環球醫藥保健計劃的存在,加上大批私人醫藥保健體系的迅速發展,以應付該國中上階層,以及海外醫藥遊客對相關服務的需求。

 

醫藥成本上漲迅速

有鑒於此,菲律賓正在轉型,並朝向公共―私營醫藥保健體系的道路發展,儘管有了環球醫藥保健,許多菲律賓人並沒有選擇獲津貼、可是資源不多的公共保健體系;反之,轉向該國的私營醫藥體系,此舉讓菲律賓人面對醫藥成本迅速上漲的衝擊,在過去的5年,醫藥保健開銷按年比上揚11.9%。

這對該國的人民而言,明顯是沉重壓力,特別是在一個1.1名醫生對1千名人民的國家,反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平均超過3名醫生,擁有“千島國”之稱的菲律賓,人民享有基本醫藥保健設施並不普及。

 

捨得投資高等教育

在發展教育事業的道路,菲律賓仍介於起步階段,年均收入只有6千985美元,不過,該國從龐大的就業人口中受惠,工作人口從2015年的61.0%,料提高至2050年的67.0%,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水平,能夠以英語溝通的人口比例保持偏高,同時,經濟成長保持蓬勃,估計在接下來的5年,平均可取得6.0%的成長率。

這些元素結合起來,成為一個具有活力的成長環境,有潛力提供吸引人的就業機會,此外,菲律賓讓該國人民前往海外工作已有相當長的時間,擁有專業技術者,可獲得比在國內工作較高的薪酬,為取得這些工作機會所需的訓練,人們紛紛轉向私人界高等學府接受教育,63%的菲律賓學生報名就讀私人高等學府。

整體來說,在菲律賓高等教育領域投資相當有吸引力,在過去的4年,教育的開銷按年比上漲8.2%。

 

資產分配太保守上面提及,菲律賓首5大財務目標的成本,按年料增長8.1%,意味投資者若不想失去儲蓄的基礎,投資回酬至少必須介於這一水平。

目前,菲律賓的自我宣報資產分配,並未能迎合目標,菲律賓投資者宣稱,他們以該國貨幣及外幣,握有42%的家庭資產,其中投資產業佔24%(不包括首要住宅),涉足資金市場的資產保持在27%的偏低水平。

分析報告指出,假如轉移50%的現金至當地市場組合證券,可以讓菲律賓投資者從面對投資回酬不足,轉為取得小小的盈餘;當然,這需要面對一些風險,有些投資者未必能承受,轉移同樣數額至比較保守的組合投資,可以削減投資回酬不足至2.71%,探討在岸外市場投資,則可以提昇證券與固定收入回酬的水平。

 

快速老化
新加坡為退休儲蓄

新加坡是亞洲其中一個人口最迅速老化的市場,其平均年齡從2010年的37.3歲,上升至2050年的50.0歲,其老年人的依賴比率,預測從目前的12人揚升至49人。

由於這個趨勢,26.5%新加坡人將退休規劃視為首要財務目標,另外17.0%認為必須未雨綢繆,以備急時之需,還有11.5%及11.0%的受訪者,將孩子教育規劃與購買房屋,列為主要財務目標,為醫藥保健開銷列為首要儲蓄者佔11.0%。

為迎合上述目標而儲蓄,新加坡投資者同時從亞洲最富裕國中受惠,人均收入達8萬1千345美元的新加坡人,也從高儲蓄率、發展深化的資金市場,與全球金融體系融合,偏高的中央公積金儲蓄中受惠,公積金儲蓄協助新加坡人民融資教育開銷及購買房屋。

 

教育提昇經濟回酬

在過去的50年,新加坡經濟的迅速發展,已經使到該國崛起成為亞洲的知識經濟體,服務領域―包括金融與司法服務業,佔該國經濟的大約71%,農業領域則佔29%。

以專注發展知識經濟保持偏高水平的國家,2013年的數據顯示,51.1%的新加坡人接受大學教育,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的32%高,同時,大學畢業生賺取的收入也比較多,多讀一年大專課程,一名受薪僱員的收入可增長13.7%。

鑒於接受高等教育有潛能賺取更多收入,新加坡的高等教育已發展為一盤大事業,2011年,估計64%的報讀者,是在私人高等學府接受教育,在過去的4年,教育開銷按年大約增長12.3%。

 

擁屋比例偏高

在房屋方面的開銷,以及房屋供應的不足,往往是亞洲經常討論的課題,新加坡也不例外,大約90.3%的新加坡人擁有本身的房屋,其中82%是居住在新加坡建屋發展局的政府組屋,這是該國在1960年設立的公共房屋發展局,以處理該國房屋的問題。

儘管新加坡是全球其中一個購買房屋代價高的國家,可是,該國人民擁有房屋的比例保持偏高,在過去的5年,房屋價格按年平均成長4.6%,雖然政府採取冷卻房屋市場的措施。

在協助新加坡人購買房屋、準備教育經費,甚至醫藥保健,主要來源於該國的中央公積金儲蓄,讓繳納者可以提取一部份儲蓄來購買房屋,在過去的5年,醫藥保健開銷按年成長7.3%;無論如何,退休規劃仍是該國受訪投資者最關注的議題,個人應該衡量退休收入的保障,以便融資在其他領域的投資。

 

 

(星洲日報/投資致富‧焦點策劃‧文:鄭碧娥)



點看全文: http://biz.sinchew.com.my/node/118502?tid=8#ixzz3f1qIi400 

 

Discussions
Be the first to like this. Showing 0 of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